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一直发烧是什么原因(癌症患者反复发烧)
癌症晚期一直发烧是什么原因(癌症患者反复发烧)②创口感染比如输液用的留置针、深静脉置管、PICC,或者胸水、腹水引流管,尿管、胃管等等。这些“管子”日常如果护理不当,消毒不到位,尤其是在夏天这种高温环境下下,就很容易造成感染,进而发烧。1.感染性原因①“管子”感染很多病友都是负“管”前行的,身上经常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不同的管子。
发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了,从几个月的小孩子,到几十岁的老人,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发烧。发烧是我们身体的保护机制之一,有时也是身体求救的信号。
癌症患者也会发烧,但是作为高危人群,癌症患者发烧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原因,和特殊的危险之处呢?
一、癌症患者发烧的原因
从病因看,癌症患者发烧,主要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1.感染性原因
①“管子”感染
很多病友都是负“管”前行的,身上经常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不同的管子。
比如输液用的留置针、深静脉置管、PICC,或者胸水、腹水引流管,尿管、胃管等等。这些“管子”日常如果护理不当,消毒不到位,尤其是在夏天这种高温环境下下,就很容易造成感染,进而发烧。
②创口感染
最常见的创口感染是手术伤口感染,其次是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压疮创面感染、浅表部位肿瘤溃烂出现感染等。
③癌症相关感染
除了常见的创口感染外,由于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额外破坏免疫系统,这就使得病友们更容易被各种病原体侵蚀而出现感染。
例如,对于常人来说,肺部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外部的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监督下,很难掀起风浪,但在肿瘤患者身上就会成为致病菌引起肺部感染。
又如,在治疗过程中因为药物的消化道毒性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或黏膜的屏障功能不足,不仅会有腹泻便秘的问题,还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
患有妇科肿瘤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其他常见的还有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蜂窝织炎、口腔黏膜感染等。
这些感染除了常见的细菌感染,有时还可见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和寄生虫的感染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
④粒细胞降低性发热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当患者接受化疗,产生骨髓抑制的副作用时,中性粒细胞生成不足,加上化疗药物对已有细胞的破坏,会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就很容易发生感染。
中性粒细胞降低性发热发生的概率与中性粒细胞降低的时长相关,也就是说,降低的时间越长,发烧的概率就越大,越严重。
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于化疗结束后一周开始降低,至停药后10~14天达到最低,此时出现发烧的概率最高,这种发热如果不能及时对症处理,会发生生命危险,必须引起重视。
近几年随着医学科普的推广,有些患者或家属对血常规报告也能略懂一二,此时需要重视的一点是,普通人在发生感染时会有查血会显示白细胞升高,但化疗的患者由于化疗药物对白细胞的杀灭作用,白细胞可能不会升高,有时反而会降低,当发生粒细胞降低性发热时白细胞计数会很低。但是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沉会明显升高。
因此不要因为报道单上白细胞不高,就认为没有感染。
2.非感染性原因
由于有肿瘤在体内作祟,有时,即使没有感染,也会有一些因肿瘤或治疗肿瘤等非感染因素导致发热。
1.药物性发热
化疗药中有一部分也会引起发热,本质其实是化疗药物的过敏反应。
容易导致发热的常见药物有:铂类药物、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博来霉素、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有些患者需要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也会有发热的表现。
这种发热体温上升会比较快,很快就达到39摄氏度或以上,同时有怕冷的表现,也有的患者会出现寒战,但是停药后体温就会逐渐降低到正常。
2.肿瘤热
这种发热来自肿瘤自身。这种发热的原因是肿瘤代谢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白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这一过程会释放一定的致热源,最终出现发热。
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肿瘤生长迅速,使肿瘤中心组织没有足够的血供,最终缺血缺氧导致坏死,这些坏死组织的组织调出来被人体吸收引起发热(这种发热俗称“吸收热”)。
3.中枢性发热
脑肿瘤的患者或出现脑转移时,肿瘤可能直接侵犯神经中枢,当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被侵犯时,体温调节功能就会被影响,发生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短时间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到41℃甚至更高,如果画出体温波动图,就可以发现体温是呈直线上升的。这种发热是药物无法治疗的,需要及时就医。
4.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
晚期的患者由于长期被肿瘤所消耗,体内内环境失调、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多种问题下,也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表现。另外,有些患者在输血或输注白蛋白后也有发热,是一种极其微弱的排异反应。
非感染性发热一般发生在肿瘤进展期或化疗期间,除中枢性发热会引起高热外,其他几种都以低热为主。
二、如何应对
如果是住院期间发烧,无论体温高低、发烧时间长短,都要及时通知医生,由医生进行判断和治疗。
但更多的发烧情况可能是在家里,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情况,有置管的患者可以先检查置管部位,术后患者检查手术切口,长期卧床的患者检查是否有压疮,创面是否感染;是否有胸痛、咳嗽等肺部感染的表现;是否有腹泻、腹部疼痛等消化道感染的表现;是否有尿频、尿急等泌尿系感染的表现;是否有咽喉肿痛等扁桃体炎的表现。
如果有可能是因感染引起,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如拔除置管、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全身上下都检查过了,没有发现感染,也可以考虑暂时居家观察,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返院的频率。
居家观察时,最主要的是密切监测患者体温。
38℃以下时可予以物理降温。即:温水擦拭额头、太阳穴、前胸、腋窝、肘窝、腹股沟、手心、脚心等部位。
一般我们会用酒精降温,但是有些患者皮肤较为敏感,甚至可能有一定的皮肤不良反应存在,酒精刺激后会有局部皮肤会有瘙痒、泛红、起丘疹等不适,且酒精迅速蒸发时会大量带走身体的热量,以酒精擦拭前胸等部位时局部体温降低过快还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尽量还是用温水。
超过38℃时可予以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
其他的药物相关性发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适当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一般在停药后24小时内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如上述办法在两天内不能有效退烧,还是要及时就医的,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