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苏轼(苏轼职场第一课)
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苏轼(苏轼职场第一课)“一声称呼不合你意就体罚员工,信不信我立马call劳动局!”苏轼倔脾气也上来了。“小苏,你是怕今后无人再称你作‘苏贤良’了吧?”陈希亮严厉的目光扫了他一眼,冷笑道。黑漆漆的廷杖破空扬起,重责四十大板。伴随着阵阵哀鸣,苏轼只觉得这廷杖不只打在同事身上,更是打在自己脸上。“够了,领导,你有啥火冲我发行不?”苏轼气血上涌,大步趋前,伸手就要去夺廷杖,被府衙的同事一把拉开。
苏东坡,张旺绘
初入职场的苏轼,工作并不舒适。
起因是一个同事被领导体罚,仅仅就为叫苏轼“苏贤良”。
“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儿,小小一个秘书,称什么‘苏贤良’!之前我是不是在周例会上强调过?”凤翔太守陈希亮面色铁青。
黑漆漆的廷杖破空扬起,重责四十大板。
伴随着阵阵哀鸣,苏轼只觉得这廷杖不只打在同事身上,更是打在自己脸上。
“够了,领导,你有啥火冲我发行不?”苏轼气血上涌,大步趋前,伸手就要去夺廷杖,被府衙的同事一把拉开。
“小苏,你是怕今后无人再称你作‘苏贤良’了吧?”陈希亮严厉的目光扫了他一眼,冷笑道。
“一声称呼不合你意就体罚员工,信不信我立马call劳动局!”苏轼倔脾气也上来了。
“放肆,你这小子太过猖狂,顶撞上司,成何体统!”陈希亮怒目圆瞪,猛拍惊堂木。
“打压后辈,不就是嫉贤妒能么?”在身边同事的求情中,苏轼毫不客气,大步流星走出府衙。
如今的陕西凤翔东湖
一出道就是巅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其实,“苏贤良”这称呼,还真不是盖的。
因为苏轼“出圈”的那场考试,叫做“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简称“贤良科”。
那是两宋史上难度系数最高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下诏并主持的特科招考。
纵观两宋三百余年历史,考中制科者41人,考中进士者四万多人,相差一千倍,两者级别完全不是一个含金量的。
26岁的苏轼位列第三等。
什么?你觉得还不够牛?
要知道这个级别的考试,一、二等向来纯属虚设,整个宋朝都没人考中过。
就连第三等,自大宋开国以来,在苏轼之前仅仅一人曾获此殊荣,还是三等次。
苏轼是响当当的全国第一和开国第一,以优异的成绩向大宋建国100周年献礼。
整个两宋,制科三等仅有四人,只是另外三个人的名字,大家很少提起了。
苏轼,无疑是两宋文坛最耀眼的那颗星。
生命中三个贵人无私相助,让苏轼的成长之路充满鲜花和掌声。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励志老爹苏洵将自己数十年落榜教训和读书心血,无私倾注给两个儿子,一手缔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豪门——“三苏”!
苏洵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佩服得五体投地,甘为人梯、提携后进,亲手将他和弟弟带入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炫酷的“朋友圈”——“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朕今日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
千古仁君宋仁宗殿试后兴冲冲地向曹皇后感叹,多年之后苏轼两兄弟位极人臣,距离宰相高位仅一步之遥!
宋仁宗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沁园春·孤馆灯青》
他是百年不遇的明星考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承载着父亲的栽培、大佬的力挺、皇帝的赏识,拿到了职场的第一个offer——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
刚入职即遭打压,严苛老板处处刁难
凤翔签判这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处理公文、撰写材料,相当于今天的市长秘书。
谁都知道,派苏轼到凤翔基层做个小官,只是混个资历而已,将来他就算做到宰相都不会令人吃惊。
因此凤翔太守宋选对他很器重,同事们对他很客气,青年才俊苏轼雄心勃勃,准备大展身手,职场新人“小苏”一跃而成职场红人“苏贤良”。
不到一年,宋选离任,新领导陈希亮空降而来。
陈希亮,四川眉山青神县人,苏陈两家为数代世交,他是苏轼老爹苏洵的好朋友,是苏轼老婆王弗的老乡。
四川眉山三苏祠
知道了这层关系,大伙儿都以为,苏大才子,前途无量啊!
没想到苏轼一上来就遭遇了陈希亮的下马威:
不允许别人称苏轼为“苏贤良”,还把以为叫顺口的办事员打了一顿。
其次,苏轼写的材料老是被陈希亮涂抹删改,打回重写。
看着手中材料的版本从v1.0折腾到V10.0,苏轼彻底从“作文王”沦落为“加班狗”。
“公文重在朴实简洁,别老整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重写!”
“领导,连我的文笔你都瞧不上,你行你上啊?”
这让一向以文章自负的苏轼情何以堪?
最恼火的还是两人风格完全不搭。
27岁的苏轼高大帅气,年轻傲娇,潇洒不羁,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社牛”。
从两个亲人对他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车上都各有职能,而唯独车轼(车把手)好像是没有用处的。但如果去掉轼,一辆车就不完整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锋芒毕露,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啊!”
知子莫如父,这是来自老爹苏洵的谆谆教诲。
“相公,初入职场,咱一定要保持低调、谨言慎行,言多必失喔!”
这是来自夫人王弗数次躲在屏风后偷听苏轼与同事侃大山后发出的忧心告诫。
青年苏轼与王弗
而年近50岁的陈希亮是部队出身,矮小黑瘦,为人严厉刻板,目光如冰,手下员工只要一不小心碰到陈希亮,立马就收起玩笑话,一个大气都不敢出。
两人无疑是针尖对麦芒,工作中一言不合就拉爆。
苏轼:“领导,就事论事行不,你天天黑个脸给谁看,职场霸凌啊?”
陈希亮:“现在的年轻人呀,仗着自己有点名气就敢和领导对着干,那么有才你咋不上天呢?”
心高气傲的大才子苏轼,脾气瞬间就上来了:
与其加班唯唯诺诺,或是摸鱼装模作样,不如重拳出击整顿职场!
气不过整顿职场 ,千古奇文怒怼领导
有一次,苏轼改好了材料,和同事一起去找领导汇报。不知陈希亮是有事在忙还是故意不睬,把他俩晾在了办公室门口好半天。
苏轼越等越无聊,索性摸鱼打了个盹儿。
醒来看着同事小脸通红满腹牢骚一顿吐槽,苏轼安慰道:“领导总不至于把我俩吃了吧?呵呵,咱俩只需要再小小地忍耐一下就好。”
末了,还做了一首小诗《客位假寐》发了朋友圈,艾特了陈希亮。
图自《苏轼诗集》
没过多久碰上一个重大节假日,陈希亮照例举行团建活动,根据要求所有员工务必准时参加。
苏轼一不请假,二不赴宴,如是者三,陈希亮直接向朝廷打报告,要求对其绩效考核。
苏轼被罚铜八斤,但表面上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做出一副毫不care的样子。
陈希亮:小子,你开心就好。
复仇的小火苗在苏轼心中愈燃愈旺,即将喷涌而出。
终于,反抗的机会来了。
古人凡有兴建,必有文章。陈希亮建了一座观山的高台,要求苏轼就此作赋一篇刻在石碑上,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绩工程。
这样的公文有固定套路,一般就是夸赞建筑,颂扬领导,今后一定认真工作不负青春之类的。
没想到苏轼却不按套路出牌:
他先是写领导办公室明明就建在钟南山下,却从来不知道周围有山,于是修个台子纪念自己第一次看见了山。
言下之意:领导,你这眼界不宽呀。
《凌虚台记》(局部)
然后写终于登上高台看到了群山,却不知道是因为台子高看得远,竟觉得是群山自己凭空冒出来的,所以取名“凌虚台”。
言下之意:领导,你这格局不大呀。
最后,笔锋一转: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别看这高台现在修得漂亮,指不定哪天就化为一片废墟。官场人事不也一样吗?想要借此给自己脸上贴金,流芳万世,那是不可能滴。
言下之意:领导,台子都会塌,你也是会下台的呀!
算是痛快淋漓地报了一箭之仇。
陈希亮正兴致勃勃准备给凌虚台剪彩呢,看到这样一篇赋,你说心里堵不堵?
站在领导办公室门口,苏轼感受到暴风雨前难忍的静默,手中的辞职申请,攒得更紧了。
可是,出人意料的,这一次他却没有生气,还一字不改的让人把这篇《凌虚台记》刻在了石碑上。
这才让《凌虚台记》后来能够列入《古文观止》文章名篇,供千百年后的我们背诵并默写全文。
《古文观止》(中华经典藏书)
身边人表示不解,陈希亮却认真地说:
“论辈分,我比苏洵年长一辈,我待苏轼就像自己的孙儿一样。平日里之所以对苏轼比较严苛,是因为他年少暴得大名,担心他骄傲自满,以后是会走弯路的啊。”
办公室门口的苏轼,瞬间呆住了......
多年后跌入谷底,方识领导一片苦心
很多年后,苏轼已不再是万众瞩目的“苏贤良”,而是在黄州东边土包包上种地的“苏东坡”。
曾经那个才高气傲、神采飞扬的玉树临风少年,如今已经是尘土满面、两鬓斑白的中年油腻大叔了。
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历经“乌台诗案”摔得灰头土脸之后才明白,自己年轻气盛、口无遮拦的性格,以及锋芒毕露、过于耀眼的才华,竟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些当初把自己夸上天的朋友,如今竟然恨不得踩上自己几脚。
苏东坡发了一条朋友圈: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并配图一张枯藤老树昏鸦。
言外之意是:“空虚、寂寞、冷,求安慰。”
什么,居然没有一个人点赞评论?
苏轼突然有些慌了,他赶紧给以前的好哥们儿发
“兄弟,在吗?”
对话框里竟然弹出:
“对不起,曾经的兄弟伙已开启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的好友.....”
长吁短叹间,一个严厉熟悉的声音涌猛然上心头:
“年轻人,起点再高也要学会低调谦逊,收敛锋芒。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经历挫折,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能脱胎换骨、加速成长。”
苏轼突然觉得这个倔老头的声音是如此亲切,令人怀念。
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保持一往无前的锐气是没错的。但如果这种锐气表现出来的是恃才傲物、名过其实,那必然是要挫一挫的。
年少暴得大名难免志得意满、眼高手低,为了挫他的锐气,折他的锋芒,一位长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磨砺和爱护着晚辈。
苏轼终于体会到老领导陈希亮的良苦用心。
那些整天夸赞你的人,也许最盼着你出事;
那些经常指出你不足的人,其实期望你变得更好。
见惯了职场的口蜜腹剑、勾心独角,已入不惑之年的苏轼,终于读懂了这六个字:
“爱之深,责之切。”
明代张路(传)《苏轼回翰林院图》
苏轼一生很少为别人做墓志铭,但当陈希亮之子陈季常请托时,他却毫不犹疑地破例同意了。
在广泛收集陈希亮的生平事迹时,他才发现这个倔老头更令人敬佩的一面。
杀伐果断、刚正不阿,是个敢于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清官、良吏、实干家。
敢惩治皇亲国戚,敢抓捕邪教头子,嫉恶如仇,铁肩担道义。
决战叛军时,他身先士卒,拉满弓箭震慑敌军;
饥荒来临时,他甘冒风险,私开仓库借粮于民;
每次离任,当地百姓都扶老携幼,流着泪送他出境。
苏轼不无钦佩地评价陈希亮:“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实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
再回想起自己初入职场的点点滴滴,不由得后悔到:
“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苏轼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多年后,每当众人夸赞苏轼政声卓著,吏能多有时,他总是充满感激地说:
“这都是从我的恩师欧阳修和老领导陈希亮那里学来的!”
《幼学琼林》有云:“孤阴则不长,独阳则不生,故人之生长,兼以阴阳。”
《幼学琼林》(中华蒙学经典)
鲜花与掌声从来不是生活的常态,请珍惜身边每一个敢于直面批评你的贵人。
这才是你的良师益友,可遇而不可求。
参考书籍:
1.《苏东坡诗词名家集评本》,中华书局
2.《苏东坡新传》,李一冰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3.《三苏评传》,曾枣庄,上海书店出版社
《苏轼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宋]苏轼 著 孔凡礼 点校
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9787101006742
《苏轼文集》一书由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先生整理,共82卷,该书以《东坡先生全集》本为底本,校以宋刊《东坡集》《东坡后集》、郎晔本、宋刊《应诏集》、《三苏先生文粹》等,并充分利用《宋搨西楼帖》、三希堂石刻等金石碑帖,以及方志、年谱等资料,对旧传的《苏轼文集》进行全面的清理,共得文七十三卷。孔先生又利用上述资料,辑佚苏轼佚文四百余篇,厘定为七卷。该书第四次重印时,孔先生又将新检得苏轼佚文一百余篇附编在后,厘定为拾遗二卷,总计82卷。全书末还附有篇目索引等相关资料。本书是苏轼文的大总汇,与孔先生整理的《苏轼诗集》相辅相成,在苏轼研究和宋代文学研究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
《苏东坡诗词》(名家集评本)
曾枣庄 编
中华书局2021年出版
9787101151992
苏东坡作为一代大文豪,诗词文俱佳,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时就已驰名遐迩,广为传颂,从北宋末南宋初年开始,编刻苏东坡诗词文集就已蔚然成风,各种注本也陆续出现,为研究苏东坡诗词文,了解相关创作背景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书精选苏东坡诗词五百八十余首,基本能体现苏东坡诗词全貌及创作水准。精选精当而全面的有关苏东坡诗词的评论资料和背景资料,以帮助读者更方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东坡诗词。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