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全南优秀教育工作者(执着与坚守优秀教育工作者邓中华)

全南优秀教育工作者(执着与坚守优秀教育工作者邓中华)他坚持“特色创校”。他大胆改革,对学科质量评价实施10个100分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分类施学,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等校本必修课程以及《车模》《航模》等校本选修课程;开辟了第二课堂,设置了诗社、管乐队、腰鼓队等37种课程小组,打造了周三下午“选修课程活动日”;常态开展了大课间健美操、搏击操和跑操等活动,学校课改特色和育人特色明显。他坚持“教研兴校。”他把“以质强校”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经常深入课堂调研,积极参与教研教改,采取设立教学质量奖、教研成果奖、校级优岗奖等课改推进激励措施,助推教师自我革新,涌现出了大批课改名师,让自觉学习成了全校学生的习惯。真抓实干不言烦威·赫兹里特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邓中华工作不搞“花架”,不走过场,认认真真不厌其烦做教育。他坚持“以德育人”。他注重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坚持期期评选

全南优秀教育工作者(执着与坚守优秀教育工作者邓中华)(1)

邓中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小学校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41年,担任校长27年,先后被评为张家界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普法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区优秀共产党员,5次荣立区三等功,连续多年获区校长岗位目标管理一等奖,20余次被评为区先进工作者,是区第四届、五届、六届人大代表。他从事一线教学14年,教学质量期期第一,他怀仁博爱,为贫困学生和大病教师捐资上万元,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

躬身拉犁不言累

邓中华于1982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村小、片小、乡镇完小任教,1994年担任军地小学校长至今,1996年由民办教师转为国家教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坚持以校为家,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工作狂”。1993年“7•23”洪灾,学校南面围墙被毁,整个校园泛滥不堪。洪峰刚过,他便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经过30多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校园地面基本平整,教室粉刷一新,保证了学生如期开学。1994年,他借区政府重建防洪堤的机会,将校园南拓3000余平方米,新建围墙300多米。因建设资金缺乏,那年暑假,他带领教师平整乱石操场,用八磅锤、钢钎、凿子碎石头,用铁铲铲沙土填坑,新增平整操场3000平方米。1995年,总投资100多万元的“逸夫教学楼”破土动工,他严格监管工程质量和安全,认真负责校园东扩的协调、各种证件的办理,积极筹资建教工集资楼。1996年8月,逸夫教学楼如期举行落成典礼。他的精打细算,为工程节约了近10万元的开支。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27年来,他任劳任怨,跑政府、跑企业、跑社会知名人士,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积极奔走。在他的努力下,学校新增了教学楼、综合楼、大礼堂、食堂和运动场,配置了录播室、电脑室、图书室、仪器室等功能室,绿化了校园环境等,将原来占地600平方米、学生120余名的村小办成了现在占地13000平方米、学生1500余名的张家界市示范小学,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真抓实干不言烦

威·赫兹里特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邓中华工作不搞“花架”,不走过场,认认真真不厌其烦做教育。

他坚持“以德育人”。他注重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坚持期期评选“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激励教师“创先争优”;坚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等省管课题研“德”,丰厚教师育德水平。他推行国旗下“话”德,班队活动“育”德,传统节日“养”德,艺术教育“熏”德等活动,开展“学会问好21天”“坚持保洁21天”“光盘行动21天”“轻声慢步21天”等活动,组织帮助贫困师生和敬老院孤寡老人等扶贫帮困活动,积极营造高尚的氛围,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他坚持“教研兴校。”他把“以质强校”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经常深入课堂调研,积极参与教研教改,采取设立教学质量奖、教研成果奖、校级优岗奖等课改推进激励措施,助推教师自我革新,涌现出了大批课改名师,让自觉学习成了全校学生的习惯。

他坚持“特色创校”。他大胆改革,对学科质量评价实施10个100分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分类施学,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等校本必修课程以及《车模》《航模》等校本选修课程;开辟了第二课堂,设置了诗社、管乐队、腰鼓队等37种课程小组,打造了周三下午“选修课程活动日”;常态开展了大课间健美操、搏击操和跑操等活动,学校课改特色和育人特色明显。

倾心为校不言悔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邓中华倾心教育,廉洁教育,视教育为生命,他的世界写满坚守。

军地小学办学知名度高,是学子求学选择的理想之所。他舍弃了每年能为校获得10余万元租金的学校商店,将其改造成教室,竭力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廉洁本色,在他的办公室墙上,贴有公告:“经全体教师讨论通过,学校一切用品由财务人员在正规商场购买,校长无权与任何单位或个人签约。”他的一身正气,维护了学校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他常说:“教育是一种情怀”,选择了,就没法割舍。41年来,他一心扑在教育上,几乎没有双休日和寒暑假,他患有胃病、结肠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工作起来即使疼痛难忍,也从未离岗。他将全部精力投入教育,家里的大小事情,他无暇顾及,瘦弱的妻子患病,他无暇照料,孩子的学习,他无暇辅导……他用对家的愧疚,换来了学校闪光的荣誉:全国校园文学优秀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张家界市示范小学、张家界市德育先进单位、张家界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他任校长27年,学校年年荣获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从该校毕业,后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不下10人。他用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曲教育华章,开创了“品质教育,学在军地”的美好愿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