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语文书上的怪异现象:小学课文童年的发现怪事 连作者都未搞清
一年级小学语文书上的怪异现象:小学课文童年的发现怪事 连作者都未搞清我们关注一下课文本身,这篇文章一看上去,就是一位当代作者所写,文中提到了达尔文进化论,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如果费奥多罗夫是出身于1828的话,他十岁上学的时间在1838年左右,可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吗?这些教案与辅导教材上,都信誓旦旦地说《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十九世纪人,事实是不是如此?在《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11年第7期中,曾经刊发了《求知若渴的费奥多罗夫》一文,专门介绍了作者的情况。文中写道:“俄国作家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 1828 年出生。从 1854 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 1874 年起在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担任管理员,历时 25 年。 1903 年去世。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 费奥多罗夫学问渊博,博览群书
王运才主编的《小学语文全程解读 五年级 下》(2011年版)中的错误解读
再看徐超主编的《教材解读:语文五年级下(人教版)》(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中这样介绍:
费奥多罗夫 (1873—1936),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这个介绍,与《北大阅读课:领读者手册(二年级上)》中的作者简介基本一样。
在《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11年第7期中,曾经刊发了《求知若渴的费奥多罗夫》一文,专门介绍了作者的情况。
文中写道:“俄国作家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 1828 年出生。从 1854 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 1874 年起在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担任管理员,历时 25 年。 1903 年去世。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 费奥多罗夫学问渊博,博览群书。 据说他几乎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 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 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他的博学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知识界口碑载道,甚至使他带上传奇色彩。”
这篇简介,还专门介绍了作者与《童年的发现》一文的关系:“《童年的发现》是作者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一个发现,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 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告诉人们: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科学发明发现有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要有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精神和大胆的想象力。”
这些教案与辅导教材上,都信誓旦旦地说《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十九世纪人,事实是不是如此?
我们关注一下课文本身,这篇文章一看上去,就是一位当代作者所写,文中提到了达尔文进化论,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如果费奥多罗夫是出身于1828的话,他十岁上学的时间在1838年左右,可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吗?
某教材的莫名其妙的作者介绍
而且,我们注意一下,《童年的发现》的原文里,还删掉了一小节,我们看一下这个被删节的部分:
——我们这些男孩子,一个个像马驹子一样顽皮.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要泡在河里、湖里。我虽然长到九岁,但没有人带我去下田耕地,老马嫌累赘。对我说来,这当然是巴不得的开心事。假期里。我们总是一大早就去河里玩水,天擦黑才回家。有一次.刚走到村口,就听人们说,村里来了电影放映队。发电机已经隆隆隆隆地转起来了。只要放映机上的两个圆圆的轮盘一转动,大家就能从银幕上看电影了,听说这回要演的是一部新片子。我们看过很多片子。最近看过的一部讲的是一个土匪女头领玛卢霞的故事,这女人胆子大,脾气暴。她冲一个男人说:“钻你的被窝去!”一句话逗得全村人哄堂大笑。——
村里放电影,这明显是一个当代才能发生的事,根本不可能是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少年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