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职校精准扶贫(毕节职教脱贫惠及90余万人)
贵州职校精准扶贫(毕节职教脱贫惠及90余万人)据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杨永学校长介绍,“穷省办大教育”要想奋发赶超就得让学生能学到技能、增强就业,所以学校结合当地实际,从学科设置上就实施“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技能职业工种培训与鉴定标准及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教学内容的融合。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毕节双山职教城首批入驻学校之一,此外还有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市财贸学校、毕节地区体育职业学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毕节市工业学校等。这是毕节试验区建立28年来,在当地人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的有力体现。6年前还在为就业发愁的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雷强坤,感谢职业教育带给他的改变,从无到有,凭借一技傍身,他现在已经是拥有经果林和小型养殖场的创业小老板。像他这样的当地学生还有不少,学费的减免优惠政策和精准扶贫资助让像张永荣这样的农村贫困
(职校学生阳光向上。)
(正在果林劳作的雷强坤。)
(职校学生上课。)
位于毕节市和大方县行政区交界处的毕节双山职教城由于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汇集了毕节市的职教产业。首批入驻的6所职业院校,形成了文理兼顾、文教卫生并重的专业格局。近20亿的学校建筑投资解决了当地65000名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难题。
6年前还在为就业发愁的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雷强坤,感谢职业教育带给他的改变,从无到有,凭借一技傍身,他现在已经是拥有经果林和小型养殖场的创业小老板。像他这样的当地学生还有不少,学费的减免优惠政策和精准扶贫资助让像张永荣这样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带技脱贫让当地人对脱贫致富有了盼头。
教育模式:课证融合增强就业
近几年,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校舍建设投资5.6亿元让15.6万平方米的新学校拔地而起,通过开设公共教学系、基础医学系、临床医学系、中医中药系、护理系、医技系、成人教育系等多达18个专业,目前已经吸纳14796名学生前来就读(中职9250人,高职5546人),毕节当地学生占比高达64%。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毕节双山职教城首批入驻学校之一,此外还有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市财贸学校、毕节地区体育职业学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毕节市工业学校等。这是毕节试验区建立28年来,在当地人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的有力体现。
据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杨永学校长介绍,“穷省办大教育”要想奋发赶超就得让学生能学到技能、增强就业,所以学校结合当地实际,从学科设置上就实施“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技能职业工种培训与鉴定标准及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教学内容的融合。
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供教学使用。为了适应学生入学、增设专业的需要,杨校长表示,学校还将新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和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为了顺应当下社会发展让学生能更贴合市场。
“读医学的学生有双证才能增加就业竞争力,”杨永学校长说,孩子们进校后,基本上都一门心思在考证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都在逐年提高,2015年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8.8%,学生们知道,只要有技能在手,毕业就不愁到工作。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条件,学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还与北京景鸿投资集团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合作招收同心景鸿康复班。通过校园资源共享,设立教学基地,加强校医合作的形式,学生们在毕业前就可以到这些省内外的大学附属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参与实习。
教育扶贫:中职学生免学费受助资金上亿元
毕节市通过坚持教育扶贫“五个精准”(人力财力投入精准、对象及需求精准、资助精准、施教精准、就业落地精准)落实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真正斩断“穷”根,教育扶贫从根本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精准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开了好头。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学生张永荣,对学校提供的帮助记忆尤为深刻,20岁的她今年正在攻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大二课程,作为该校第一批审批通过的大专学生,张永荣领到了她的第一笔精准扶贫资金。
张永荣说,家里四口人主要靠父母每年5000元的收入过日子,她和弟弟两个的开销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支出,张永荣高三的时候,弟弟在读高一,懂事的弟弟觉得家里要供自己读完高中都要用两年的钱,为了家里能供马上就能读大学的姐姐,弟弟选择了辍学在外打工。
正当全家还为其学费发愁的时候,得知毕节当地的职业院校对中职、高职学生有优惠政策和精准扶贫资助,他们觉得希望来了。“让村里证明你是贫困户,再向乡镇民政局建档立卡,学校进行审核,再报市扶贫办,通过网站都能轻松查到贫困生的相关证明,最后由省扶贫办审批,通过审核的学生就可以享受每年4500元的资助。”张永荣说,在学校里不仅有各种奖学金可以竞争、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提供,还有精准扶贫的资助政策,每一种都对农村贫困学生帮助很大。
像张永荣一样得到资助的学生还有很多。2013年起,毕节市实施中职全面免除学费政策,三年来,全市免学费惠及中职学生17.36万人次,覆盖率100%,助学金惠及中职学生11.88万人次,受助资金达1.19亿元。2015—2016年,毕节市加强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资助工作,对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实施“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实施“两助一免(补)”。目前,毕节市已发放2015-2016第一批教育精准资助金9630.429万元,精准资助贫困生34043人。
而想到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也能挣三五千的工资,张永荣更是对学习一丝不苟,对未来充满期待。毕节当地的医疗技术人才缺口很大,能够双证毕业对于这些学医的学生来说将为今后求职增加优势,张永荣今年就可以考食品检验工,以后她可以去医院做检验、免疫防疫站或者第三方检验公司工作,就业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张永荣打算把和专业相关的证考到手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
“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及各种就业培训也让当地广大农民搭上了职业教育脱贫致富的“直通车”。“百校精准帮扶”行动计划通过牵手东部十省市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毕节教育软实力,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无到有:职业教育让农村娃创业当老板
2013年7月毕业于毕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高级畜牧兽医专业的雷强坤现在已经是当地手里有经果林和养殖场的小老板。
1983年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县大关镇长青村的雷强坤虽然左手患有残疾,家里基本靠父母务农来维持全家7口人的生活。到了学龄阶段,家里的积蓄根本无法负担孩子上学的费用,为了能让其他兄弟姐妹们继续读书,2003年,雷强坤高中毕业就放弃继续升学,跑到厦门打工,靠卖食杂做小生意为生。
5年在社会上的闯荡让他明白生活的艰辛,2007年到2008年这两年,他又接触到养殖,他认为只要好好干一定可以赚大钱,但由于是兴趣使然,半路出家,畜牧养殖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他完全不懂,“完全凭借经验的话,万一有风险咋办?”每当想到这里,雷强坤的心就有点悬。
找准自己奋斗的方向后,他回到老家和家里人商量自己还是想返校进修的同时,经县残联的推荐来到他的母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求学。当把畜牧养殖的知识学到手后,雷强坤当时就下定了一个决心,其他的什么都不干,只学自己喜欢的畜牧兽医专业,2008年—2009年读了2年中专畜牧兽医后,因为成绩及其他方面都很优秀,2010年,他被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推优保送进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继续学习。
2013年毕业至今,雷强坤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扎实的技能,先后在黔西大关镇种植经果林30多亩,靠最初的2头母猪起家,如今他的养殖场养的猪年出栏量也达到100头左右,2015年的毛账达到10万元。猪栏里的猪越长越壮,而三年下来,他则瘦了30斤,原本的贫困家庭也因为他的执着奋斗和理想事业从此焕然一新。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共有30余万人接受市内外职业教育,其中24.58万人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带动93.45万贫困人口有效脱贫,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记者 陈光 肖渝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