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被废掉的中年外企人出路何在(在一家外企工作32年)

被废掉的中年外企人出路何在(在一家外企工作32年)2000年从施耐德电气法国调到中国区的李白石,是周慧最感激的一位导师。同事们给这个来自法国的“工业大佬”人物取了个亲切的外号:老李。大家每天和老李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在工作中学会了安全库存的制定,理解了物流相关的知识,明白了建立工业体系及主数据的重要性。这让周慧在工厂基层工作中,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工业概念,梅兰日兰的整个工业团队也因此建立了雏形。周慧说:“在工厂的打磨历练,让我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受用至今。无论写什么,哪怕只是一个逗号,也该认真对待。”1987年,刚毕业的周慧通过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第一场招聘考试,带着工号“18”,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天津梅兰日兰工厂,周慧的虚心好学和积极主动使她很快成长为领班、生产计划员。做生产计划员有很多组织协调工作,工作内容多又要讲求速度。而当时的生产经理张开鹏要求很细致,他会在审核下发的通知文件时,帮助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规范标点符号,反复推敲

一排窗子灯火通明,对着错综重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位于天津塘沽开发区睦宁路的厂区已经有了些年代感,看似朴实却充满生气。1987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天津梅兰日兰正式营业于此。也是那一年,18岁的周慧成为了梅兰日兰的第一批员工。

32年后的今天,施耐德电气早已扎根中国大陆,陪伴公司一路走来的周慧,也从生产最前线的基层员工,成长为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工厂总经理。从某种程度上,周慧的人生之路,与施耐德电气的发展轨迹相吻合。周慧自我突破的32年,也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高速成长的32年。

和周慧聊起过往经历时,她的表述中总是洋溢着浓浓的“感恩”,她说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特别幸运,感激施耐德电气陪伴我一路成长至今。”

身边的“导师团”

1987年,刚毕业的周慧通过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第一场招聘考试,带着工号“18”,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天津梅兰日兰工厂,周慧的虚心好学和积极主动使她很快成长为领班、生产计划员。做生产计划员有很多组织协调工作,工作内容多又要讲求速度。而当时的生产经理张开鹏要求很细致,他会在审核下发的通知文件时,帮助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规范标点符号,反复推敲语句。此外,工厂总经理戴博瑞是法国人,对于下属的细琐工作,他也事必躬亲,一点一点耐着性子教。比如他告诉周慧,什么时候使用趋势图,什么时候用多大字号,取什么标题更能抓住别人的眼球,等等。

被废掉的中年外企人出路何在(在一家外企工作32年)(1)

(在梅兰日兰努力学习的周慧)

周慧说:“在工厂的打磨历练,让我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受用至今。无论写什么,哪怕只是一个逗号,也该认真对待。”

2000年从施耐德电气法国调到中国区的李白石,是周慧最感激的一位导师。同事们给这个来自法国的“工业大佬”人物取了个亲切的外号:老李。大家每天和老李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在工作中学会了安全库存的制定,理解了物流相关的知识,明白了建立工业体系及主数据的重要性。这让周慧在工厂基层工作中,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工业概念,梅兰日兰的整个工业团队也因此建立了雏形。

老李还是周慧的英语老师。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周慧紧张得连简单的问好也说不出口。为了更好地沟通,周慧把想说的主要内容写在小纸条上用于提示,然后再慢慢升级到面对面的交流。后来聊得多了,听力同步也大有长进,能无障碍地听懂法国人说英语了。周慧笑着说:“现在我的英语听力很适应法国口音。”

几年后,老李退休回了法国,一些老同事、老领导也各奔东西。但在两年前的梅兰日兰成立30周年庆典上,周慧又见到了昔日的好友和导师们,大家聚在一起感觉还是那么亲切。周慧感慨:“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从公司还是从业务角度出发,在施耐德电气都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一直以来,公司都有十分健全的员工培养计划。我的成长,是离不开施耐德电气和这些一直帮助我的导师们和支持我的伙伴们。”

“特种部队”里的再升级

如果将在梅兰日兰工作的15年称为打基础阶段,那么2002年至今的这17年,则让周慧拓展了视野,开拓了思维,不断提升。

2002到2008年,周慧被调到上海SSLVTA(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担任物流经理,之后又组建团队负责中国区进口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当时占中国区总业务的20%),及负责新收购的业务:面板开关、楼宇自动化、楼宇配电等供应链管理工作。有了之前的经验,周慧相信优秀的业绩源于细节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她也是这样身体力行。在去往下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进口产品的准时交货率从80%上升到91%,这是周慧交给自己的答卷。

2008年,周慧回到天津,来到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万高成立于2004年,是施耐德电气ATSE产品全球研发和生产基地,也是一家研、产、销一体的全组织架构公司。周慧回来担任的岗位是工业经理,对此她这样形容:“施耐德万高是真正以客户为先,快速反应并具有超强团队凝聚力的公司。万高的总经理张军,让我感受到优秀的企业家风范——他是用生命和全部的爱谱写万高的历史!他帮助我拓宽了业务视野,站在他身边我学到了以宏观视角重新审视工业,又向业务迈近了一步”。从前,把产品按时按点交付给客户,是简单明确的目标。而万高让周慧有机会从客户下单,一直跟到售后。离业务端更近,她看到了前线的炮火,真切感受到市场强劲的竞争、销售巨大的压力。“工业可不是简简单单把产品做出来,而是真正找到客户的痛点、解决客户的需求,抛弃本位的KPI 确保公司整体利益。”

被废掉的中年外企人出路何在(在一家外企工作32年)(2)

(周慧在万高与领导同事们)

有一次,因为南方的一场大雨,客户现场的产品进水失效。客户的要求是:需要在一天内帮助重新更换,否则就更换其他厂家的产品,项目后续的合作再谈。事实上,站在工业的角度,工厂已按时发货没有责任,客户需要重新下订单,一切按流程来。“但站在客户和业务的角度,这事儿就必须解决。”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万高接到销售电话,周慧紧急组织加班重新生产产品,又派人坐高铁直接送到客户现场。通过这件事,客户和销售对万高工业的反应速度非常认可,认为施耐德电气是一家以客户为导向的、有实力的公司。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如今的万高是外资与国有文化的融合。一直以来,施耐德电气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催生出万高的个性化与创造力,培育出万高的竞争力。万高就像“特种部队”,有冲劲,有活力。自2004年成立至今,万高的营业额15年来复合增长率超过25%。“正因为适合的公司组织机制和富有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即使在被经济危机阴霾笼罩的寒冬,万高也能做出正向增长的业绩,实现了万高神话。”周慧说。

“黄埔军校”制造

32年记录了周慧的点滴改变,更见证了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成长和突破。工业时代从1.0一直到4.0,施耐德电气的工业理念也经历了一步一步的升级。

周慧回忆,在上世纪80、90年代,梅兰日兰工厂的工人小心翼翼地剪电线,将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当时的全球最高生产效率纪录保持者来自天津梅兰日兰。从手工化到机械化的过程中,精益生产是重要的一步,再加上自动化带来的改变,无论从效率的提升,还是质量的保证角度,成效都很显著。今天,施耐德电气已经有了代表智能化的“灯塔工厂”,这正是工业变革的力量。

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从最初的梅兰日兰一家工厂,到如今施耐德电气中国区的二十多家工厂;施耐德电气的专家和管理人员,也成为行业里标杆式的人物。梅兰日兰甚至被称为施耐德电气的“黄埔军校”,优秀人才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

被废掉的中年外企人出路何在(在一家外企工作32年)(3)

(自信从容的周慧)

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周慧,经过32年的积淀和成长,也改变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更自信,更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更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还在学校的时候,只要是发言,她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如今几百人的大会上,她能用语言带动大家、鼓励大家,并带出一批管理人员,薪火相传。

“施耐德电气是这样一家公司,让员工愿意在这里待这么多年。我经历了公司的变化,更能感受到公司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周慧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