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良性疾病治疗应该遵循现代外科模式,也就是精准外科理念。精准外科遵从人体结构顺应性及器官功能完整性的健康理念,实施精确的术前诊断和量化的手术预案,提倡微创外科以达到最大化的损伤控制,倡导个体化治疗实践,旨在追求以最小化的损伤代价、最大化的器官功能保护来完成最佳的诊疗效果。胆囊解剖图及胆胰管走向01、回答这些问题前,先了解胆囊结石的成因、症状以及良性疾病的治疗原则。胆囊结石成因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就是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的改变造成胆汁瘀滞的因素。如胆固醇过量、胆盐水平低、胆囊运动障碍以及磷脂酰胆碱水平降低等原因均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胆囊结石主要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3类。胆囊结石患者常见胆绞痛、上腹痛及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其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等。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良性)是临床常见的胆囊良性病变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高达10-15%

当很多人体检或者因为腹痛、压痛、嗳气、腹肌紧张、腹部胀满等症状在门诊被确诊为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时,很多医生都建议患者切除胆囊或者保守治疗,等待胆囊结石进一步增大后再行胆囊切除。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1)

但是胆囊又是人体很重要的消化器官,不能说切就切,于是患者就犯难了,胆囊到底切 不切?切除以后症状就一定能缓解吗?切除胆囊有没有后遗症?听说保胆取石复发率高,有办法不复发吗?

针对这些问题,我逐步进行“内幕”解答:

01、回答这些问题前,先了解胆囊结石的成因、症状以及良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胆囊结石成因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就是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的改变造成胆汁瘀滞的因素。如胆固醇过量、胆盐水平低、胆囊运动障碍以及磷脂酰胆碱水平降低等原因均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

胆囊结石主要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3类。胆囊结石患者常见胆绞痛、上腹痛及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其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等。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2)

胆囊解剖图及胆胰管走向

良性疾病治疗应该遵循现代外科模式,也就是精准外科理念。精准外科遵从人体结构顺应性及器官功能完整性的健康理念,实施精确的术前诊断和量化的手术预案,提倡微创外科以达到最大化的损伤控制,倡导个体化治疗实践,旨在追求以最小化的损伤代价、最大化的器官功能保护来完成最佳的诊疗效果。

02、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是目前胆囊结石治疗的两种主要方式。胆囊切除术现今仍是许多医院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主要适用于胆囊功能丧失、胆囊有病变可能的胆结石患者。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3)

左 胆囊结石 右 切除的多发结石胆囊,胆囊已萎缩

随着保胆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得部分胆囊功能良好且具有强烈保胆意愿的患者如愿以偿,保胆取石可避免胆囊切除术造成的相关后遗症,且至今尚未见严重并发症。无论是从保留胆囊的功能性还是从患者自身的心理安慰来说,保证胆囊的完整性是有着重要意义 。

03、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发生哪些后遗症?

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胃息肉、肠息肉、肾结石一样都属于良性疾病范畴,是人体很重要的消化器官。我国外科学鼻祖裘法祖院士在 2007 年就明确表示要重视胆囊的功能,发挥胆囊的作用,保护胆囊的存在。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4)

有功能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肾结石的复发率远远高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胃肠道息肉也是如此,为什么不切除这些器官治病呢?我们不能因为切除胆囊后没有致残或危及生命就轻言切除。当然对于没有功能的、不好的胆囊是必须要切除的。

遵循精准外科理念而切除的胆囊,都不是被冤枉的胆囊,都是在结石或者炎症的反复刺激下已经失去了功能,人体已经适应了没有胆囊的情况,这样的病人在切除胆囊后不会再出现胆囊炎症状,生活治疗较之前明显提高。

但是,对于胆囊比较好的、还有功能的胆囊结石患者切除胆囊以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腹泻,特别是进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会更加明显。胆囊切除后由于Oddis 括约肌对胆囊收缩素的敏感程度降低,导致胆汁的排流动力减弱,胆汁淤积和胆总管扩张会导致部分患者发生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5)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且胆囊上皮细胞具有吸收胆固醇的功能,并为胆汁酸提供了胆囊分离分流途径。胆囊切除后胆囊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功能没了,造成胆汁中胆汁胆固醇浓度过饱和,致使胆汁中胆固醇结晶析出,从而增加胆固醇结石发生的风险。国内外研究表明胆囊切除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和大肠癌癌的风险增加 。

04、保胆取石术碰到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样的胆囊适合保留?

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胆石充满型胆囊、胆管占位或梗阻、疑似胆管肿瘤、临床上检测胆囊收缩功能且胆囊收缩率低于30%(即胆囊无功能)都不宜行保胆手术

术中直视下观察胆囊情况,发现胆囊壁毛糙增厚或者萎缩,有的增厚超过5毫米(正常的胆囊壁光滑,厚度不超过3毫米),有的还有不均匀增厚,这样的胆囊即使保胆取石,后续复发结石也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患胆囊癌的几率会大大升高。

除此之外,具有家族胆石症的患者及有多产多孕史的胆囊结石患者也需要慎重行保胆取石术。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6)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胆取石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才能发挥胆囊的作用,如果胆囊的收缩功能有障碍,保留胆囊就失去了保胆的临床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胆囊应该保留呢?总体来说就是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临床推荐的主要指标如下: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收缩率高于30%,胆囊壁厚度不超过5毫米,胆囊无解剖结构异常(无胆囊分隔),胆道镜直视下观察胆囊粘膜正常,胆囊颈管通畅,都可以保留胆囊。这样的胆囊即使有炎症表现,保胆取石后半年胆囊功能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05、保胆取石后会复发吗?如何预防其复发?

当今除了外源性疾病如传染病、外伤可以被彻底治愈外,内源性的疾病都存在复发的几率,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胃肠道息肉等良性疾病,治疗后都有复发的可能,胆囊结石也不例外。

为什么总是传言保胆术后复发率高?是因为临床开展的旧式保胆取石术式如无胆道镜的胆囊造瘘保胆取石,以及右上腹小切口内镜保胆取石术复发率高,因为不能在直视下操作,结石残留率高,结石容易复发。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主要为新式保胆术式:腹腔镜辅助下内镜保胆取石术,需用胆道镜操作,且胆囊腔内结石取完后,必须镜下细查全部胆囊壁,将结石取净,避免结石残留。(息肉样病变也是一样的治疗方法)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7)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临床验证,如果正常且采用新式保胆术式,复发率仅为2—10%,高质量的手术操作更可以将再生率控制在5%以内,低于正常人患胆囊结石的几率。且复发后也是可以再次保胆取石的,就像胃肠道息肉一样可以再次切除息肉。

那么如何预防胆囊结石复发呢?最重要的是手术当中取净所有结石,其次是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以下几种情况也要注意:肥胖胆结石患者若行保胆取石术,应积极地进行术前及术后体重控制 ;高脂血症胆囊结石患者行保胆取石术时应积极开展术前及术后降血脂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伴发胆囊结石的几率约为30%,因此,糖尿病胆囊结石患者应控制好术前和术后的血糖水平。

胆囊病的早期十大症状(今天我们来揭秘)(8)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若有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其共同结果是引起胆汁排泄障碍及淤积、胆道高压,进而出现疼痛、发热、黄疸等类似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表现。即使切除胆囊 该部位症状及病理改变仍存在,甚至由于胆道流体力学的改变而加重,此类患者需要行ERCP手术联合保胆取石治疗。

那如何判断胆囊结石是否合并有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呢?术前进行磁共振(MRCP)、肝功化验和血淀粉酶检测就可以初步明确。(文章内容部分采集于胆石病研究中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