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80岁奶奶学编程(82岁爷爷每天沉浸工作9小时)

80岁奶奶学编程(82岁爷爷每天沉浸工作9小时)他没有跟我们提到当年条件有多艰辛,只翻出一张难得留下的照片:他独自一人坐在溪边写生,仿佛已完全融入了自然。曾孝濂说,“那五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真正认识大自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曾孝濂早年在雨林中写生为什么要画这些环境中的鸟?这与他60年代中期的“丛林五年”,分不开。那时昆明植物所承担了两个国家特别任务:一个代号为523,要在热带丛林里寻找治恶性疟疾的中草药(多年后被认定为有效药的青蒿素就是当年被找到的);一个是做“热区野菜图谱”与“热区军马饲料”,找到军马人员被困时,丛林里哪些植物可吃,如何自救。那五年的大部分时间,曾孝濂都在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林区度过。

红脚鹬,绘于1995年 一种冬候鸟,在云南省仅见于滇南

80岁奶奶学编程(82岁爷爷每天沉浸工作9小时)(1)

黄胸织雀,绘于1994年 擅长织巢,是“鸟类中的建筑师”

从植物,到自然万物

1997年退休后,曾孝濂开始做自己的选题。第一个,就画了压在心头已久的“百鸟图”。不仅画得“真”,连鸟儿落脚的生态环境,一段枝桠、一片灌木,也生动。

为什么要画这些环境中的鸟?这与他60年代中期的“丛林五年”,分不开。

那时昆明植物所承担了两个国家特别任务:一个代号为523,要在热带丛林里寻找治恶性疟疾的中草药(多年后被认定为有效药的青蒿素就是当年被找到的);一个是做“热区野菜图谱”与“热区军马饲料”,找到军马人员被困时,丛林里哪些植物可吃,如何自救。

那五年的大部分时间,曾孝濂都在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林区度过。

80岁奶奶学编程(82岁爷爷每天沉浸工作9小时)(2)

曾孝濂早年在雨林中写生

他没有跟我们提到当年条件有多艰辛,只翻出一张难得留下的照片:他独自一人坐在溪边写生,仿佛已完全融入了自然。曾孝濂说,“那五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真正认识大自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80岁奶奶学编程(82岁爷爷每天沉浸工作9小时)(3)

曾孝濂在野外考察途中

他发现“深山出俊鸟”的说法不假,“早上天不亮,鸟就开始叫,就是一个大合唱。”

1994年退休后的短短两年时间,他就画了近百幅鸟,多是云南的种,“几乎把丛林里见过的鸟都画遍了。”有一幅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也是跟画植物一样的“笨功夫”。他在北京动物园住过大半年,每天到鸟园观察鸟的姿态,画速写,拍照片,又去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标本馆详细记录各种鸟的形态特征,同鸟类专家请教……

80岁奶奶学编程(82岁爷爷每天沉浸工作9小时)(4)

以展现生态环境为重点的绘画

他还看到更多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最幽深的地方,密不透风,抬头望不见天空,甚至连斑驳的光点也见不到,全被枝叶遮盖了,可见植物的生存竞争是何等激烈……”

长时间地感受过这种丛林里的生命力,他再看标本,再看自己的绘画对象,总把展现生命力,看得很重,奋斗目标就是“要恢复出它们的生命状态”。

画完百鸟,又紧接着画了100多幅云南的花。

80岁奶奶学编程(82岁爷爷每天沉浸工作9小时)(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