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2、重疾保障:同样分组赔6次,但终身第2次重疾每次递增基本保额的10%,另外恶性肿瘤有二次三次赔付(这是最大的一块利益,很多公司单加癌症二次赔付的保费都要1500元以上),特定疾病额外多30%赔付。1、身故赔偿和疾病终末期保障:定期的赔100%保费,终身的赔保额。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随便找了天安人寿的重疾产品做了个比较,之所以找同一家公司的产品,一来是同一家公司的条款制定标准基本上会是一致的。其次,不同公司的产品不宜做横向简单的利益比较(避免有诋毁同业的行为),任何的比较都会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在里面,做不到百分百客观。至于那些拿一家公司是有竞争力的产品去和别家更新淘汰的产品去比较就更搞笑。30岁年龄,同样50万的保额,保到70岁,20年缴费每年7900元,保终身20年缴费,每年12930元。每年保费差5030元。具体利益上面: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1)

作为消费者我们总会有这样的心理:怎么样用最小的代价买到最好的产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怎样买保险最划算,我的回答一般就是如果知道明天会发生意外,那今天买500-1000万的意外险最划算(高的不一定买的到,因为保险公司会为了防止逆选择会有各种方式来审核),如果知道一年后会得重大疾病,观察期前买一份高额的重疾保险最划算。如果计划2年后会自杀,买一份高额的定期寿险。但是这个钱你想要吗?你是算命先生吗?一定能算得准未来的某一时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如果你真能算得准,估计很多保险公司会高价挖你去做核保。

言归正传,先说结论,再分析原因:

重大疾病的规划,能买终身保障不买定期,能带身故保障的不要分拆重大疾病保障和身故保障(用定期寿险替代)分开买。

一、为什么选终身保障不选定期?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随便找了天安人寿的重疾产品做了个比较,之所以找同一家公司的产品,一来是同一家公司的条款制定标准基本上会是一致的。其次,不同公司的产品不宜做横向简单的利益比较(避免有诋毁同业的行为),任何的比较都会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在里面,做不到百分百客观。至于那些拿一家公司是有竞争力的产品去和别家更新淘汰的产品去比较就更搞笑。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2)

30岁年龄,同样50万的保额,保到70岁,20年缴费每年7900元,保终身20年缴费,每年12930元。每年保费差5030元。

具体利益上面:

1、身故赔偿和疾病终末期保障:定期的赔100%保费,终身的赔保额。

2、重疾保障:同样分组赔6次,但终身第2次重疾每次递增基本保额的10%,另外恶性肿瘤有二次三次赔付(这是最大的一块利益,很多公司单加癌症二次赔付的保费都要1500元以上),特定疾病额外多30%赔付。

3、中症赔付:都是2次,但终身的比定期的每次赔付多10%

4、轻症赔付:都4次:定期的每次赔付保额的30% 终身的每次赔付保额的45%,最大的亮点还是在极早期的癌症和恶性病变二三次关爱金各一次,每次45%。

另外终身的还多了每年最高45000元的住院关爱津贴。

至于产品的现金价值方面只看到终身产品的现价:50岁时:212680元,70岁时:371965元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3)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4)

通过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名字的定期重大疾病和终身重大疾病的利益比较,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仅看性价比的话,你会选择哪款产品?我个人更倾向于终身型。

以我从业这么多年的实际看到的情况,很多人每年不多存这几千元,实际上10年或者20年后这笔钱也是不知道花哪去了。理性的思考永远抵不过人性的弱点。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二、为什么能带身故保障就不要用重疾保障 定期寿险替代

还是找个例子来更直观一些,这个例子选的是百年人寿的《康惠保(旗舰版2.0)》这款产品,之所以还是拿同一家的产品来做比较,因为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尽量保证客观。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5)

29岁男性,30万保额,30年缴费。 同样的产品,其他利益相同的情况之下,有身故保障的比没身故保障保费一年多1932元。因为谁也预测不到未来几年到几十年到底是疾病先到还是身故先到。所以还是要全面考虑会更稳妥些。很多专家反对的理由无非如下:

1、不是用最少的钱来获得最大的保障杠杆。

逻辑上似乎是对的,如果一定是先得大病,那没有问题,前提是你能预测到底是先得大病还是先身故。有这个能耐,估计没时间在自媒体平台上写这些了。

2、终身重大疾病产品的重大疾病保额和身故保障共用保额。

现在市面上的产品的设计都是这样的,保险保的都是未来不确定性的因素,事故发生的先后谁也没办法预料。

3、多出来的这个钱可以加个定期寿险或者做别的投资收益超过这个数。

加个定期寿险,定期寿险一般市面上最多可以保到80岁,最大的逻辑就是先得病拿到重大疾病理赔后再身故拿身故理赔金。但如果分开的话,如果先身故了,重大疾病的保费也还是白交(最多能退回现金价值),再说用上面的这个例子,加个定期寿险的话30万保额的保费估计也要1000元左右。何必要这么麻烦?

再一起来看一下两款产品的现金价值: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6)

方案二除了多了终身身故保障之外,现金价值累积的速度也比方案一多,60岁的时候现金价值多出138996-84216=54780元,而30年下来的保费多交了57960元。但在后期现金价值方案二还是在不断地增长,方案一后期不断地在减少。当然你可以把这每年多交的这不到2000元的保费做投资,不过你首先要保证两点:一方面一定会把这省出来的钱来做投资,而不是消费掉了。另一方面一定能保证30年下来多交的这不到6万的本金的投资收益一定能超过方案二现金价值固定增长。

保险费率的厘定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费率,一种是均衡费率

自然费率与被保险人的年龄呈正比的关系 也就是说费率会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年龄越大保费就越贵。

均衡费率 是指保险公司将各个年龄阶段的对应的自然保费结合利息 平均计算并分配在每个年度 所以采用均衡费率的产品 投保后每年需交的保费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买终身型重疾(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选终身带身故保障的产品)(7)

目前国内市面上没有纯消费的只保身故或全残的终身寿险,虽然有纯消费交一年保一年的重大疾病保险,但不建议35岁以上的还继续买,因为保费在40岁以后会翻几倍,到真正需要保障的时候估计你会交费交得心疼。

只要是固定20年或30年每年交费一样的保险,不管是定期或者是终身的,年轻的时候都会多交钱,这部分就会产生现金价值。这些都是精算师事先精算好的。

你算得了数字和收益(算得到的人估计没时间在这里码字),但算不到风险,更算不到各种风险来临的顺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全面规划,不要想当然。

至于说通胀方面的因素,这也是平时在跟客户交流过程中遇到比较多的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是大环境的所有人都得面临的问题,最划算的是这个月拿到手的钱当月花掉,这是抵御通胀避免贬值的最好的方式,是不是有点感觉像在杀鸡取卵?我们讨论或者做规划的目的是在同等的条件之下怎么样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去考虑共性谁也无法避免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地球爆炸了,我们讨论任何问题都没有意义,但至少在灾难还没到来之前我们要过得更好一些,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其次、保费不是要你一次性交完,正常一份保单的交费期(特别是重大疾病保险的缴费期拉得越长越好,充分享受豁免保费的功能,体现保费和保额之间的杠杆比例)都20年或者30年,现在交的1万保费,20年后还是1万。保险公司并没有因为通货膨胀多收保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