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劳动模范工作者(内蒙古7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受表彰)
内蒙古劳动模范工作者(内蒙古7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受表彰)萨仁高娃,女,1969年2月生,群众,内蒙古舞蹈家协会理事、赤峰市巴林右旗乌兰牧骑队长。2012年创作的舞蹈《永远的乌兰牧骑》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创作金奖;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2015年创作的舞蹈《巴林·德布斯乐》获第十届中国民间舞大赛“荷花奖”;2017年被授予全区优秀乌兰牧骑队长称号。她带领巴林右旗乌兰牧骑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长年坚持下基层、送温暖,多次参加全国巡演,使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成为了巴林草原一张响亮的名片。段建珺,1973年6月生,民盟盟员,盛乐博物馆副馆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剪纸作品《草原雄鹰》2002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剪纸作品《草原雄鹰》《吉祥草原》《万里草原春光好》分别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多幅剪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剪
近日,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名单揭晓,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恒、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李德戈景、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呼斯楞等7人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近年来,内蒙古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热情服务人民群众,积极推进文艺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艺术精湛的优秀文艺工作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文联联合开展此次评选表彰活动,旨在倡导德艺双馨精神、加强文艺队伍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推动全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希望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为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张恒,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艺术总监。代表作品: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二人台小戏《山村“九品”官》、二人台小戏《团圆》、现代戏《万家灯火团结梦》等。近三年内,主演了《红岩》《多松年》《青山烽火》和《刘洪雄》四部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剧。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积极参加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惠及万家,多次深入校园开展志愿服务,弘扬戏曲文化。
李德戈景,1986年7月生,群众,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新文艺群体。代表作品:舞蹈《借风扬沙》《鸿雁》《梦中的额吉》《大漠驼影》《磨》《我的蒙古舞》《戈壁沙丘》等。他是“最美”走遍内蒙古千村百场巡回演出发起人之一;获得首届全国“最美文艺志愿者”称号;2014年至今连续8年参加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舞蹈表演;在第十一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暨首届内蒙古舞蹈拔尖人才舞蹈专场汇报演出了《寻找心灵的天空》等舞蹈节目;2019年至今参与中国舞蹈家协会创办的顶尖舞者海外巡演、顶尖舞者进校园、顶尖教师巡回课堂。
呼斯楞,1982年5月生,群众,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文艺群体。代表作品:《鸿雁》《莫尼山》《往日时光》《天上的云朵》《醉乡》《远大前程》等。2008年演唱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主题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联欢晚会上演唱《赞歌》;201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中华手拉手》;2018年发起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抗灾义演;《最美》走遍内蒙古千村百场巡回演出发起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鸿雁》脍炙人口,成为中国近代民歌史上的超级经典。他积极推动保护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创立《草原深处》计划,致力挖掘与改编新民歌,为民族音乐作出很大贡献。
段建珺,1973年6月生,民盟盟员,盛乐博物馆副馆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剪纸作品《草原雄鹰》2002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剪纸作品《草原雄鹰》《吉祥草原》《万里草原春光好》分别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多幅剪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剪纸艺术馆、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等国内外各类机构和名家收藏。他长期坚持深入农村牧区,对濒临失传的剪纸文化做持续、系统的抢救性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创立和林格尔剪纸文化品牌,抢救发现了数以十万计的珍贵剪纸和一大批剪纸传承人。
萨仁高娃,女,1969年2月生,群众,内蒙古舞蹈家协会理事、赤峰市巴林右旗乌兰牧骑队长。2012年创作的舞蹈《永远的乌兰牧骑》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创作金奖;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2015年创作的舞蹈《巴林·德布斯乐》获第十届中国民间舞大赛“荷花奖”;2017年被授予全区优秀乌兰牧骑队长称号。她带领巴林右旗乌兰牧骑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长年坚持下基层、送温暖,多次参加全国巡演,使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成为了巴林草原一张响亮的名片。
颉元芳,1978年4月生,无党派人士,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水彩艺术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水彩画《远方》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这是中国美术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最高奖,实现了内蒙古美术作品“中国美术奖”金奖零的突破。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作为内蒙古艺术学院绘画专业带头人,她带领团队创作出一批自治区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绘画人才。长期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将两幅超大水彩作品无偿捐赠给科右中旗政府。
满全,196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代表作品:《温馨时光》(诗集)、《飞鸟集:一段天边的浪漫故事》(大型散文诗集)、《春夜,谁在呼唤》(诗集)、《今夜,大海在北边》(诗集)等。其中,诗集《春夜,谁在呼唤》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两次获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3次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他是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潜心创作30余载,长年工作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组织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出一代代忠于党、热爱祖国的各民族学生和文学爱好者。
来源:草原全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