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生命重新启航(造血干细胞捐献)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生命重新启航(造血干细胞捐献)每经历一次采访,周广聪都会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和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捐不捐?“我想,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感同身受,才会有更深刻的触动,才会做出更加坚定的选择。”他答道。据周广聪描述,他们中有漂泊在外多年,在自己身患癌症弥留之际做出捐献器官决定的临沂游子;有身患白血病多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候说服丈夫捐献自己遗体的农村妇女;有面对不幸遭遇车祸重伤不治的骨肉,却含泪捐出孩子器官的大爱父母;有得知捐献干细胞可以救人,毫不犹豫同意捐献的普通农民……“一切像是缘分,我从毕业起就接触卫生系统工作,深入接触过大病患者、救助对象,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直到现在、将来我的想法从未动摇,也从未改变。”周广聪今年35岁,从毕业起就从事报纸新闻采编,专职负责卫生健康行业新闻,对口联系服务单位除了卫健系统之外,还包括市红十字会,如今十几年过去了。2012年5月8日,在参加世界红十字日——全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血样采集活动

记者 韩虹丽

7月4日,又一名患者因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将重获新生。

这也是全国第13524例,山东省第1158例,临沂第1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周广聪对自己“10年”的约定。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生命重新启航(造血干细胞捐献)(1)

10年诺言,初心未变

“一切像是缘分,我从毕业起就接触卫生系统工作,深入接触过大病患者、救助对象,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直到现在、将来我的想法从未动摇,也从未改变。”周广聪今年35岁,从毕业起就从事报纸新闻采编,专职负责卫生健康行业新闻,对口联系服务单位除了卫健系统之外,还包括市红十字会,如今十几年过去了。

2012年5月8日,在参加世界红十字日——全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血样采集活动采访时,周广聪毅然决然捐献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捐献血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随着自己对红十字会工作的了解,随着一次又一次触动心灵的采访报道,更加坚定了我捐献的决心。”周广聪说。

工作的前10年时间,周广聪几乎报道了临沂市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器官和遗体捐献者,在每一例捐献者身上,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他感动的故事。

据周广聪描述,他们中有漂泊在外多年,在自己身患癌症弥留之际做出捐献器官决定的临沂游子;有身患白血病多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候说服丈夫捐献自己遗体的农村妇女;有面对不幸遭遇车祸重伤不治的骨肉,却含泪捐出孩子器官的大爱父母;有得知捐献干细胞可以救人,毫不犹豫同意捐献的普通农民……

每经历一次采访,周广聪都会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和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捐不捐?“我想,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感同身受,才会有更深刻的触动,才会做出更加坚定的选择。”他答道。

从2012年捐献血样,到2022年,10年时间,他依然没有等来配型成功的电话。“就在前一周,我想十年了是不是也该成功了。”一切好像冥冥中注定,一周后,5月初,周广聪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

“没问题,我会做好一切配合。” 那天,周广聪没有一丝迟疑。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生命重新启航(造血干细胞捐献)(2)

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

在得知自己和一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配型成功时,周广聪非常地激动,没想到在加入中华骨髓库10年后,还有机会捐献。“家人除了担心之外,比较支持我的决定。很多同事、朋友听说之后都比较关心。”周广聪说,我个人感觉,做出捐献的决定,是理算应当的事情。自己曾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多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之后,有责任用实际行动兑现10年前的承诺。

在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后,周广聪一改往日加班状态,为了让自己身体状况更好,主动戒烟,每日加强身体锻炼。

6月29日,周广聪在家人和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来到济南,进行准备工作。7月4日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全国第13524例,山东省第1158例,临沂第1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没有什么不适,就是一些正常反应,腰部和腿部比较胀,采集后不适症状就慢慢减轻了。”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医学界治愈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非血缘成功配型的几率非常低,仅有十万分之一。截至2022年5月底,中华骨髓库全国入库人数已达311万人,累计成功实施捐献1.3万余人次。

周广聪最希望的,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到更多人,让大家了解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积极参与进来。

2020年,周广聪因为新闻宣传工作进入卫健系统,也是因为新闻宣传工作而捐献造血干细胞。“如今成为临沂兰山区卫健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虽然不是医务工作者,没有治病救人的本领,但同样有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卫健系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生命重新启航(造血干细胞捐献)(3)

(山东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全太探望周广聪)

一封感谢信

世事千帆过,前方终会是灿烂阳光。偌大的中国,还有一个素未谋面的“我”。这或许就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受捐者特殊的缘分。

捐献当天,受捐者向周广聪写了一封感谢信(部分):

我是一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输血变成了常态化,口服药、针剂,甚至去甲基化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输血更加频繁,让我感受到什么是暗无天日,我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非常感谢您的无私捐献,让我对今后的生活更加的期待。恩人,谢谢您的捐献,谢谢您的勇气,更谢谢您对我人生的改变!

2018年2月,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周广聪还被山东省红十字会授予山东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