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的历史背景:素书 形同狗彘
素书的历史背景:素书 形同狗彘历史上,后晋所谓“开国”皇帝石敬瑭就是一个卑鄙无耻,里通外国,为了谋取皇位,不惜认贼作父,裂土割地,引狼入室而留下千古罪名的“苟得者”。孟子所表达的“为国捐躯”的思想,目的是告诫身居上位的国君大臣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勇于牺牲,千万不要为了一己私欲,唯利是图,经受不住地位、金钱、美色的诱惑,被拉拢收买或自甘堕落,丧失基本道德水准,大者叛变投敌,卖国求荣;小则出卖同志,苟且偷生,成为最为人类所不齿的见利忘义、贪生怕死的“苟得”之徒。“短”与“长”相对,这里指的是缺点、毛病。“短莫短于苟得”的意思是:人有很多缺点、毛病,但最不齿和最致命的则是违反道义,非法谋取不当得利。孟子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得苟得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这句话中的“苟得”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意思是:生命虽然很重要,我也很珍惜,但与国家利益比起来,个人生命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国家利益、
原文:“短莫短于苟得。”
苟:苟且、随便,用作连词是假设、如果的意思。例句有:“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齐策四》)成语有“苟且偷安”,意思是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顾将来。“苟延残喘”,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那么“苟得”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苟得”,是指没有道义的得利。
例如偷来的、骗来的、抢来的,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如贪污受贿、恃强凌弱、巧取豪夺得来的车子、房子、女子、票子、位子等都属于“苟得”。西汉戴圣在《礼记·曲礼上》注释中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个“毋苟得”的意思就是: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
“短”与“长”相对,这里指的是缺点、毛病。
“短莫短于苟得”的意思是:人有很多缺点、毛病,但最不齿和最致命的则是违反道义,非法谋取不当得利。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得苟得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这句话中的“苟得”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意思是:生命虽然很重要,我也很珍惜,但与国家利益比起来,个人生命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所有人都不应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在需要的时候,应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
孟子所表达的“为国捐躯”的思想,目的是告诫身居上位的国君大臣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勇于牺牲,千万不要为了一己私欲,唯利是图,经受不住地位、金钱、美色的诱惑,被拉拢收买或自甘堕落,丧失基本道德水准,大者叛变投敌,卖国求荣;小则出卖同志,苟且偷生,成为最为人类所不齿的见利忘义、贪生怕死的“苟得”之徒。
历史上,后晋所谓“开国”皇帝石敬瑭就是一个卑鄙无耻,里通外国,为了谋取皇位,不惜认贼作父,裂土割地,引狼入室而留下千古罪名的“苟得者”。
石敬瑭,山西太原人,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 年),卒于后晋天福七年(942 年),是五代后期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6 年。
据史料记载,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少语,喜读兵书,崇拜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和汉代名将周亚夫。成年后,追随李嗣源(就是后来后唐的二代皇帝李亶)转战各地,屡立战功,并多次在战场上救过李嗣源,所以深得李嗣源信任,成为心腹爱将,并将女儿永宁公主嫁给石敬瑭为妻。并赐石敬瑭为“竭忠建策兴复功臣”,任陕州(河南三门峡)保义军节度使,兼任六军诸卫副使,成为李嗣源亲军的最高副长官,而正使则是李嗣源儿子李从荣。由于石敬瑭不满李从荣傲慢无礼,所以请求调动工作,后改任河东节度使,兼云州(山西大同)大同军藩汉马步军总管,掌握了河东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石敬瑭不仅在军事上有勇有谋,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有韬略,行政治理也很有才干,在河东、陕州一带很有政绩,在陕州不到一年,就治理得井井有条。
石敬瑭这个人在任期间十分清廉,异常节俭,不贪美色,也不设宴会听歌作乐,办完公事之后,多数时间都是召集幕僚谈论民间疾苦和政务得失。
正当石敬瑭在河东悉心经营之时,933 年,后唐朝廷发生了变故,明宗皇帝李嗣源病亡之后,由三子李从厚继位,即闵帝。新皇帝登基之后,授石敬瑭中书令,调任镇州(河北正定)节度使,成德军节度使;调陕西李从珂任河东节度使。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义子,此人很有野心,一直窥视着皇帝宝座,当他觉察继位皇帝软弱无能时,发动了兵变,领兵向洛阳进发,并通知石敬瑭赶来商议军国大事。石敬瑭在路上碰到从洛阳潜逃出来的闵帝李从厚,由于闵帝的随行人员埋怒石敬瑭不派兵保护闵帝发生争吵,以致短兵相接,石敬瑭的将士很快将闵帝的随从全部杀死之后,将闵帝李从厚幽禁起来,押解到洛阳交给李从珂邀功请赏。随后李从珂将李从厚杀死。
虽然石敬瑭帮助李从珂除掉了李从厚,免除了李从珂的后顾之忧,但李从珂并不信任石敬瑭,反而把石敬瑭视为自己的最大威胁。
石敬瑭很快发现了李从珂对自己的怀疑,所以不敢提回到河东去,以免引起李从珂的更大怀疑,他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又因生病,石敬瑭瘦得皮包骨头,妻子永宁公主见此光景,急忙向母后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河东养病,李从珂眼见石敬瑭病得严重,料想他对自己也不再构成威胁,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放石敬瑭回河东。岂料此举是放虎归山,后唐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石敬瑭回到河东之后,潜居蛰伏,一面在来客面前装出一副庸惰病态,声称自己无力治理军政事务,一面不断向朝廷报告,以契丹人侵扰边境为由,索要大批军粮,以为后期的需要。石敬瑭的行为虽然瞒住了朝廷和外人,但他瞒不住他的手下人,有一次朝廷派人来河东慰劳将士,石敬瑭的部下竟当着石敬瑭的面高呼“万岁”,目的是想得到奖赏。由于石敬瑭担心事情败露,大为恼怒。为了不引起朝廷方面的疑心,当即下令杀死了领头喊“万岁”的36 名将士。
李从珂与石敬瑭之间的相互猜忌,互相提防即将由暗转明之际,为了防止突发性事变,石敬瑭先来了个投石问路,试探一下李从珂的态度。石敬瑭提出辞去马步兵总管职务,调任其他地区节度使,李从珂果然中计,竟然同意石敬瑭的请求,撤销他河东节度使职务,改任其他地区节度使。事已至此,石敬瑭也扯下了伪装的面纱,一面装病留在河东不走,然一面上表以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为由,条陈李从珂不该继承帝位,应让位给李嗣源亲生子李从益。
接到石敬瑭的上表,李从珂马上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
实际上,石敬瑭已早有预谋,他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难以抗御。
所以他马上按计划向契丹国王耶律德光求救。在求救信中,石敬瑭说,只要契丹国派兵救他,保他登基称帝,事成之后,他就向契丹国“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山关以北诸关与契丹”(《资治通鉴·后晋纪一》)。当时石敬瑭身边的亲信刘知远极力反对,认为称臣可以,当儿子太过分,贡献金钱布帛可以,裂土割地太过分。但石敬瑭一意孤行,根本就不听从刘知远的意见。
接到石敬瑭求救的信函,耶律德光大喜过望,他早就想率兵南下,只是缺少一块进攻中原的跳板和借口,此时正中下怀,马上率兵围剿后唐李从珂的部队。救援取得成功,辽国皇帝马上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成立了后晋政权。
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很守信用,马上兑现了承诺,不仅奉献帛30 万匹,而且将河北、山西大片土地划归契丹国(史称幽云十六州)。从此中原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天然屏障,为后世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马踏中原,长驱直入创造了有利条件。直到洪武元年(1368 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十六州才重入汉人势力范围,中间相隔400 多年。
儿皇帝并不好当,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在内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在外不敢得罪父皇帝,而且各藩镇并不服从这个给小他10 岁的外族人当儿子的皇帝,纷纷起来造反,石敬瑭终于忧郁成疾,在国人一片咒骂声中屈辱地死去,留下了千古罪名。
石敬瑭卑鄙无耻,以给人当儿子,出卖国家利益为条件,换取的皇帝宝座就是属于“苟得”而来的,所以也是短命的。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位屈膝投降,卖国求荣,给日本人充当汉奸走狗,屠杀中国人民而遗臭万年的汪精卫,他卖国“苟得”的汪伪政权不仅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灰飞烟灭,寿终正寝,而追随他的那些汪伪集团的大成员、小喽啰也都成为历史垃圾,遭到人民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