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鲁迅写给瞿秋白夫人的信: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

鲁迅写给瞿秋白夫人的信: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任何文明产物存活数千年,必然有其内在不可替代的优势,历朝历代也在对繁复文字加以改革,才有了如今简洁却不失气度的汉语文字,许多人只看到拉丁化文字便于记叙,简单好学,便于推广,却忘了,许多词汇无法用拉丁文展示出来,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替代,后人是完全体会不到当时书写时的心境。文章标题为《施氏食狮史》,读音均为"shi"。尽管读音相同,但其中所表达的深意却天差地别,这也正是汉字精髓所在,同音不同意,不同字却同音,就不得不叹服先祖的才智了。汉字从古至今,绵延数载,历朝历代无不沿用并加修改,不仅仅作为一种文明传承,更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为每个后人所用心取用,更何况,古今所有的文献记录无不是汉字所写,倘若废弃汉字,多年后的子孙后辈,又靠什么来研读前人古籍,体味灿烂文明的各种滋味,中华文化又靠什么来传承呢?起初鲁迅先生也曾支持汉语拉丁化之举,并评述道:"新文字十分简洁,源于现实

引言

中国汉字,作为现如今最古老的文字,同时也是最优美的文字流传至今。作为视觉与语言的复合产物,这种艺术的威力直接震动感官,这种特点在书法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竟有汉字发展的历程就能熟知民族的发展,在观看各种铭刻在钟鼎、历代钱币乃至挥毫泼墨在绵薄的宣纸上的书法艺术中,本身来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已经超越了形态而升华为人文精神的内在关怀了。

鲁迅写给瞿秋白夫人的信: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1)

汉字音化

然而昔年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社会上掀起一股禁用汉字的风波,引发世人激烈辩驳,乃至于诸多学子不惜兵刃相见。

1928年9月,由政府大学发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首先倡导汉语文字拉丁化,遭到瞿秋白的强烈反对,他本人则在1929年2月推出《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时值20世纪30年代春天,《中国拉丁化的字母》一书正式面世,这也在当时社会上引起激烈的讨论。1930年9月,有关中文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参崴如火如荼召开,并吸引大批专家学者激情热议。

鲁迅写给瞿秋白夫人的信: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2)

反响热烈

参加大会基本都是北方人,这也使得汉字改革方案并不全面,而且当时大会中不乏偏激分子,并提出一些稍显偏激的言论:包括废除现有汉字,效仿西方,广泛推行拉丁化音译文字。在胡愈之撰写《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模范》一书中有所提及,"秋白为北方化汉字拉丁化最早提出者,也是首推文字改革运动的先行者。只此一事,就让中国全国人民都不能忘记他的功绩。"

起初鲁迅先生也曾支持汉语拉丁化之举,并评述道:"新文字十分简洁,源于现实生活,易学好用,人民彼此对话也不受影响,实属造福万民之举。"

鲁迅写给瞿秋白夫人的信: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3)

华而不实

只是汉语拼音化此举,受到"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强烈反对。赵元任是为世人所承认的旷世奇才,本人不但曾教导理化、声乐、文学、科学等诸多课程,学识渊博。还精通英、德、法、日、古希腊、拉丁、俄等多国外语,就连国内许多方言他也都能讲出一二,不可谓不为当世难得的奇才。

鲁迅写给瞿秋白夫人的信: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4)

在得知汉语将会拉丁化音译后,他坚决反对,并为此写下一篇旷古烁今的奇文,借以驳斥这种华而不实的偏见之言。当时全文96字,通篇皆为同音。举个例子给大家直观感受一下"诗施石氏士十时适十是事狮释适室市..."。

文章标题为《施氏食狮史》,读音均为"shi"。尽管读音相同,但其中所表达的深意却天差地别,这也正是汉字精髓所在,同音不同意,不同字却同音,就不得不叹服先祖的才智了。汉字从古至今,绵延数载,历朝历代无不沿用并加修改,不仅仅作为一种文明传承,更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为每个后人所用心取用,更何况,古今所有的文献记录无不是汉字所写,倘若废弃汉字,多年后的子孙后辈,又靠什么来研读前人古籍,体味灿烂文明的各种滋味,中华文化又靠什么来传承呢?

鲁迅写给瞿秋白夫人的信: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5)

思考

任何文明产物存活数千年,必然有其内在不可替代的优势,历朝历代也在对繁复文字加以改革,才有了如今简洁却不失气度的汉语文字,许多人只看到拉丁化文字便于记叙,简单好学,便于推广,却忘了,许多词汇无法用拉丁文展示出来,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替代,后人是完全体会不到当时书写时的心境。

乃至于,前人所书,可能表现的根本不是当时自己的直观感受,只能取相似的词汇,汉字则完全没有这个顾虑,这也是时至今日,汉语被称为最难学,却也是最优美,最贴合使用者心思的语言了赵元任当时正是只想借此表达一件事,倘若汉字拉丁化,且不说失去优美的字形,乃至文明的传承都可能因此断绝。

引用文献

  • 《施氏食狮史》
  • 《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