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解放战争期间,随着人民军队赶跑了国民党,昔阳县也终于成为了解放区,农民更是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党开始号召广大农民兴办“互助组”,鼓励农户之间相互组成劳动小队。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更由于全村上下凑钱保释,陈永贵被毒打一顿后最终获释。之后,他离开大寨村躲到了县城去打工谋生,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陈永贵(1915年2月——1986年3月),山西昔阳县大寨村人,贫苦农民出身。建国前,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在家务农,因为敢想敢干的大胆作风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被推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被誉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农民”。陈永贵的家境本就十分穷困,加之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终于沦为了沿街乞讨的叫花子。1921年,他跟随父亲来到了大寨村求生,依靠吃苦耐劳的劲头在此落户,还逐渐成为了村里的骨干青年。进入抗战时期,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省有98.2%的领土沦陷,陈永贵所在的大寨村也

提到“陈永贵”这三个字,或许很多年轻人并不熟悉,但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当当的人物,还被称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和中国农民的好榜样”。特别是,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跃成为了国家领导人,还以自己的方式推动了那段历史进程。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

陈永贵

为了抵制抄袭和复制的现象,文史不假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今日头条和百家号这两个平台,其余任何媒体和账号刊登均属于卑劣的剽窃行为。

作为一名山西人,文史不假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重温历史,回顾陈永贵这位山西老乡的不平凡经历。他是如何由农民转变成国务院副总理,又是如何从副总理恢复为农民的?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2)

陈永贵(1915年2月——1986年3月),山西昔阳县大寨村人,贫苦农民出身。建国前,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在家务农,因为敢想敢干的大胆作风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被推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被誉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农民”。

陈永贵的家境本就十分穷困,加之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终于沦为了沿街乞讨的叫花子。1921年,他跟随父亲来到了大寨村求生,依靠吃苦耐劳的劲头在此落户,还逐渐成为了村里的骨干青年。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3)

进入抗战时期,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省有98.2%的领土沦陷,陈永贵所在的大寨村也没能幸免。为了抗击日寇,他虽然没有直接拿起武器作战,但却积极与八路军进行接触,还暗中提供各种情报,终于遭到了日军的逮捕。

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更由于全村上下凑钱保释,陈永贵被毒打一顿后最终获释。之后,他离开大寨村躲到了县城去打工谋生,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人民军队赶跑了国民党,昔阳县也终于成为了解放区,农民更是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党开始号召广大农民兴办“互助组”,鼓励农户之间相互组成劳动小队。

很快,家中拥有壮劳力,拥有大牲口和拥有农械具的农户们“强强联合”,但那些孤老贫弱们却无人问津。见此情形,陈永贵主动去帮扶那些条件差的农户,还申请组建“老少组”,得到了解放区政府的大力表彰。

经过事迹宣讲,陈永贵的光辉形象开始在大寨村树立了起来。作为村里的第一任支书,贾进财非常看好这个年轻上进的青年,开始不断培养他并且推荐入党。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4)

1948年,陈永贵这个地道的农民,硬是凭借过硬的干劲和努力,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看到他如此具有拼搏精神,村支书贾进财索性主动让贤,推荐其接任了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对于这种可贵的品质,毛主席在建国后还曾经这样评价:

贾进财举能让贤,才使你露出峥嵘,这种事历史上也有过,但确实很少。

就这样,陈永贵在1952年就出任了大寨村的支书。这一年,他才年仅37岁,从此就挑起了领导这个贫困村落的重担,一挑就是几十年的时间。

因为建国前推行的“互助组”并非是强制措施,一部分农户始终都没有参加。现如今,在政府扶持下的农业互助组已经成效斐然。相比之下,那些单干户们却生活艰难,一个个都开始后悔了。

作为村支书,陈永贵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号召全体村民要发扬风格,将曾经的单干户们吸纳进入互助组,从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此事,被山西省树立为农业的典型,而他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开始在全省各地宣讲互助组的优势。

凭借着切身的体会和质朴的形象,陈永贵的宣讲活动很有感染力,成效也非常明显,极大地带动了“互助组”的推广。受此影响,山西的农业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一次次得到中央的肯定。

在初级合作社兴建后,国家开始推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号召各地的合作社都向国家销售粮食,集中起来统一进行调控。不过,农民们实在是“穷怕了”,也“饿怕了”,面对难得的剩余粮食简直视如生命,谁也不想卖给国家。

作为农民,陈永贵非常理解大家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但是,他深知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粮食,因而带头向国家售粮。

在陈永贵的带动下,大寨村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粮食定额,再一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不过,一部分农户留出的口粮不够吃,使得村民开始误解他是为了“个人功绩”,是为了“向上献媚”。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5)

面对各种非议,陈永贵没有解释,也没有怨言,依然硬着头皮大干苦干。在他看来,只有实实在在的产量也能说明一切,只有粮食的大丰收,才能实现“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到了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也进入到了高潮。在此背景下,大寨村成立了高级合作社,再一次走到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山西省委和晋中地委都号召各地“农业学大寨、干部学永贵”。

不过,大寨村却在当年连续遭遇了洪水、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社员的房屋倒塌和农田损毁都非常严重。作为村支书,陈永贵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畏缩不前,抱着“人定胜天”的精神带领村民们积极进行自救。而且,他们还提出了“三不要”和“三不少”的口号:

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品;社员口粮不少、社员收入不少、上交粮食不少。

于是,奇迹出现了!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6)

大寨村不仅没有向国家伸手,还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恢复了生产和生活。当年,村里的粮食产量远超过了预期,而且还创下了上缴24万公斤商品粮的奇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怀疑陈永贵,再也没有人怀疑村支部。

大寨村“三不要”和“三不少”的事迹被迅速传至全省乃至全国,就连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也都知道了山西的大寨村,知道了山西的陈永贵。为了进一步落实情况,周总理亲自指示山西省进行调研并批阅了《大寨大队调查报告》,充分证实了陈永贵的事迹和大寨村的精神并非是夸大其词。

1964年,毛主席亲自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周总理也对大寨精神做出了总结。其中指出:

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以此为标志,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将国内的农业生产推向了高潮。1964年,毛主席生日时特意邀请了陈永贵,更夸奖他是农业专家,听后激动得不知所措,只是一个劲咧着嘴笑。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7)

1965年初,全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阶级斗争的理论被进一步升级。大寨作为一个先进典型,自然也开展了这一系列的工作,以求在政治方面不要落后。因此,原先单纯的“农业学大寨”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1965年3月底,在山西省贫下中农和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上,省委进一步概括了“大寨精神”,强调在学大寨的过程中要“突出政治”。

那么,什么是“突出政治”呢?被山西省解释为“要以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为纲,坚持政治挂帅,把政治放在首要地位,以政治统帅生产,统帅一切工作。而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管理和其他一切工作中去”。

说白了,陈永贵就是一个农民,他并不真正理解“阶级斗争扩大化”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不过,对于上级的指示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也沿用了一些“左”倾的错误路线和口号。

1967年,陈永贵担任了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等职务,尽量不在政治方面发声,主要精力依然还在农业领域。两年后,他被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1973年更是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政治地位空前得到提升。

1975年初,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陈永贵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具体分管全国的农业工作。当接到任命时,他本人是极力推托的,认为自己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都不高,工作能力也十分有限,恐怕无法胜任这个工作。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8)

1975年9月,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政治局决定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召开“全国第一次的农业大寨会议”,要求所有政治局委员都要参加。会议期间,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也高度评价了学习大寨的问题,还这样指出:

全国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赶上昔阳县大寨村的程度,我们的粮食就没有地方放了。但是,据说全国现在只有300个县在学习大寨,实在是太少了。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9)

前往北京赴任后,陈永贵虽然高居副总理的职位,但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都依然穿着朴素,甚至继续包裹着原先的蓝白头巾,丝毫都没有任何的官架子。当得知户口已经迁到北京时,他第一次发怒并且声称自己永远都是大寨村的农民,要求家人将户口又迁了回去。

由于文化水平的确不高,陈永贵始终都没有放松过学习。在他看来,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实际,才能更好地改变农村的面貌。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0)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国家和人民。身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更是万分的悲痛,连续几天都茶饭不进。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1)

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对此,陈永贵也显得十分高兴,他在当天深夜召开的政治局临时会议上明确表示:

我坚决拥护华国锋代表全党意志粉碎“四人帮”,拥护华国锋担任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

成功粉碎“四人帮”后,陈永贵依然担任着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继续主抓农业工作。出于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出于对华国锋的充分信任,他开始拥护“两个凡是”的提法,仍然沿用过去的一些老路子,仍然存在着一些“左”的错误。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2)

1977年9月,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同志视察大寨,陈永贵全程陪同参观和讲解,还轻松地坐在一起聊天。期间,叶帅听取了他和郭凤莲的报告,明确表示“干部参加劳动值得推广”,还肯定了大寨在农业领域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1978年5月,随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搞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由于这是事关亿万农民的大事,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但也非常谨慎,进行了这样的批示:

对“农业学大寨”和“普及大寨县”的争论,暂不发文件,不下结论,由山西省委按照真理标准去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随后,山西省委集中力量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还提交了《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这份文件,虽然把大寨村这个典型与“左”的错误思想区分开来,但认识的还是不够到位。其中提到:

“大寨”的确是山西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先进典型,是山区生产建设的先进典型。但是,“左”的错误路线使其走向了反面,主要由陈永贵负责。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3)

邓小平看了这份报告后,客观评价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意义,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不过,他并不赞成一棒子打死,更不同意把责任全部推到陈永贵一个人的身上。

1980年11月23日,中央向全国公社以上党委都转发了山西省委《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其中的批语这样指出:

全国各地学大寨的农业生产典型绝大多数在生产上、建设上都是有成绩的,有贡献的。同样,大寨和昔阳县的多数干部和群众,在农业战线上也作出了贡献。至于说,后来出现的错误和后果,山西省委已经承担了责任。

看得出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没有过多苛责大寨村,更没有苛责陈永贵。但是,他还是毅然选择承认错误,主动辞去了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在陈永贵辞去上述职务之后,邓小平同志仍然保留了他的中央委员,仍然保留了副总理的生活待遇。1982年十二大时,他没能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但仍然希望继续在农业领域有所贡献,主动担任了北京东郊农场的顾问。

虽然说,农场顾问的级别不高,但陈永贵却非常高兴,不仅亲自到田间地头去劳作,还与农场工作人员打成一片。这种淳朴和谦逊的本性,得到了所有人的由衷钦佩,堪称坦荡胸襟。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4)

一次操劳过度晕倒后,陈永贵被送进了医院诊治,竟然确诊了癌症。当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简直如遭雷击一般,只有他本人却看得非常平淡,还对前来探望的老同志们表示:

我有错误,但不是“四人帮”的人,邓小平同志已经肯定了这点,我死也可以瞑目了。

到了1986年3月,陈永贵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非常不容乐观。期间,他平静地对家人表示:

人总是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作为一个农民,却成为了副总理,谁又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这一辈子也算是不枉活一场了。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5)

1986年3月26日,71岁的陈永贵因病过世,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得到消息后,邓小平同志不仅献上了花圈,还作出指示:

陈永贵同志的追悼会应该按照副总理的规格进行。

只不过,由于陈永贵离世前留下遗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一切从简”,他的追悼会非常简单,只有亲近的朋友和亲戚参加。

就在众人都沉浸在悲痛之际时,退休后甚少公开露面的华国锋同志竟然亲自参加,还向陈永贵同志的遗体三鞠躬致哀。临别之际,华老还十分不舍地绕着会场走了一圈,表情十分的悲戚。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6)

遵照陈永贵的遗愿,他的骨灰没有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而是被带回到山西大寨村,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陈永贵主动辞职承担责任(17)

陈永贵

1993年,陈永贵的墓地被大寨村重新修葺一新,看来村民们始终没有忘记这位传奇的“村支书”和“副总理”。如今,他的雕像坐落在由228级青石铺就的阶梯上,注视着这片为之流血流汗的土地,倾听着后人对于功过是非的评说。@文史不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