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调出通道曲线(职业通道S曲线)
怎么调出通道曲线(职业通道S曲线)在第一阶段的后期,人摸爬滚打积累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应当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眼光,更加关注外部环境,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整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关注自身的技术和韧性。这时,职场人开始有能力跟环境共舞。这里的环境指经济形势带来的行业变化,企业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所在地的优势和劣势,社会资本带来的机会和限制。第二点是针对职场早期的迷茫、各种成功和不成功的尝试而言的。一受挫就趴下的人会在职业生涯后期品尝到退缩带来的懊悔和对他人取得成功的羡慕。年轻就是资本,哪里有什么输不起的,一个方法行不通,大不了换个方法。我们从不同的起点开始探索职场世界,“摸着石头过河”。知识与技能是我们初入职场时最基本的武器,接受教育和不断练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我们将踏入职场后的第3到5年划分为职业通道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要重视两点。其一是必须懂技术,有“几技之长”;其二是必须有韧性,具备失败后重新开始的能力。处在第一
职业通道S曲线(Career Path S Curve,CPS)。如图1-3所示,坐标轴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职业成绩。
图1-3 创造价值的职业通道S曲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杰弗里·L.桑普勒(Jeffrey L. Sampler)从战略学的角度指出,企业的发展路径遵循S曲线的规律,很多企业的发展都经历了起步、规模化、多元化转型的阶段,人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第一阶段——职场起步期,打基础的时期
我们从不同的起点开始探索职场世界,“摸着石头过河”。知识与技能是我们初入职场时最基本的武器,接受教育和不断练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
我们将踏入职场后的第3到5年划分为职业通道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要重视两点。其一是必须懂技术,有“几技之长”;其二是必须有韧性,具备失败后重新开始的能力。处在第一阶段的职场人,主要是在跟自己较劲。
第一点不难懂。不学无术、凭着仨瓜俩枣的小聪明便能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明白并掌握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基础知识、技能,这算是具备了起码的能力。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已经不是太难获取,而是太难取舍,能否做到知行合一是决定职场起步快慢的关键。
第二点是针对职场早期的迷茫、各种成功和不成功的尝试而言的。一受挫就趴下的人会在职业生涯后期品尝到退缩带来的懊悔和对他人取得成功的羡慕。年轻就是资本,哪里有什么输不起的,一个方法行不通,大不了换个方法。
在第一阶段的后期,人摸爬滚打积累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应当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眼光,更加关注外部环境,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整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关注自身的技术和韧性。这时,职场人开始有能力跟环境共舞。这里的环境指经济形势带来的行业变化,企业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所在地的优势和劣势,社会资本带来的机会和限制。
在这一阶段,无论发展快与慢,很多职场人会面对职场第一次明显的变动,如纵向升职、横向工作扩展,或者跳槽、创业。这是认真选择、愿意付出的人在第一阶段积攒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后,对职场能力的顺势提升。
第二阶段——职场升腾期,规模化的时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职场人,手里或多或少有了几张主打牌,这些主打牌可能是强过同龄人的综合知识、专业技能、资金储备、智商、情商、逆商等,此时职场人需要借助优势,增强自己的实力。
在第二阶段,人最重要的能力有两点:一是会发力、会借势,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会整合,整合意味着有“舍”有“得”。处在第二阶段的职场人,主要在跳高、跳远。
这个阶段职场人最应警惕满足于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毕竟经过几年的历练,有了些职场资本,人会变得更加自信。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取得领先于他人的优势,才有机会提升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比如有的职场人此时选择深入一个领域,有的去读在职研究生,这些都是职场人发力的表现,此时,专业能力和智力资本依然是职场发展的重要资本。
此时,各行各业风起云涌,各类企业快速迭代,合适的平台是职场人借势的跳板。借势包括高度借势,比如在世界500强企业和BAT[插图]工作过几年的人,他们的个人品牌就被赋予了光环,同样,从500强企业的基础岗位逐步进入关键部门,参与重大业务,也是个人成长之旅中的重要机遇。
借势还包括资本借势。斗志昂扬的职场人往往能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或能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转型升级的机会,他们在互联网、物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新零售等领域抓住一个角度准确切入,开始创业,取得一定成绩后能吸引眼光和流量,引起资本的关注,以一当十,快速提升企业估值,朝上市或者被行业巨头高价并购的方向迈进。从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或行业巨头旗下的新部门,职场人此时扶摇而上,借的就是资本的势。
借势还包括借人际关系的势,拥有强大人际关系的职场人借助周围支持者、赞助者、导师等贵人的力量,用自己的实力、情商获得自己原本得不到的社会资源。在经济秩序日益规范的今天,利用人际关系早已不是“找关系”“走后门”的含义了。强大的人际关系能让职场人的职业通道之路走得更稳、更准、更快。从青涩稚嫩的职场“小白”到玩转职场的高手,此时借的是社会资本、网络资源的势。
成功的职场人,个人资本够硬的同时,往往懂得借势。因各人情况不同,第二阶段持续的时间从5年到15年不等。
在丰富多彩的第二阶段,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我不喜欢用“错误”这个词,因为我一直相信一个道理:“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那些“错误”也一样保存在我们的经历仓库里,自有其价值,而真正的错误是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职场人选择了恰当的企业、平台,构建了合适的人际关系,就会走在同龄人前面。做了对的选择还不忘努力,这种人不成功都难。
第三阶段——职场转型期,突破的时期
处在这个阶段的职场人一般超过了35岁,或多或少成了旁人心目中的“大小王牌”,成为尚处在职场早期和中期的职场人的上级、导师。因为积累了足够的个人和社会资本,他们的经济实力也上了一个台阶。此时,他们大多成家立业,家庭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这个时候的职场人,稍不注意就会把职场转型期过成第二阶段的持续期,在既定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他们有的被后来者追上,失去动力,被迫落后;有的力争保持中游,殊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职场发展,不进则退。对处于第三阶段的职场人来说,保持水准和强化优势的方法就是提升职业灵敏度。
在第三阶段,职场人必须重新焕发激情;必须敢于打破常规,开创事业新起点。处于第三阶段的职场人,主要在跟惯性较劲。
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转型方向和转型速度,处于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在企业或社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若本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进入惯性运转的状态,惰性便会由此滋生。
很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是在35岁以后开始创业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是在35岁左右开始创业的,如宝洁的威廉·波克特(Willam Procter)、阿里巴巴的马云等。处在这个时期的职场人年富力强,物质、人力和社会资源都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正是谋划转型的大好时机。
不是人人都愿意、都有能力创业,转型也绝不仅仅是指去创业。转型的方式包括:跃升到高管层、创业、跨界、做出有关个人或家庭生活的重大决定。
第三阶段最考验职场人。首先,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是否创业成为处于这一阶段的职场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选择。我身边选择创业的朋友不少,他们都说不后悔创业,自己选择的路,再苦也要坚持。
第三阶段是高端职场人士扎堆的峰值时段,如果没有突围至高层或技术顶峰,如果个人不能理性调整对薪资和地位的高要求,没有新的“绝活”,那么,要在第三阶段有所突破非常难。
一旦在第三阶段取得了成果,新的激情、能力、资本、优势会把职场人带向更高层次,让人焕发新的职业和事业光彩。
S曲线中的分形创造力是职场人的稀缺能力,正因为如此,从保持创造力的角度来看,企业设计横向职业通道是极其重要的。
职场人进入某一岗位后一般要经历三个时期:创造力加速增长期(初期,1.5年)、水平巅峰期(黄金期,1年)、衰减稳定期(尾期,0.5~1.5年)。其实这也是一条S曲线。要想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公司应通过横向职业通道,及时改变员工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从而确保员工在上一条S曲线结束时,能够不间断地进入下一条S曲线。
把S曲线的分形融入前面的“职业通道S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图1-4。我在3个阶段中增加了“大脑思维模式切换点1”和“大脑思维模式切换点2”。
图1-4 创造价值的职业通道S曲线完整版(职业复利曲线)
这是一条美丽的曲线,我曾称之为“茉莉曲线”,其实它是“职业复利曲线”,之所以称其为“职业复利曲线”,是因为在职场中,前期人力和人际关系的积累都会在未来给我们带来回报,职场人从中收获的不仅是工资和经历,还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的未来收益和发展空间。职场人的收获如同复利。
如果我们能主动掌握职业和事业通道的发展规律,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该在哪里发力,该在哪里放弃,那么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的职业通道发展路径,这也正是我在本书中想跟你探讨的。价值观驱动下的主动认知、选择和行动是最有力量的,它们指导我们的职场和事业发展,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职业通道S曲线帮助每一位读者更加主动和熟练地掌握规划职场人生的方法。
第二曲线的启发英国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是伦敦商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第二曲线》一书中提到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S曲线来解释,最开始是投入期,接下来当投入高于产出时,曲线向下,反之则曲线向上,如果一切运转正常,曲线会持续向上,但总有一个时刻,曲线到达巅峰后会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因此,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源承受第二曲线在投入期时的下降,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第一曲线即将达到巅峰的时间。
把第二曲线的观点带入职业通道的S曲线中,我得到的启发是:与历史发展相比,个人的职业通道无异于沧海一粟,它虽然渺小,却对每个个体极其重要。我们从个人职业通道出发,于每一步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如果每个职场人都走好了自己的职场之路,相信我们的职场、社会、生活都会更加美好。
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如何防范危险,以及采取何种行动来应对危险。做到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和小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职场人经常拷问自己,也在不断征询他人的问题是:我该不该跳槽,该不该转行,要不要创业,要不要出国,甚至该不该回家带几年娃。职业复利曲线、个人职场生态观等内容就是基于很多职场人的反馈和痛点一步步在我脑海中形成的。
在我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职场人进行了访谈,他们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初出茅庐,有的意气风发,有的徘徊踯躅,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有的人明明感觉遇到了瓶颈,但还是没能克服它,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他们分享了不同的答案,从中我总结出4个原因:(1)不知道瓶颈是什么,这是意识问题;(2)不会解决,这是技能问题;(3)不想解决,这是选择问题;(4)不能解决,这是环境问题。个人职业通道的设计和发展必须回答这4个问题,这也是本书试图传达的价值。读者会在后续章节了解我们如何在职业通道的S曲线中及时发现第二曲线到来的前奏,未雨绸缪、获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