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阅读与写作兴趣提升(爱阅读爱写作语文就不会差)

阅读与写作兴趣提升(爱阅读爱写作语文就不会差)特别让我赞同的观点是:教作文是有规律可循,这就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怎样表达”。我的体会是让学生写好字,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写字必须会读帖,然后会描帖,最后是能背帖。读帖的关键之处是要知道一个字的每一个笔划,在整个字中的长短、断连。笔划长决定这笔是这个字的主体,是对这个字的强调,是写好这个字的画龙点睛之笔。与此同时,在写字的时候,还要学会欣赏怎样的字才是写得漂亮的字,比如写字要横平竖直,但横笔是左低右高的,还有的是中国汉字讲究等分、匀称,懂得了这些,才知道写字时将字写得符合审美观。古人说字无百日之功,字是必须坚持不懈地去练的,练字过了“手酸”关后,自然写字会流畅、

阅读与写作兴趣提升(爱阅读爱写作语文就不会差)(1)

在教育界,有一种名师是只会写作不会教书的;有一种名师是只会教书而不会写作的;而又会写作又会教书的名师少之又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是其中两者兼顾的杰出代表之一。

于老师是我所崇拜的名师,他的 “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曾深深地影响了我。

于老师的课,我没有机会在现场听过,但他的语文教学实录(文字的)及教学录像,我却看了无数多次。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学生在他妙趣横生、富于逻辑思维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来自于永正老师对教材的精心处理,也来自他对学生的善待。

于永正老师是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他生前撰写了《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

于老师的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写的是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写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写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第四辑是关于作文教学的。四辑都是用叙事方式写的,现场感非常地强。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老师的回答是,留下语言,积累了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能缀字成文;留下了认识和情感;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我觉得这是说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也就是说明白了语文教学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在谈到写字教学的时候,从字里行间,我充分感受到于永正老师娓娓道来时的神采飞扬,因为在徐州市,他们学校学生写的字是公认最漂亮的。连霍懋征、斯霞老师都非常佩服。于老师与他的同事认为写字不只是写字,而且是可以育人的。实践证明:写字能够让学生心态平和,平心静气,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的心性修养。永正老师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孩子喜欢写字后,会带来许多让人喜出望外的转变。

我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体会,与于永正老师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阅读与写作兴趣提升(爱阅读爱写作语文就不会差)(2)

我的体会是让学生写好字,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写字必须会读帖,然后会描帖,最后是能背帖。读帖的关键之处是要知道一个字的每一个笔划,在整个字中的长短、断连。笔划长决定这笔是这个字的主体,是对这个字的强调,是写好这个字的画龙点睛之笔。与此同时,在写字的时候,还要学会欣赏怎样的字才是写得漂亮的字,比如写字要横平竖直,但横笔是左低右高的,还有的是中国汉字讲究等分、匀称,懂得了这些,才知道写字时将字写得符合审美观。古人说字无百日之功,字是必须坚持不懈地去练的,练字过了“手酸”关后,自然写字会流畅、有长进。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则要提醒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要让学生明白,要点破。如写木字旁的字,在写竖笔的时候,一般会从横笔的中间穿过,这是错误的,看看楷体字就会清楚,竖笔是从横笔的偏右部分穿过的,以林字为例,两个木字,因为左边的木字是偏旁,竖笔就应在横笔的偏右地方写下,而右边的木字是主体,则从中间穿过,这样才好看。又如冒字,上部分不是日字,也不是曰字,最后两横是不能与左右两边的竖相碰的,因为这就是帽字的原字。这些没有点出,学生一辈子可能都会不明白。这些就是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学生经过了这样的指点,就会注意写字的细节,知道了如何观察。很自然,这也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做人、做事。所以说,写字育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特别让我赞同的观点是:教作文是有规律可循,这就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怎样表达”。

我认为,做一个语文教师成功与否,就是看他的学生爱不爱读课外书,爱不爱写作。要让学生爱读课外书,首先教师自己要爱看书,要手不释卷。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说的是一个人,不阅读,别人是能够从与你的谈话中看出来的。学生是我们最多接触的朝夕相处的对象,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学生的视听之中,我们的谈吐深刻地影响着学生。

一个教师按照教参在教《火烧云》《祖父的园子》,虽然不会教错,但与看过萧红的《呼兰河传》的教师所教的效果一定大不一样,至少对学生的影响会差得很多,看过萧红的《呼兰河传》的教师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也去看原著,从而渐渐爱上阅读。

说到写作也是如此。于永正老师说,他只是喜欢作文教学,喜欢在这方面动脑筋而已。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师喜欢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永正老师因此写了不少的下水文,他认为:“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在他当教导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期间,他要求教师要写好下水文,备课形式可以简单。这是一个真正的行家所采用的最得力的措施。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后,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要写一个小练笔,像《落花生》的作者那样,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的道理,写一写。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曾按照参考书对学生进行了写作的引导,如: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松树到了冬天也不落叶,可以看出它是多么地坚强……但是当学生将小练笔交给我后,却让我大失所望。绝大多数习作是从“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抄下来的应付我的,雷同率异常地高。

怎么办?责怪学生?这又有什么效果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写写“下水”文,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这“借物喻人”、“借事喻理”的文章还真的不是好写的。一个晚上,我竟然写得比学生作文选中抄下来的作文还糟糕。

于是,在第二天,我暂时将写这类作文的事放下,不要求学生去写了。我潜心研究起这类的文章来,翻看类似的书籍——所谓心灵鸡汤类的,但收获不大,在读了刘墉的《萤窗小语》后,才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写这类文章,我与学生一样,受限于课文,潜意识中有个无形模子,那就是以为这是一家人之间所发生的事,而自己确实与家人没有这方面的事情发生过,那怎么写得好呢?

我联想到在家刚学到的剥板栗壳的事来。板栗好吃,壳难剥。我在市场上看见小贩用小刀将板栗切开一个小口,然后剥板栗的方法剥,发现不容易操作。而且板栗硬壳去掉后,还有一层薄薄的毛绒绒的“衣”也非常难以去掉。后来,我从朋友那儿讨教学到了新的方法,将板栗放进开水中去烫,板栗的壳就变软了,然后用一字螺丝刀对准板栗尖尖的部分一插,就可以将其轻松地剥下来,而且里面的那层薄“衣”,能够非常轻易地撕掉。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生活经验最重要,自己不知道,一定要虚心请教,同时,还要自己去做一做,才能知道解决的方法好还是不好。

后来我又写了登山的体会;还写了我的孩子给我买的的药,而那药瓶盖却曾让我不知如何旋开,最后终于解决了,从中我也得到了一些的启示。我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学生听,学生很感兴趣,激起了他们对类似的经历的思考,所以写起这类的习作来也就不难了。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介绍的教学方法可学的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阅读与写作兴趣提升(爱阅读爱写作语文就不会差)(3)

谢谢您的关注@杨老师的作文教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