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职场焦虑化为职场动力,职场人职场焦虑来了
如何让职场焦虑化为职场动力,职场人职场焦虑来了“尿频、胃部不适、呼吸不畅、失眠、暴饮暴食……长期处于职场焦虑的人,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出现不良反应。”江苏省常州市心理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民进会员徐放介绍,焦虑反应会极大影响人们在职场上的表现,削弱职场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会引起自闭、性格扭曲、抑郁等心理疾病。有部分人还会将职场的压力转嫁到家庭生活中,造成家庭关系不和谐。据《向内而生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年限积累,人们的职场焦虑也在增多。51岁的黄师傅是一名银行的营业员,在基层岗位工作近30年的他,如今感到十分力不从心。“在窗口服务要有极好的耐心,不仅要和顾客沟通好,还要管好钱,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黄师傅说,自己这两年步入更年期,和客户沟通不畅时,他会感到胸闷气短,还常把负面情绪带回家。由于工作性质,加班对孙达来说是家常便饭。“基本是主动加班,早的话也能十点多就下班,但一般都得到凌晨两三点。” 长期的熬
“毕业快乐!恭喜您顺利毕业。”日前,不少互联网大厂员工收到了这样一封信。显然,这并不是一封祝福信,收到此信意味着“你被裁员了”。在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浪潮里,“被毕业”的他们面临着失业窘境,而留下来的“幸存者”境况如何呢?
在北京工作了5年的香港小伙孙达(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游戏开发工程师。“现在互联网业内很流行开‘猿’节流,意思是通过开除程序员来节省用人成本。”孙达说,“都说三十而立,而我的30岁却开始时刻焦虑自己被辞退。”
近年来,像孙达这样焦虑的职场人不在少数。2021年,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向内而生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有89.3%职场人表示正处于职场焦虑之中。
压力山大!职场焦虑有啥症状
由于工作性质,加班对孙达来说是家常便饭。“基本是主动加班,早的话也能十点多就下班,但一般都得到凌晨两三点。” 长期的熬夜,让孙达逐渐“过劳肥”。为了减肥,他办了健身卡还坚持吃减脂餐。可一旦工作压力变大,孙达又会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去缓解。
和孙达一样,26岁的张小凡(化名)也因长期的职场焦虑而导致“过劳肥”。“我是一名会展策划师,工作压力特别大。”张小凡介绍,因受疫情影响,活动策划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不仅邀请嘉宾的时间不确定,甚至可能投入大量精力的活动被临时取消。
“每次工作出现这种状况,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无力感、挫败感。”长期以来,由于张小凡面对各种Deadline(提交的最后期限)和任务,感到无从下手,逐渐她开始对领导布置的任务产生抵触与恐惧心理。“职场焦虑让我精力变得很差,身体总是异常疲惫,无法得到内心深处的休息。”张小凡告诉记者,近两年她除了变胖,头发也白了很多。
据《向内而生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年限积累,人们的职场焦虑也在增多。51岁的黄师傅是一名银行的营业员,在基层岗位工作近30年的他,如今感到十分力不从心。“在窗口服务要有极好的耐心,不仅要和顾客沟通好,还要管好钱,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黄师傅说,自己这两年步入更年期,和客户沟通不畅时,他会感到胸闷气短,还常把负面情绪带回家。
“尿频、胃部不适、呼吸不畅、失眠、暴饮暴食……长期处于职场焦虑的人,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出现不良反应。”江苏省常州市心理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民进会员徐放介绍,焦虑反应会极大影响人们在职场上的表现,削弱职场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会引起自闭、性格扭曲、抑郁等心理疾病。有部分人还会将职场的压力转嫁到家庭生活中,造成家庭关系不和谐。
弘驰有爱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民革党员陈艳表示,职场焦虑对工作绩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角度来说,适度的职场焦虑可以激励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但过度的焦虑会干扰职场人的认知和思考过程。“当人们沉浸于焦虑状态时,往往无法专注于手头的任务,有时甚至无法理解工作任务的需求。”陈艳说。
找准痛点!职场焦虑缘何而来
“职场焦虑分别来自工作、生活、人际关系还有我们自身四个方面。其中自身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职场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来自于职场中无处不在的竞争。”陈艳表示,“职场中的岗位是有限的,而想求得你这个职位的人到处都是,你要想生存,就必须随时准备着‘战斗’。”
近年来,大部分一线城市的职场人陷入“内卷”。今年2月,25岁的李子(化名)进入一家媒体工作,担任网站编辑一职。公司大部分都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了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他们一个比一个能卷。”李子说。
在内卷的氛围里,李子明显是被裹挟的那个。“之前我也想过,‘打不过’就加入他们,成为内卷的源头。”李子无奈地说,“但是我之前是在纸媒工作的,新媒体工作的技能和经验太少了。”
针对这一现象,徐放解释,刚步入职场的人普遍存在着“本领恐慌”,也就是工作能力不足,业绩和工资水平不高;有目标却没行动,执行力较弱。
“而‘本领恐慌’的另一面,是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徐放指出,有不少人的职场焦虑源自于工作没有成就感,又担心温水煮青蛙,自己最终沦为最困窘的一群人。
除此之外,徐放表示职场人际关系也能造成职业焦虑。身为一名社交恐惧症患者,孙达对此深有感触。“我普通话不好,性格又内向。每次公司举办团建活动,我内心都是拒绝的。”孙达说,有时候他宁愿加班,也不想去参加工作之外的社交活动。
在徐放看来,不同年龄阶段的职场人产生职场焦虑的原因是有不同的。“30岁以上的职场人,他们开始需要承担更多来自家庭的压力。比如生活成本上涨,对结婚、生育的担忧,子女教育问题以及父母赡养压力等。”徐放说,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往往更有晋升瓶颈带来的职场发展焦虑。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因“后浪”太强,产生巨大的职业危机感。
“当然,不论在什么年龄阶段,薪资问题都是造成职场焦虑的重要因素。”徐放直言。《向内而生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中也指出,有45%的受访者最大的心愿是涨薪。
徐放告诉记者,当前就业竞争激烈,学历等硬件条件变现困难,年龄天花板效应突出等问题,都会加重职场人的职业焦虑。“一些自媒体还会受热点驱动,炮制10万 文章,贩卖职场焦虑。”
对症下药!职场焦虑这样缓解
29岁的小符(化名)曾是一名快递员,常年处于物流行业的高压工作状态,他无奈之下选择辞职转行;黄师傅最近在和单位商量,请求将他调离营业岗位;张小凡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试着服药,接受治疗……
徐放认为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徐放指出当职场焦虑过于严重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审视自己,重新规划人生目标,并脚踏实地去实现。对此,陈艳也十分赞同,她补充道,尝试心理咨询等专业治疗方式也是很好的选择。
“其实,职场焦虑是普遍现象。大部分的职场人焦虑的程度并不深,完全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而缓解,无需过度担心。”陈艳告诉记者,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充电”、加强锻炼都是缓解职场焦虑的简单方法。不仅如此,职场人还可以通过自我疏导、自我刺激和自我放松这三个方式进一步改善。
自我疏导及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产生的新体验便有可能驱逐或取代焦虑心理。而自我刺激则是去重复想象该工作最差的状况会怎么样,直到体验不到焦虑。自我放松需要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
“除此之外,克服职场焦虑要有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焦虑与我们的性格和对待外界的态度有关,所以一定要学会宽容、谅解。”陈艳说。但同时,她也呼吁职场人要学会宣泄,比如向信任的人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徐放认为,缓解职场焦虑要学会欣赏他人,并在工作中寻找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且有计划地进行自我进修,提升个人能力。徐放还建议,职场人要学会辨别焦虑的合理性。“我们要尽可能清晰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哪些问题是我们能努力去改变的,哪些不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行动起来,解决掉我们可以改变的问题,放下那些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而不是沉浸在自我焦虑之中。”徐放说。
记者手记
专注内在能力提升
近两年,“躺平”与“内卷”这一对反义词高度概括了当代打工人的职场现状。“内卷”在职场中泛指“内部恶性竞争”,是职场焦虑的来源之一。“躺平”这一概念随之而来,表达部分职场人面对日益“内卷”的职场环境,选择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抗。
在采访中李子告诉记者,她常常将“躺平”“摆烂”挂在嘴边,但在工作时她又不想成为同事中的最后一名。的确,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躺平”的人少之又少。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他们正处于“想卷没能力,躺又没资本”的尴尬境遇,因此会产生更多的职场焦虑。
事实上,不论是“躺平”,还是“内卷”,都是在与他人竞争中产生的比较心理。在这样的比较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成长与需求。“职场焦虑带来的危机感会让人更注重金钱、知名度等外在目标,而忽略个人成长这类的内在目标。”陈艳告诉记者。
在“躺平”与“内卷”这两个非左即右的选择之间,是否有其他的路?或许“自我成长”便是其中一条。“提高工作能力,改变工作环境可以有效缓解职场焦虑。”徐放说。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30岁以下的职场人,为抗职场焦虑中的“本领恐慌”,他们往往会选择通过考研、考证等深造学习的方式。因此,当我们处于职场焦虑时,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确立新的目标与计划,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
团结报2022年4月19日四版
作者 _ 郭权祺
本期编辑 _ 闻超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