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尽管当时他已经拿过奥斯卡的最佳动画短片奖,但米高梅让吉恩接手,似乎并不指着他“再续辉煌”,放在今天,米高梅的这波操作类似于找了一个“地处偏远、价格公道”的“外包团队”,公司给戴奇的捷克团队的制作费仅有10000美元,与曾经150人用最长18个月做出一集的汉纳-巴伯拉时期,不可同日而语。1957年,汉纳和巴伯拉离开米高梅公司,合伙开办汉纳·巴伯拉影视公司,而米高梅之后也解散了动画事业部。《猫和老鼠》就此停更,画下休止符。但之后动画热度始终不减,米高梅在1960年代决定重启该系列,接手这个的导演正是吉恩·戴奇。吉恩·戴奇确实领导制作过《猫和老鼠》,但是他制作的《猫和老鼠》,并不是霸占广大观众童年回忆的那个经典版本,反而被认为是这个IP诞生80年以来的一段“黑历史”。《猫和老鼠》的漫长历史中,有好几个不同版本,其中最经典的版本是1940年-1958年制作的114集,由威廉·汉纳和约瑟夫·巴伯拉执

4月16日,美国插画家、动画师、电影导演吉恩·戴奇(Gene Deitch)去世,享年95岁。他的捷克出版商透露,戴奇当晚在布拉格的公寓里意外去世,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1)

4月20日,这条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原因是他曾参与制作《猫和老鼠》。80后、90后回想起自己守在电视机前憨笑的童年,被傻猫和机灵老鼠“相爱相杀”、花样百出的桥段戏码填充的欢乐时光,纷纷致敬与缅怀。

不过很快,有更多《猫和老鼠》的粉丝以及职业动漫媒体方面的从业者指出,观众们的致敬有些“偏了方向”。一方面,吉恩·戴奇虽然执导过《猫和老鼠》,但仅是该系列中为数极少的13集,且因为这13集风格暗黑乖张,没有引进中国,和绝大多数网友的“童年回忆”并无关联;另一方面,吉恩·戴奇作为一位动画大师,一生在动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也绝不该以他自己都看不上的这13集《猫和老鼠》来作为高峰。

《猫和老鼠》的“黑历史”?

吉恩·戴奇确实领导制作过《猫和老鼠》,但是他制作的《猫和老鼠》,并不是霸占广大观众童年回忆的那个经典版本,反而被认为是这个IP诞生80年以来的一段“黑历史”。

《猫和老鼠》的漫长历史中,有好几个不同版本,其中最经典的版本是1940年-1958年制作的114集,由威廉·汉纳和约瑟夫·巴伯拉执导,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猫和老鼠》,七次提名奥斯卡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2)

经典版汤姆和杰瑞形象

1957年,汉纳和巴伯拉离开米高梅公司,合伙开办汉纳·巴伯拉影视公司,而米高梅之后也解散了动画事业部。《猫和老鼠》就此停更,画下休止符。但之后动画热度始终不减,米高梅在1960年代决定重启该系列,接手这个的导演正是吉恩·戴奇。

尽管当时他已经拿过奥斯卡的最佳动画短片奖,但米高梅让吉恩接手,似乎并不指着他“再续辉煌”,放在今天,米高梅的这波操作类似于找了一个“地处偏远、价格公道”的“外包团队”,公司给戴奇的捷克团队的制作费仅有10000美元,与曾经150人用最长18个月做出一集的汉纳-巴伯拉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经费短缺,捷克动画从业者对美式喜剧动画的经验短缺,也是团队做该项目时所面临的尴尬,因此1961到1963年的这13集《猫和老鼠》画风粗粝、动作生硬,从视觉质感上看显得较前作“糙”了不少。而当时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原本的风格和主基调也完全被颠覆,从幽默中不乏温馨的猫和老鼠的日常欢快逗趣,夸大到乖张怪异的地步。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3)

这里的汤姆和杰瑞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变得都面露“奸相”甚至“凶光”。汤姆的主人变成了中年白人,与前任主人相比,他易怒而且用更加残酷暴力地方式惩罚汤姆。而杰瑞在这个版本中也更加不择手段报复汤姆,毫无同情心。总是“被虐”的汤姆更容易变形,且这份“变形”相比过往的萌趣显得更为残忍。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4)

同时,吉恩·戴奇版《猫和老鼠》的场景,不再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家里房子,而是扩展到更多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比如一个19世纪的海盗船、内罗毕的丛林、古希腊卫城或美国狂野的西部,这一阶段的汤姆和杰瑞,简直是展开跨越时间和地域大探险。而他们所做的事情也更加天马行空,最著名的一集“猫狗互换”,颇有些“科学怪人”的意味。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5)

除了画面阴暗、情节暗黑之外,《猫和老鼠》系列中广受称赞的古典配乐,在这个阶段同样被颠覆。一些更为“科幻感”的电子乐和不和谐的编曲加入,也从视听上改变了动画的整体气质。

这种改变使得该系列并不受待见,戴奇甚至收到来自极端粉丝的死亡威胁,而如《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也直指,“捷克版与原版《猫和老鼠》动画比,并没有什么共同点”。

“我痛苦地意识到,我的《猫和老鼠》动画片受到了大多数评论家和汉纳和巴伯拉的铁杆粉丝猛烈抨击。我是第一个继续这个系列的动画师,很明显我处在火线上。在制作这些短片时,有很多事都可能成为我的劣势。”谈及当年接手《猫和老鼠》的事,戴奇坦言他的艰难。

不过事实上,戴奇接手该项目,更像一个职业动画人为生计接下的一个“活儿”,他本人并不太喜欢原作,也没有什么认同感。他甚至认为里面充满了“不必要的暴力”,批评前作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过之后,他很快意识到,“没有人会认真对待这种暴力”,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人类情感的模仿”。

仅仅两年之后,《猫和老鼠》系列就再度易主,查克·琼斯版的汤姆和杰瑞,同样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诡异、猎奇的风格有所延续,但画面上稍许没那么粗糙了,而从华纳跳槽到米高梅的查克·琼斯对美式动画的幽默把握,也更得人心些。

我国引进的《猫和老鼠》系列剧集中并不包含这个阶段,否则恐怕这也将成为80后、90后“童年阴影”系列大军中的一员了。毕竟如今打开B站观看这阶段的动画,“弹幕护体”之类的字样,倒成了观看这部动画的新乐趣。据说也有粉丝曾特意给戴奇写信,表达《猫和老鼠》动画是他们的最爱,因为它们古怪而超现实。而这些年在知乎上关于《猫和老鼠》的版本讨论中,1960年代的“鬼畜风”也有相当的人气和讨论度。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6)

知乎网友对《猫和老鼠》版本的讨论

美国动画大师推动东欧动画发展

即便不能将《猫和老鼠》视为吉恩·戴奇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成就,这位并不算为国人所熟知的动画大师的离世,依然值得惋惜和纪念。

戴奇1924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从小就对动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天分。回忆起曾经的经历,他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所做的一切——画画、为观众写剧本、对与表演相关的技术小玩意的热爱——所有这些,最终都为我成为一名动画导演做好了准备。”

在年少的那段时光里,他总在画画,还能用复写纸、胶版印刷胶和油印模板,给自己做小孩子的报纸。再大一些后,他就能在墙上挂一张床单,用鞋盒给自己制作简易的幻灯机,通过卫生纸桶和放大镜作为镜头,自己倒腾出连环漫画来放映。

1946年,戴奇被UPA(美国联合制片公司)聘用,成为公司的学徒设计师,也是最早的十几名员工之一。这家公司如今虽已不复存在,但在美国动画的历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被业内人士认为历史贡献不亚于华特·迪士尼。戴奇说自己“幸运地进入了天才的巢穴”。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7)

UPA时期的吉恩·戴奇

在那里,戴奇学到了动画制作的具体细节,从摄影知识到舞台布景,从如何塑造卡通人物在到如何讲述故事,他完成了从外行人到专业人士的身份转变,并逐渐崭露头角。

1950年代末,他在特里通工作室(Terrytoons)担任创意总监,让这家动画工作室一度成为业内顶尖,还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提名。

1959年,戴奇来到布拉格,原本打算在那儿住10天,但意外爱上了他未来的妻子兹登卡(Zdenka),这场相遇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之后便留在了布拉格。

兹登卡是一位动画制片人,后来成为捷克动画制片厂Bratri v Trikus的厂长。我国观众熟悉的《鼹鼠的故事》就是由她担任制片主任和制片人的。

而吉恩·戴奇定居捷克后,对东欧动画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于1959年执导的动画短片《马罗》(Munro),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非美国本土制作动画。1965年,他还因《这是努尼克》(Here 's Nudnik)和《如何避免交友》(How to Avoid Friendship)获得同一奖项的提名。

《马罗》讲述了一个娇生惯养的四岁小孩,阴差阳错收到一封征兵通知书,之后他在一大群高大的成年人中接受军方审查、体检,最终作为一名新兵被送入军营训练,而可笑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身高和年龄提出质疑,即使是他的父母。经历了一番荒诞的军营之旅后,马罗从熊孩子变成了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8)

短片中有对反战的呼吁以及军队官僚的讽刺,而孩童视角和简笔纯真的画风又令原本沉重的主题更添几分轻灵的哀愁。

戴奇之后的创作主题常常与儿童相关,在捷克动画制片厂他有一个单独的制作小组,作品大多是将儿童绘本改编成动画。

戴奇和兹登卡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动画事业,他们的三个儿子金·戴奇(Kim Deitch)、西蒙·戴奇(Simon Deitch)和塞斯·戴奇(Seth Deitch)也在动画和插画行业中继续这份热情。

猫和老鼠当年火遍全球的动画明星(纪念他的动画成就)(9)

Twitter粉丝@Ambivert创作的纪念作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