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厦门社会工作者考试地点(桂林社会工作者考证人数逐年大增)

厦门社会工作者考试地点(桂林社会工作者考证人数逐年大增)简单而言,社工就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专业人才。他们所学的知识涵盖了金融、法律、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会以专业的知识分析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个女孩的情况不是个例,但不同的案例,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尚秀英解释,比如解决这个女孩的问题,尚秀英主要是运用了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一些方式,弥合了关系,解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如果孩子的父母是因为陷入经济困境而忽略孩子的养育,尚秀英还会启动对孩子父母的帮助,帮他们找到一些社会资源,从解决经济困难出手,从根本上解决家庭问题。尚秀英现在经常奔走于桂林、南宁、深圳等地,从事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的相关工作。她200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工专业,是“科班生”社工。尚秀英说,社会上对社工的认识还有些陌生,有些人往往会把社工和义工、志愿者混为一谈。尚秀英解释,社工和义工、志愿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社工是一种职业。这是一种需要全职的职

厦门社会工作者考试地点(桂林社会工作者考证人数逐年大增)(1)

杨艳慧(左三)现场了解服务对象的相关情况。(杨艳慧供图)

202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今年全国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桂林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也逐年大幅递增。考取社工证如此受到重视的背后,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职业社工”。

那么,这些社会工作的“职业选手”到底能给社会治理带来哪些改变?针对百姓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他们又能提供哪些帮助呢?

●社工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人才

尚秀英现在经常奔走于桂林、南宁、深圳等地,从事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的相关工作。她200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工专业,是“科班生”社工。

尚秀英说,社会上对社工的认识还有些陌生,有些人往往会把社工和义工、志愿者混为一谈。尚秀英解释,社工和义工、志愿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社工是一种职业。这是一种需要全职的职业,也是一种拥有专业技能的职业。

尚秀英以一个简单的案例说明社工的工作。在桂林时,尚秀英一直参与桂林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工作。在一次接线过程中,有个女孩向她倾诉说自己心情很郁闷,觉得活着没意思,想要自杀。尚秀英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一直跟进这个案例,她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安抚女孩的情绪,了解女孩产生轻生想法的根源。她发现女孩是缺少父母的关注才导致了自杀的念头。再进一步了解后,尚秀英发现,女孩的父母每天都忙着打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于是,尚秀英找到了孩子的父母,跟他们深入地谈了孩子的事情。父母认识到问题后,在尚秀英的指导下,与女孩敞开胸怀谈心。最后,女孩重归正常生活状态。

“这个女孩的情况不是个例,但不同的案例,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尚秀英解释,比如解决这个女孩的问题,尚秀英主要是运用了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一些方式,弥合了关系,解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如果孩子的父母是因为陷入经济困境而忽略孩子的养育,尚秀英还会启动对孩子父母的帮助,帮他们找到一些社会资源,从解决经济困难出手,从根本上解决家庭问题。

简单而言,社工就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专业人才。他们所学的知识涵盖了金融、法律、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会以专业的知识分析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而社工的工作目标还在于“恢复人的社会功能”。他们还会根据每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的帮助,找到一些社会资源,比如帮助经济困难者找到合适的工作,给予单亲妈妈情绪支持和就业支持等。正如社工这个职业的名字一样,他们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人才。

●社会需求缺口催热社工考证

杨艳慧是桂林市现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她注意到,这些年,社工证越来越吃香,包括一些非社工专业的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她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考证有一定门槛,对于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可以报考;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的,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可以报考。

在桂林,目前的社工一般“分布”在几个领域,首先是在民政部门,比如从事救助、婚姻等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一般都需要社工证;其次是在一些社区中,这些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都需要用到社工的专业知识和方式,所以需要社工证;还有一类就是各个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社工机构作为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承接一些政府购买服务,按照需求服务社会。

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大幅递增,每年增加10余万人;考生涵盖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等。这个趋势也跟目前社工的主要分布有密切相关,说明社会的确需要这一职业解决专业问题。

杨艳慧回忆说,最初踏入社工的行业,其实是起源于慈善。“当时就是想做点好事,遇到困难的人,想帮人家一把。”杨艳慧说,时间一长,她发现简单的帮助和救济经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比如给家庭困难的群众送去一袋米,可以解决这个家庭一段时间的吃饭问题,但以后如何更好地生活还是一个问题。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杨艳慧了解到了社工组织。她发现,社工解决问题的目标和她做慈善是相同的,就是“授人以渔”。于是,她积极投身这个行业,并一直做到现在。她说,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认识,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禁毒、司法、教育等,各领域社会需求不断细分,就要求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来解决这些问题。而目前我国社工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行业,逐渐催热了行业考证。

厦门社会工作者考试地点(桂林社会工作者考证人数逐年大增)(2)

杨艳慧(左二)和心理咨询师(左三)入户探访需要帮助的儿童。(杨艳慧供图)

●桂林社工职业化前景可期

尚秀英说,目前社工工作做得好的是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广西的社工工作正在逐步追赶。她还记得,自己2008年毕业时,整个社会对社工工作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他们那批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即失业”。但幸运的是,当时我国社工工作在深圳等地展开了试点,尚秀英就和很多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一起到了深圳。

“当时我被分配在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处。”尚秀英说,当时深圳开展社工工作主要集中在民政系统,相关业务部门都设置了社工行政岗位来协助工作。尚秀英被分配到了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的社工岗位,主要负责结婚前或者离婚时的咨询,填补这方面的工作空白。

2008年至今,尚秀英见证着社工事业的发展。如今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的社工行业标准已经完善,大家对社工的认知度很高。最直观的证明就是,对于孩子假期托管的事情,家长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社区的专业社工。同时,相关部门也在逐渐加大对社工工作的投入力度,每年都会有专项资金支持。

尚秀英记得,广西的社工工作从2013年起步。当时自治区民政厅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尝试,在整体统筹的情况后又分散到南宁、桂林、柳州等各个城市。各个城市也越来越重视,成立了一批社工机构。“像现在桂林几家做得好的社工机构,都是从那时候做起来的。”尚秀英说。

尚秀英觉得,桂林社工工作前景可观。“虽然桂林的社工工作还在追赶阶段,但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目标。”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印发《全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整合资金,支持9个市21个县(市、区)110个乡镇(街道)开展社工站建设试点。2021年,自治区民政厅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全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三年实现全覆盖的任务目标、措施路径,社工站建设从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目前,桂林市各街道、乡镇都在积极建设社工站。不少乡镇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开始发挥社工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掌握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及物质、精神等层面需求,做到定期跟进、统筹提供专业服务。

●如何鼓励和留住专业社工人才?

对于桂林社工工作的发展,杨艳慧、尚秀英都觉得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提高社会和群众对社工工作的认知度。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也需要更多地对接政府部门,一起开展社工服务,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提高社工的认知度。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社工工作的支持。

尚秀英说,在这么多年的社工工作中,政府部门和民众对于社工工作越来越认可。社工工作的必要性跟社会的发展有关,也跟老百姓日益细化的需求有关。早期,社工的工作一直由政府、单位中的其他职能部门兼职,比如工会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需求更加细化,退休后可能会有待遇问题需要解决,也有心理问题需要疏导,如果没有相对的专业人才,处理起来就没那么顺畅。这时候,如果有专业的社工组织出马,他们有专业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就会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比如说,有些员工退休后,除了薪资待遇发生变化,社会地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动,心理就会有一些落差。这时候,社工可以很好地进行心理干预,还可以建立社会链接,发动社会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社工机构在成立时,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和要达成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助人自助”。要想发挥社工机构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地跟政府部门以及各单位社区沟通,通过实际调研了解老百姓的真正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而不是想当然地设计社工服务项目。例如,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如果一个女职工在家里独自带孩子,除了面临与社会的脱节,还会面临情绪上的崩溃。在这样的社会问题面前,社工就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为其提供情绪和社会角色方面的支持。在养老服务、司法、医疗等领域也是如此,不同人群面临的不同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来解决,这就需要针对性调研和项目设计。

此外,这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社工工作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全社会应该给予一些政策鼓励,培养和留住这些专业人才。比如,制定社工专业人才奖励措施,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工给予相应补贴或一次性奖励,鼓励他们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记者苏文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