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做语文题目:我为语文引子我就是语文

做语文题目:我为语文引子我就是语文2000年,我以一本教育纪实文学作品《重塑生命——一位父亲与聋女的双重奇迹》(北京出版社2001年1月版)的清样敲开张家港的大门,成功应聘到还在脚手架上的张家港高级中学任职。也许当时,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出版一本著作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吧,因为据我所知,在我应聘成功时,至少在张家港市,还没有一位老师出版过什么著作,就连特级教师们也基本上没有著作出版。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我是张家港市第一位出书的语文教师。当时的《张家港日报》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这本书出版前后的情况。我后来也知道了一点,即使当时我没有任何教学业绩证明与教师职称资格,仅凭这一本书,都是能够成功应聘的。何况,我的书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社规格是非常之高的了。而且,我的这本书后来与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成为当年的教育界畅销书,算是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高万祥:男 ,汉族,1954年生,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语文

引子:我就是语文

一、我天生就是教语文的

这本名为《我为语文》的书,本来是想取名为《路漫漫——我的语文教学生涯》的。

本世纪初,在《中国教育资讯报》(系《中国教师报》的前身)上,我以《路漫漫——我的语文教学生涯》为题,全年连载了我的语文教师生涯里的一些经历,引发了国内很多同行的共鸣,也引发了很多人都非常愿意谈论的教育界中“姜广平现象”。后来,便有出版社联系我,愿意出版这本《路漫漫——我的语文教学生涯》。

做语文题目:我为语文引子我就是语文(1)

我有点犹豫。直觉上觉得还是不出为好。刚刚连载,刚刚写就,没有冷处理的过程,就贸然出版,恐怕会有很多后遗症。

后来,语文名师高万祥认为我在叙述我的个人语文教学叙事及事业成长时,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对一些人物的叙述与评价,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于是,这一来,我便觉得还是不出单行本为宜。

既然说到高万祥老师,在这里,我不妨先花费一点笔墨对其作一番介绍。

高万祥:男 ,汉族,1954年生,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苏州市首届名校长等称号。著有《语文的诗意》、《在日记中成长》等著作。

2000年,我以一本教育纪实文学作品《重塑生命——一位父亲与聋女的双重奇迹》(北京出版社2001年1月版)的清样敲开张家港的大门,成功应聘到还在脚手架上的张家港高级中学任职。也许当时,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出版一本著作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吧,因为据我所知,在我应聘成功时,至少在张家港市,还没有一位老师出版过什么著作,就连特级教师们也基本上没有著作出版。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我是张家港市第一位出书的语文教师。当时的《张家港日报》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这本书出版前后的情况。我后来也知道了一点,即使当时我没有任何教学业绩证明与教师职称资格,仅凭这一本书,都是能够成功应聘的。何况,我的书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社规格是非常之高的了。而且,我的这本书后来与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成为当年的教育界畅销书,算是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其时,张家港高级中学正在草创阶段,作为校长的高万祥其实是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校长。

从2000年6月起,我与高万祥一起,共同参与了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创办,学校的三风建设文案、校歌与学校碑记的创作、学校整体文化建设方案,基本上都是由我执笔起草并在接受社会各界及教育界同仁的的建议后进一步润饰加工定稿的。高万祥的第一本语文教学专著《语文的诗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的编辑与加工工作,也是在我完成上述工作后又快马加鞭完成的。

某种意义上讲,高万祥老师是我的学术导师。在张家港高级中学的三年,我也差不多修完了语文教育的硕士与博士课程。我在《“师兄”高万祥》一文里详细地讲述到这一点,在《我为语文》这本书里,我也还会讲到我与高万祥在“语文沙龙”里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年近花甲,而《我为语文》也渐趋成熟,我也乐意将这本书捧出来,献给广大读者。

非常庆幸,有瑕疵的文本《路漫漫——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能够脱胎换骨成为现在的《我为语文》。

当然,我还是要说,这仍然是一本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个人色彩的作品。在我看来,所有作品,都将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个人色彩和个人印记,否则,便不能认为这是一本好书,至少不能成为一本真诚的书。

也就是说,对当初高万祥先生指责我的理由,我其实是不接受的。但当时,我多少能明白高万祥校长并不希望我出这本书的心态。当时的张家港高级中学,我、高万祥,还有另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被国内语文同行称为“中国语文界的三驾马车”。这已经够热闹的了,如果再有我这本书“添乱”,张家港高级中学便只能成天接待全国各地的同行了,教学秩序说不定都要被打破了。

闲言少叙,还是接着说我这本迟来的书。

这一文本多少带有点自传性质,但又不完全是传记,只是将我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教育感悟从我的人生经历中提炼出来,并想让更多的人们看到语文及语文背后的东西。

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事,可写的也有很多。但我觉得我的人生有时单纯到就只是语文教学,或者单纯到只是读书与写作。我似乎已经没有了其他生活。我不知道这是幸福还是不幸。

我差不多天生就是教语文的人。

我好像就是为了教语文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这是我的宿命。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完成语文教学这桩伟大而简单的使命的。

我在七岁读小学一年级的那一年就确定了我将来要做教师的志向,后来竟然如愿以偿,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又令我万分庆幸的。因为,我亲眼目睹我的几个哥哥因为那个时代特殊的原因而无法读到高中的人生境遇,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我不敢对上高中、上大学、将来当教师存着什么奢望。对那时的我来说,这些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做语文题目:我为语文引子我就是语文(2)

但后来,我终于读了大学、做了教师而且竟然很不错地教了三十多年的语文。这是一种怎样欣幸的事。经历三十多年语文教学的生涯,我深深地觉得,语文已经异化为我的另一种人生。

或者说得直白一点吧,是语文供给我一方生存的空间,一种可以糊口的职业,一件可以赖以取得人生成功的工具。

语文给了我所想取得的一切。

怎样论定语文在我人生中的作用我觉得都不是过分的。

但恰恰就是在这三十多年的岁月中,中国的教育,中国的语文教育经过了一段很为尴尬的时期,人人都可以对语文评头论足一番,而最没底气的反而倒是语文教师本身。当然,并不是说语文没有问题,但语文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并没有人能说得清。那么多专家、学者、教育行政官员及普通教师,都在对语文发言,可是语文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是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每一次的教育改革,语文都成为聚焦点、突破口和众矢之的。

语文何其不幸!

语文何辜!

当然,关于语文的问题究竟在哪里,我其实也说不清,但我觉得我在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诉说着语文、表达着语文。

现在,我想将我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捧给读者。

作为这几十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亲历者,我想让大家看一看语文是如何书写着一个教师的生命之旅的。

直白地说,我在这一本书里不想写一本对语文教学与理论进行深入剖析的书。我只想让更多的当代中国人看一看这几十年的中国语文,理解那些正在从事着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师。我相信,我这本书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一个语文教师的生涯,一个能写出很多著作、发表过相当数量文学作品,并能与当代名优秀作家进行对话、在中国文学界以文学评论产生影响的语文教师的经历,是足以能让人体悟到一些关乎语文的况味的。

这就是说,我想提供一本最为质朴的最为原汁原味的东西奉献给我的最真诚的读者。解读它、穿透它,并从中提炼出语文最最本质的内涵,我相信是会有人去做这项工作的。这就是说,在这里,我将自己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的个案了。我真诚地希望,真正的学者们透过这些质朴的生活场景,穿透我们这个时代的语文时空,真切地让人们知道,有一个时代,有着这样的语文形态,有着这种语文形态下挣扎着的语文教师和其他各色人等。教育研究其实不应该忽略这些也许看上去似乎非常芜杂、非常凌乱的东西。

因此,在这本书里面,我将提到一些人物,这些人都是真实的,真实得就像你身边的同事和邻居。但我也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的。如果我不提起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肯定会被时间冲刷得没有丝毫痕迹。这些人都是我的语文同行。我清醒地知道一点,我的语文人生以及个中的种种酸甜苦辣,有很多就是这些可爱的语文同行赐予的。我的语文人生无可奈何地和他们扭结在一起,想要回避都是不可能的。

他们,有时候,是以语文教学中非语文教学因素的方式与生态存在着的。我们的语文教育研究者们,一般来说,是不考虑这些非语文教育的因素的。

然而,我要告诉人们:正是这些人和这些非语文教学的元素,构成了我们教育界的重要景观。我们以前可能都将这一点忽略掉了。教育的发展,他们可是重要的参数。我在此后漫长岁月的里研究着教育,也研究着语文,都非常遗憾地发现一点,教育精英们对教育的研究,确实没有扫描到他们,也没有能发现他们也是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他们的状态、品质,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情形。这也许就是我想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教育研究者的。

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不能将他们的真实姓名全都告诉大家。只有在一些无关大局,更不会因此带来笔墨官司的地方,我会亮出他们的高姓大名。我还要说明一点的是,我这个人记忆力太好,好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程度。也许,在我提到的人物中,有些人肯定已经将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可我还是那么固执地记着他们。我这本书就是为这些人写的,同时也让这些人再一次展现在读者的视野里。让读者们看到他们的生活,看到他们的挣扎,看到一种文化背景下的这些小人物的命运。

这也是我写作这本书的愿望。

此外,我们的语文,很长时间以来,都缺少一种原创的精神。这固然有历史和我们的意

识形态等诸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语文缺乏这种精神,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一个有着教育良知的语文人,应该有面对这种精神缺失的勇气与担当。

这么说吧,我们的语文,这么多年来,其实缺少一种文化的操守。即如有一段时间对《生活在树上》和卡尔维诺关系的热议,既表明着这种文化操守的缺失,也表明着绝大多数所谓语文精英的浅薄甚至无知。

这一点,我也将会在我的书中作充分的展开与讨论。

也就是说,我所经历的语文教育史,我都会以自己的视角来进行评价与分析。这也将是这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萨特说过,写作其实是与遗忘抗争。我想在写完这本书后,将一些人与事努力忘记。这是我写作这本书的另一个愿望。

至于读者从这里读到点东西,长点见识,我是不敢奢望的。现在我只想做一个倾诉的人。而你如能为我停留为我倾听,我由衷感激。

做语文题目:我为语文引子我就是语文(3)

我们这个时代,因为物质的高速发展,很多美好的东西正处在可怕的裂变之中,或者是在崩溃中聚合。譬如说价值观的问题,便出现了如米兰·昆德拉笔下的那种崩溃情景。我觉得,在现时代做一个教师,不得不面对很多很多东西。然而,我始终认为,不管我们遭遇什么,我们人之为人,教师之为教师,不能成为崩溃过程中飞离中心的碎片。

有人说,自传或回忆录其实是一种不可靠的东西,因为这里面肯定有许多伪饰与美化。

好在,我这本书只是想呈现语文,呈现这么多年来我遇到的一些问题。

好在,我全部的人生努力与企图,就只是为了成为一个被语文改写或书写着的人。

或者,直言之:我就是一个天生为教语文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人。

这算不算伪饰与美化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