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店招的规范,强制拼音版店招

店招的规范,强制拼音版店招统一店招的事每次出现都被舆论批评,但仍然有不少地方前赴后继。这反映出,在一些地方有关部门的意识里,并没有“权力边界”“依法行政”的概念。他们认为,在自己的辖区里,啥事都是政府说了算,民众、商家必须配合政府的要求。如果遇上舆论强烈反应,那我们改过来就是了。这样的想法,必须要改改了。尊重店家私权是营商环境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为了方便外国游客,要求店招上有醒目的英文,也是值得商榷的。店家想多做外国人的生意,自然会有这方面的考虑。退一步讲,就算要求店招上有英文是需要的,在不让店家承担成本且使用经由正当程序的公共资金的前提下,让店家自行设计合适的英文招牌,做到方便外国客人的同时,也不妨碍国内顾客的辨识,显然更合理。而现在改成汉语拼音,不仅国内顾客不知所云,就连外国客人,即使能拼读出“ER LIANG WAN ZA MIAN”,也会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个啥,如果不考虑任何实用性,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会

店招的规范,强制拼音版店招(1)

(小尘4x/图)

商家被强改店招事件又现,这次发生在成都。某条商业街的一排商铺招牌被改成拼音版,已持续一年多。事件曝光后,当地街道办迅速为商家更换了临时的中文招牌。成都锦江区表示正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

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据上游新闻报道,6月24日,四川成都有网友爆料,该市锦江区一商场,包括她家商铺在内的一排商铺招牌被换成了拼音版,对生意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网友发的图片,这一排商铺中,原本大大的“贰两豌杂面”汉字招牌变成了“ER LIANG WAN ZA MIAN”,“豪祺灯饰”变成了“HAO QI DENG SHI”,汉字店名只在招牌右下角小小的一行,不仔细看都难以看到。从远处一看,一排大写的字母,完全不知所云。不少网友开始没看到右下角小小的汉字,对着照片拼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到底是啥,路人当然也是一样。这样一来,生意自然会受影响了。

为什么会改成这样呢?拼音店招,不仅谈不上美观,而且不方便顾客迅速了解店铺的生意。商家自己肯定不会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爆料网友表示,店招是一年前被强制更改为拼音的。统一改为拼音店招,到底谁出的这个钱?是要求改店招的部门还是店家?除了费用,这种统一最大的问题是涉嫌对店家私权的侵犯。

让店家出钱,显然不合理,毕竟不是店家自己想要改的。如果是“有关部门”出钱,那就涉及公共资金的使用,更不能任性而为。

更重要的是,店招设计,本属于商家自主权的范畴,只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违背公序良俗,应该由商家自己决定。即使是要对商圈的风貌进行“整治”,统一风格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些地方搞同一风格“丧葬风”,引发众多吐槽,足为前车之鉴。

如果为了方便外国游客,要求店招上有醒目的英文,也是值得商榷的。店家想多做外国人的生意,自然会有这方面的考虑。退一步讲,就算要求店招上有英文是需要的,在不让店家承担成本且使用经由正当程序的公共资金的前提下,让店家自行设计合适的英文招牌,做到方便外国客人的同时,也不妨碍国内顾客的辨识,显然更合理。而现在改成汉语拼音,不仅国内顾客不知所云,就连外国客人,即使能拼读出“ER LIANG WAN ZA MIAN”,也会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个啥,如果不考虑任何实用性,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统一店招的事每次出现都被舆论批评,但仍然有不少地方前赴后继。这反映出,在一些地方有关部门的意识里,并没有“权力边界”“依法行政”的概念。他们认为,在自己的辖区里,啥事都是政府说了算,民众、商家必须配合政府的要求。如果遇上舆论强烈反应,那我们改过来就是了。这样的想法,必须要改改了。尊重店家私权是营商环境最起码的要求。

辛省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