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区姐弟千里寻父(山沟沟上演感人一幕)
偏远山区姐弟千里寻父(山沟沟上演感人一幕)王学平的儿子旺旺(化名)出生后黄疸严重,一直住在医院,一开始小夫妻俩守在儿子身边,精心伺候。要说小儿黄疸算不了什么大病,王学平也压根就没有想过会发生意外。原本想着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就要来临,孰料,就在孙子出生十几天,一场变故撕碎了所有的美好。童金桃夫妇一直都生活在山沟沟里,勤扒苦做,养大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只有一只手的残疾小叔子。儿子们读书不多,但都实诚孝顺,长大了也知道挑起家中的担子。哥哥王学平早年远赴广州干起了磨砂工。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四川籍姑娘,二人走到了一起,2011年底回到罗田老家结婚,次年5月便有了儿子。此时,在武汉学习弱电工的弟弟王世明结束了学徒期,也开始打工挣钱了。大儿子有妻有子,小儿子有了事业,兄弟俩借钱盖起了新房,越干越有劲头。
昨日,农历雨水节,阴云低垂,早春的风吹在身上冰冷刺骨。我们一行驱车半小时赶到罗田县凤山镇大人冲村三组王家冲塆,眼前的一幕让人禁不住潸然落泪。
“儿啊!你咋就这么命苦?老天啊!你要是可怜我们,就让我替我儿去受这份罪吧……”车刚停稳,便传来嘶哑凄凉的哭泣声,寒风中,一对老年夫妻蹲在门口,抱头痛哭,一旁劝说的村民也跟着流泪。
这对农村老人,男的叫王应从,女的叫童金桃,二人都快70岁了。老实本分的王应从满面悲苦,坐在冰冷的水泥台阶上,妻子童金桃靠在老伴怀中,悲声痛哭。
这个春节对他们来说,是场至今还没有结束的噩梦。
童金桃夫妇一直都生活在山沟沟里,勤扒苦做,养大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只有一只手的残疾小叔子。儿子们读书不多,但都实诚孝顺,长大了也知道挑起家中的担子。
哥哥王学平早年远赴广州干起了磨砂工。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四川籍姑娘,二人走到了一起,2011年底回到罗田老家结婚,次年5月便有了儿子。
此时,在武汉学习弱电工的弟弟王世明结束了学徒期,也开始打工挣钱了。大儿子有妻有子,小儿子有了事业,兄弟俩借钱盖起了新房,越干越有劲头。
原本想着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就要来临,孰料,就在孙子出生十几天,一场变故撕碎了所有的美好。
王学平的儿子旺旺(化名)出生后黄疸严重,一直住在医院,一开始小夫妻俩守在儿子身边,精心伺候。要说小儿黄疸算不了什么大病,王学平也压根就没有想过会发生意外。
儿子是没出问题,但妻子却不翼而飞了。
一天下午,妻子说出去买点东西,走出了医院。这一走,她就再也没有回来,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留下只言片语,丢下出生才半个月的儿子回了四川老家。王家人怎么也想不通,一家人真心对待她,她为什么要走?躺在医院里嗷嗷待遇的心头肉,她怎么就能忍心舍弃?
王学平赶到四川,想要接回妻子,但无疑是空跑一趟。任凭他怎么说,怎么求,对方没有心软,表示不会再回王家。想到才出生的儿子就这样没有了妈妈,他黯然伤神,心灰意冷。
也许妻子看在孩子的面上会回来的!回到罗田的王学平期待奇迹出现。但他等来的不是妻子,而是一纸法院传票,妻子选择以对簿公堂的方式来终结这场远隔千里的婚姻。
走到了这个份上,希望的肥皂泡也破灭了,王学平不再幻想,同意离婚。他实在不放心把儿子交给这样的母亲来抚养,不要对方承担抚养费,把儿子留在了身边。
说起童金桃夫妇,算得上是一对苦命人。
公婆走时,留下一个小叔子,不仅大脑有些问题,小的时候发生意外,还失去了一只手,是个残疾人,不能劳动。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童金桃把小叔子留在家里,当儿子养,一直到前两年住进了政府安排的“安置房”,快60岁的单身小叔子才离开了家。
那些年月里,他们夫妇养孩子、养小叔子,只能靠双手辛苦劳作,才能撑下去。几十年下来,他们熬成了白发老人,熬出了一身病。
王应从如今患有冠心病、双肾结石;童金桃一直贫血,常年头昏气虚。望着眼前这样一对老人,小编真的没法想象,儿媳走后他们是如何带大一个出生在15天的孩子的。
王学平的离婚案尘埃落地,王家人擦干眼泪,发誓一定要好好地把小旺旺养大。
儿媳走了,孙子还在,家还在,童金桃把已经好转的小旺旺抱回了家,含泪将儿子们推出了家门:生活还得继续,孩子还得养,你们必须出去挣钱养家!
这是童金桃抚养的第三代人,他们夫妇没有怨言,只想把所有的爱都留给孙子。王学平王世明兄弟也是如此,一家人把小旺旺当成了手心里的宝。
没有母乳,就吃牛奶;没有牛奶,就喂米汤。小旺旺闹百日,夜晚哭个不停,童金桃一天到晚把孩子抱在怀中,她不知道自己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痛心的泪。
好在小旺旺成长顺利,不仅身体长得棒棒的,而且极其乖顺懂事。一看到我们来访,不要爷爷奶奶招呼,不到十岁的小旺旺就赶紧搬椅子、倒茶水,忙前忙后。
面前这可爱的孩子,俨然已经是个小大人,我们一行看在眼里,悲在心中。也许孩子还不知道父亲病入膏肓,不知道又一场变故已然来临。
“大儿生命垂危,细儿瞒着我们过了个年,一个人在医院苦撑,他们兄弟俩要是有个闪失,今后的日子真的不知道怎么过!”童金桃眼睛红肿,让孙子进屋做作业,跟我们说起了心中的痛。
在童金桃夫妇的和泪诉说中,得知他的大儿子王学平病重垂危,小儿子王世明辞掉了工作,花光了积蓄,二十多天一直都守在病床前,照顾哥哥。
我们为这可怜的一家人深深痛心,但患难面前,兄弟情深,又让人深深感动,便安慰告别了老人,驱车赶往兄弟俩所在的医院。
一踏进罗田县万密斋医院住院部一楼病房,又是一幕令人不得不落泪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病床上,37岁的王学平面色蜡黄,毫无气色,又一阵剧烈的疼痛让他紧缩眉头,能看得出来,他连邹紧眉头都费劲。站在病床前的弟弟王世明蹲下身子,紧紧地攥着哥哥的手,想把所有的力量都传递给哥哥。
力量的传递,让哥哥想要坐起来。王世明伸出双臂,弯腰抱紧哥哥,哥哥用力将头靠在弟弟的肩上。兄弟俩箍在一起,紧紧地拥抱着。那一刻,眼泪从王世明的眼角不断流出,怕哥哥看见,他只好稍稍抬起头。
稍稍平复心情,轻轻地将哥哥放在床上休息,王世明走出了病房,说起了这个令人不堪回首的春节,说起了哥哥目前的情况。
去年腊月初,王世明带着两三万元的工钱从武汉回到了家中过年;哥哥王学平腊月二十七从广东赶回来,他还给家人带回来一个好消息:自己又谈了一个女朋友,打算开年结婚。
应该说,这是一个可以过得很开心很充实的年,但命运再一次作弄这个苦命家庭。
一回到家,王学平就感觉腹胀难受,胸部还一阵阵地疼。王世明二话没说,带着哥哥立即赶到万密斋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让王世明一下子跌进了冰窟窿——哥哥已是肝癌晚期,只能是保守治疗,尽量减轻痛苦!
当天王世明就为哥哥办理了住院手续,兄弟俩留在了医院。想到家中老人,想到即将到来的春节。王世明怕年迈有病的父母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也想一家人一起好好过个年。腊月二十八晚上,他带着哥哥回到了王家冲。
初一一过,王世明又带着哥哥回到了医院,他依然没敢告诉父母真相,只是说哥哥需要住院治疗,他不想在正月十五前把坏消息告诉家人,他也不相信哥哥真的病得那么重。
正月初七,不愿意相信事实,王世明又将哥哥背到了武汉同济医院,但奇迹没有出现,专家给出了万密斋医院相同的诊断结果,也给出了同样的治疗建议。
兄弟俩又回到了罗田万密斋医院,王世明求医生一定要想办法救救哥哥。医生也试图通过药物等恢复或者部分恢复王学平的肝功能,然后进行介入治疗,但都不奏效,只能保守治疗。
很多亲友劝王世明,把哥哥带回去,别花冤枉钱。但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哥哥,看着他疼起来那痛苦难受的样子,王世明怎么也不愿意放弃,“父母年纪大了,又都有病,孩子还那么小,我不能没有哥哥,我必须挑起这个家!”
为了瞒住家人(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才告诉父母真相),一二十天都是他一个人在医院病床前守候,眼前这个才29岁尚未成家的青年人,憔悴疲惫,看上去就像个三四十的中年人,但他的眼中还是透着坚强,透着希望。
“钱花了可以再挣,哥哥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为了帮哥哥治病,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辞掉了武汉的工作,这些他不心疼,他心疼的是病床上的哥哥,家中的父母,和年幼的侄儿。
“我不会放弃,只要能撑一天,我就守在哥哥身边,我就要为哥哥治病!我不能失去哥哥,也不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不能让侄儿没有了爸爸!”王世明坚定执拗地说。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当初面对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坎儿,妻子离开了王学平和新生儿子,这一幕看了的确让人痛心,甚至有些愤慨。
但在哥哥身患恶病时,弟弟却坚定无悔地日夜守在哥哥身边,对哥哥不离不弃,如此深厚的兄弟情,如此纯真的血肉情,又怎能不让人感动落泪?
从医院出来,天空似乎明朗了一些,甚至还洒下了几缕阳光,我们祈祷王家能够走出阴霾,我们希望这对深情兄弟能够携手走出医院,走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