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职业规划该如何决策(在人生不同阶段)
人生职业规划该如何决策(在人生不同阶段)早期很多企业就是做这样的运输者,比如买卖稀土、原木、矿藏等等。这类职业者,几乎不用对原料进行任何加工。石头、钢铁、木头,各自有各自形态,堆在一起,杂乱是一种物质排列方式。如果通过设计、整合、打碎重组,最后建成房子,也是一种物质排列组合。杂乱和房子只是最后的呈现方式不同,而作为原料的本质没有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沙漠里漫无边际黄沙毫无价值,一旦经过重新组合,可以成为城墙、桥梁、房子的一部分,再处理下成了现代人生活必需品手机里的CPU。从零价值到高价值,中间隔的,只是物质排列发生了变化。当今时代一切原料(包括信息)变得唾手可得,非常透明。假如原料是颗粒度最小的存在。于是根据原料的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归纳出了三类和原料处理有关的职业。
现在跨界现象变成了一种常态,行业、职业的门槛被打的支离破碎,甚至企业间的壁垒也形同虚设。
比如,好好的车企五菱宏光、中石化等,疫情期间,国家召唤,他们可以随时转型生产口罩,当然老本行也不会拉下。企业间的“壁垒”,变得越来越透明。
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塞萨尔,写的《增长的本质》中有这样分析——今天的社会和原始社会的不同,本质上来说是物质排列的方式不同。
如何理解这句话,举两个例子:
石头、钢铁、木头,各自有各自形态,堆在一起,杂乱是一种物质排列方式。如果通过设计、整合、打碎重组,最后建成房子,也是一种物质排列组合。杂乱和房子只是最后的呈现方式不同,而作为原料的本质没有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沙漠里漫无边际黄沙毫无价值,一旦经过重新组合,可以成为城墙、桥梁、房子的一部分,再处理下成了现代人生活必需品手机里的CPU。从零价值到高价值,中间隔的,只是物质排列发生了变化。
当今时代一切原料(包括信息)变得唾手可得,非常透明。假如原料是颗粒度最小的存在。于是根据原料的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归纳出了三类和原料处理有关的职业。
这类职业者,几乎不用对原料进行任何加工。
早期很多企业就是做这样的运输者,比如买卖稀土、原木、矿藏等等。
又比如信息传播者,他们不需要对信息进行主观评价,只把信息原本的样子呈现在大众面前即可。
传播者追求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重要性,他们拼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最大面积的传播出去。
作为信息收集传播者,他们与剽窃、搬运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本身是公开的、免费获取的,而剽窃和搬运,是对信息的处理后成果的传播。这就涉及到第二类原料处理职业,加工创造者。
2、原料的加工创造者(产品人)这类职业者是产品、内容的生产者,是对最初的原料物质打碎再创造的过程。
这种打碎重组的对象,不仅仅是同一性质的物质,可以是跨行业,跨维度的整合。
比如苹果手机,拆开了,零件中有没几样是苹果自己发明创造的。苹果公司跨行业整合能力,正是创新力的最佳体现。
自媒体人,每次发布的作品、发表的观点、对事件的看法都是自己的产品。
他们通过对具体信息的理解,再运用自己的认知、学识创造出新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一个原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加工创造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媒体人也是产品人。
这类职业者的核心能力是创新力。
3、原料整合平台(运营人)这类职业者搭建了一个行业平台,或者跨行业的生态圈。
他们创造的平台,有垂直度很高的,比如专门卖鞋的、卖包的。
我们熟知的顶级运营人,马云,他搭建了一个生态圈。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生活中各个维度的商家都可以在这个生态里自由翱翔。
作为平台运营人,他们的核心要素是链接力。
运营人解决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解决人和物、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链接力,需要很强的大局观,才能最有效的配备资源,平衡各方利益,看清大势的发展方向。
一些小伙伴,看到有趣的信息,他们会分享在今日头条或抖音上,于是就迎来很多朋友的关注和点赞,这时他就是一个广义的媒体人。
如果他看到信息后,很感兴趣,于是深入研究,并且结合自我认知,把信息作为材料之一,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时他就是一个产品人。
今日头条和抖音都是平台,而运营人就是张一鸣同学。
在你每个阶段的职业规划中,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精确定位自我。
刚毕业时,假如你解决了“能获取什么”,“怎么传播”,那么可以在第一个象限里积聚能力,从做媒体人起步。
几年之后,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源,并且有能力整合资源实现再创造,那么你可以尝试着走向产品人这个象限。
当你成长的足够强大,并且有能力链接各项资源,能最高效的调配人力物力,这时你可以慢慢跨入运营人职业,边学边做。这一象限需要极强的个人能力,即使运营一个小小的蔬菜社区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