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9岁的巴金为了寻找一条救人教世也救己的道路,只身一人从四川跑到了上海,又从上海来到了巴黎。他选择离开这个家!巴金先生的童年,按照他自传中的说法是在所谓的“上等人”和所谓的“下等人”中度过。在这样“富裕”的环境里,巴金先生看到了“民间疾苦”,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痛苦呻吟”。生于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因为好的经济基础让巴金能够上学堂、接受良好的教育,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然而同时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又是不幸的,封建教条的束缚,让巴金感到窒息。

在上海的武康路上,有一幢幽静的法式小洋楼。

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绿色的院落里洒满金光。

在这里,巴金先生度过了他40余年的时光。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

青年时的巴金:初入文坛

巴金,原名李尧棠,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巴金先生的童年,按照他自传中的说法是在所谓的“上等人”和所谓的“下等人”中度过。

在这样“富裕”的环境里,巴金先生看到了“民间疾苦”,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痛苦呻吟”。

生于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因为好的经济基础让巴金能够上学堂、接受良好的教育,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然而同时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又是不幸的,封建教条的束缚,让巴金感到窒息。

他选择离开这个家!

19岁的巴金为了寻找一条救人教世也救己的道路,只身一人从四川跑到了上海,又从上海来到了巴黎。

并且开始用笔表达他如火的内心世界。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2)

▲巴金与友人在法国

正如巴金先生自己所说“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在巴黎的这段日子里,巴金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那时的他才23岁。

回国后,巴金又陆续发表了《家》、《寒夜》、《第六病室》、《憩园》等作品,反映了他和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忧愁和痛苦。

巴金与萧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巴金与妻子萧珊的故事,可以说感动了许多人。

当时32岁的巴金,已是国内颇有声望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温暖了许多青年的心,因此经常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3)

面对这些信件,他总是会认真地读完每一封,然后给他们回信。

此时的萧珊,还只是一个18岁的小姑娘,也是巴金的书迷之一。

说来也怪,在这么多书迷的信中,唯有这个字迹清秀、落款为“一个十几岁女孩”的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长久的书信往来,让巴金和这位“小文友”的距离拉近。

透过这一纸书信,他们无话不谈。

经过半年的纸上交流后,热情大方的萧珊提出了“见面”的邀请。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4)

出生于封建家庭,性格又内向不擅与人交际的巴金被萧珊的勇敢打动。

于是,在上海南京路一家不起眼的铺子中,两人见面了。

也许是因为长久的书信往来,让两人一见如故。

与此同时,一种莫名的情愫在萧珊的内心生根发芽,名为——爱情。

萧珊对这个性情温润、知识渊博的男人一见钟情。

随着两人见面次数增多,这种感情也愈加强烈。

但面对比自己小13岁的萧珊,巴金怯步了。

而此时萧珊的家里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但她的心里只有那个温声为她开导、彬彬有礼的巴金!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5)

萧珊

于是,萧珊找到了巴金,并向他说明了情况,请他为自己拿主意。

然而满怀期待的萧珊却等来了一句“这件事你自己考虑”。

听到这话,萧珊的眼泪夺眶而出,夺门而去。

巴金见状,随即追了上去,连忙对她说:“现在你还小,对未来充满了幻想,需要读书、成长。如果将来,你长大了,还愿意跟我这个‘老头子’在一起,我们就在一起。”

一番深情,总算没能辜负。

之后,萧珊也一直陪伴在巴金的身边。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6)

▲巴金与萧珊

后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萧珊去了云南昆明读书,而巴金也在为他的出版事业奔波,两人聚少离多。

于是两人又开始了鸿雁传情。

相恋8年之后,这对恋人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仅仅只有一桌酒菜,几个好友,没有宏大的场面,然而却处处透露出一对新人的幸福美满。

在之后的婚姻生活中,巴金从没跟妻子吵过架、红过脸,有的是满满的爱。

生活难免艰辛,是妻子在一旁分担了巴金的痛苦,也给了他无尽的温暖和鼓励。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7)

▲巴金与妻子家人

然而命运对这对恩爱夫妻似乎格外的残忍。

两人终究还是到了要分别的时候。

生下女儿“小林”后,萧珊的身体急转直下。

在最后一次进手术室之前,萧珊与巴金说:“我们要分别了”。这是萧珊第一次对巴金说分别,也是最后一次。

手术后不久,萧珊就撒手人寰。

而巴金却连妻子的最后一面,都来不及见到。

28年的婚姻生活,他们始终爱着彼此。

晚年的巴金依然内心如火

热情的萧珊如一把火闯入了巴金平静的生活,而巴金在后来始终能保持对生活和文字的热情,或许也离不开这一点。

晚年的巴金过着平静而安详的生活。

那些爱、恨、悲哀和欢乐,希望和挣扎的交织状况对于他来说已经远逝。

和每一个普通的八十岁老人一样,每天起得很早,在充满白玉兰香气的庭院中散步,听着收音机里新闻广播的声音。然后回到屋里,浏览报纸,或者翻阅老友的著作和有关自己的文章。他默默的读,也很少发表什么意见。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8)

▲巴金

之后便是一如既往,日复一日的写作。

在下午的时候,他会见见客人或是整理一些文件。

巴金先生的记忆力很好,即使到了80多岁还依然能背出很多首老友的旧诗。

巴金先生很喜欢品茗,每天都要喝掉几壶茶水。家中还有很多朋友送的茗茶,其中还有陶艺大师许四海送他的宜兴紫砂茶壶。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9)

▲巴金与老友

从前,巴金对于集邮一事非常热衷,并且在集邮界还小有名气。但到了晚年,为了节省时间,就将曾经的邮集都传给了儿子。

平时如果有人来找他签名题字,他一般是谢绝的,但对于集邮者却来者不拒,大概在感情上总有些藕断丝连吧。

对于做一个名人,巴金从不喜欢。

为了能够静下心来做事,一向随和的他不得不迫使自己谢绝了很多来访者。

文前也说了,巴金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所以在面对生客时,也会感到手足无措。

平日里,巴金是沉默寡言的,但他的脑子却不是。

从前,他思考的时候,喜欢在院中来回转;但现在却常常独坐一隅,似是休息养神,然而脑中的思想却已经如脱缰的野马般放纵奔驰。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0)

▲巴金暮年仍在奋笔耕耘

一直以来巴金的立身原则就是——“要说真话”。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作品《家》中,以觉新、觉民、觉慧等年轻人为代表,通过对他们不同性格和生活道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没落,表达了巴金对这种腐朽制度的控诉,也替那些被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1)

▲舞台剧《家》

他靠的不是文学技巧,而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如果更直观一点的描述,那就像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勇士丹柯那样“用手抓开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

跟许多人一样,巴金也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日子。

在妻子的陪伴下,那段非人般的经历终究过去了。但妻子却永远的离开了他。

从1977年74岁起,用了八年的时间,巴金根据自己的经历就文学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写成了50万字的《随想录》,引起了强烈反响。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2)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

人们常将他同托尔斯泰联系起来。

提起这位晚年离家出走的俄国老人,巴金先生充满了敬佩与同情。他经常说:“我和他有天渊之别,然而,我也在追求他后半生全力追求的目标:说真话,做到言行一致。”

晚年的巴金,对他的小孙女充满了慈爱之情。

他经常给位于美国的小孙女写信,还为她留下了两件礼物,其中一件就是《巴金全集》。他希望小孙女能通过这本文集知道自己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巴金的母校——南京师范学院附中为其制作了一尊雕像,并请巴金先生亲自从作品中选出一句话刻在基座上。

对此,巴金写道“掏出心来”。

巴金的家人认为这句话多有不妥,有些触目惊心,建议另换别句。

但巴金却久坐无言。

待人们走后,仍将原话寄出。

这是他的希望。

最初在选择写作这条路的时候,本意就不是为了当一个作家,而是想怎样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

他很有幸,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母亲、轿夫老周和一位吴姓朋友教给他人世的真情真理,而他也想给其他人留下些什么。

晚年的巴金,有三件心事:

一件是建立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3)

▲现代文学馆中巴金的手模,进门者把自己的手按在上面,便仿佛被巴金的手引领着进入文学之门

在他访问日本的时候,发现日本有一个近代文学馆,是作家们自己建立的。于是回国后,便与冰心等人四处呼吁,终于在北京建成了一座文学馆。一生靠稿费生活的巴金,将几十万的积蓄捐了出来,全部用于文学馆的建设。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4)

▲冰心和巴金

第二件事就是,没能一直陪伴在孙女“狗狗蛋”的身边,伴她成长。那个全身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小女孩同他的妻子一样,带给他无限的欢乐和温暖。

巴金优秀的短篇散文(巴金先生小传有理想的巴金)(15)

▲巴金与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

还有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他多想做一个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在写作的作家。此时他的脑子里不停回想着一个声音:“写吧,快写吧。”

他多想继续为迷途的人们指引方向。

晚年的巴金,心中有一团火。

图源网络,侵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