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嘴笨的10种工作,稳定的工作
适合嘴笨的10种工作,稳定的工作我问了学姐为什么选择市保,她说她那个是编制,区里的是备案制。言下之意,她也是为了真正的事业编制才选择报考市保的。据我所了解,现在大多都实行同工同酬的备案制,真正的事业编制的数量是非常少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揭开编制神秘的面纱:它究竟有何魔力,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对它趋之若鹜,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在学校里,我们接触到的理念其实也是比较封闭的,那些老师只是在传授专业课的知识,对于就业这一块的引导就是如果不考研的话,那就都去考编制。 学校里面其实也有一种考编的风气,但其实我们现在对于编制根本没有深刻的了解,父母的期望、学校的引导让我们在心底对编制产生了一种执念。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在父母送我去学校的车上,她们就说:“你毕业后要进入事业单位工作比较好,考一个事业编制。”
也许是受了父母观念的影响,虽然我不知道编制意味着什么,但我觉得我应该也会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父母觉得,有了一份自己稳定的工作,自己的后半辈子就可以不用愁了,靠自己也能够实现经济独立,而且社会地位也高,找对象也容易。
去年暑假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叫我去考编制了。其实我真的不知道“编制” 是什么意思,但看到父母好像很着急的样子,我想它应该很重要。
我迫不及待地想揭开编制神秘的面纱:它究竟有何魔力,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对它趋之若鹜,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吸引了那么多的人。
在学校里,我们接触到的理念其实也是比较封闭的,那些老师只是在传授专业课的知识,对于就业这一块的引导就是如果不考研的话,那就都去考编制。
学校里面其实也有一种考编的风气,但其实我们现在对于编制根本没有深刻的了解,父母的期望、学校的引导让我们在心底对编制产生了一种执念。
据我所了解,现在大多都实行同工同酬的备案制,真正的事业编制的数量是非常少的。
我问了学姐为什么选择市保,她说她那个是编制,区里的是备案制。言下之意,她也是为了真正的事业编制才选择报考市保的。
如果不是长期以来对编制的好奇,我想我也不会在报考的时候对它有格外的关注。
以至于那天在报考的时候也有一点赌气的心理:反正你们说的是要编制,这个才是真正的编制,我看看它到底有什么好的。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不成熟了?
真的是作死,给自己找罪受。
这样上当的事情有这一次就够了。
谁要是跟我说去考编制,我跟谁急。
我会说:你怎么不自己去考呢?知道前途险恶还把人家推出去。
但说实话,客观地说,并不是编制不好,而是竞争过于激烈,如果自己没有那个实力,还是不要去当陪跑者了。
我在想,我们的思想是不是应该要与时俱进,善于变通。
我知道一直以来我们所接受到的理念便是编制是最好的,最稳定的。
现在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用人形式,我们难免会一下子难以接受,心里有这样的疑问:备案制有必要报考吗?它和编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其实备案制的好处是同工同酬,但它不能晋升。也就是说,考上了编制,长远来看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更大的好处,可以晋升调动。如果只是备案制的话,就是在一个单位里面工作一辈子,不能够有更大的晋升,也不能调动,一辈子的上限就是在幼儿园里面当保教主任、后勤主任等。
其实如果急于想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备案制也是一样值得报考的,不需要那么斤斤计较。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变化走,抛弃原先那些保守的想法。同时当别人提出她们的观点的时候,我们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被她们带偏了。她们不懂,不了解现在的变化,那是她们的问题。开拓自己的思维,不要局限于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有自知之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便好。
对于家长、学校来说,它们给我们灌输的观念其实是非常单一的,我觉得这是有弊端的。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事情,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都是来自于父母或者老师,在潜移默化地受着他们的影响。如果父母和老师都不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引导,我们的思维很容易变得狭隘,很容易有偏见。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师长,他们对于事物的喜好很容易影响到自己对于事物的喜好,只有他们变得更开放,我们才能变得更多样。而一旦自己在心底产生了执念 ,想要立马改正则会变得非常艰难,当听到了有不一样的开放的看法时,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思维来。执念太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言一行。
在幼儿园里面工作了一阵子之后,我对稳定的工作有了深深的怀疑。
看着一大群孩子在我的旁边,我深知自己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必须得照顾他们的安全,对个别调皮的孩子还要和她们斗智斗勇。
有时我甚至在想:难道自己以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吗?
也许我没有经历社会的毒打,所以对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会有一丝丝的怀疑。
唯有热爱,方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