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畜禽传染病的10个常见病原体(这些疾病能在人类和畜禽之间传播)
引起畜禽传染病的10个常见病原体(这些疾病能在人类和畜禽之间传播)2细菌性口蹄疫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1病毒性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据了解,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较严重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因此,要重视人畜共患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人畜共患病可分为四种情况:
1、病原体主要贮存于动物,以动物发病为主,人类偶尔可感染发病,但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或几乎不传播。如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病、布鲁氏菌病等。
按照病原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毒性
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
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
口蹄疫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2细菌性
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临床上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型炭疽和败血型炭疽五型。
布鲁氏菌病 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
沙门氏菌病 又称副伤寒。主要包括猪沙门氏菌病、马沙门氏菌病、牛沙门氏菌病、羊沙门氏菌病、禽沙门氏菌病等。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
结核病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人、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三型:牛型、人型和禽型,以及对人畜无致病力的鼠型。可侵害多种动物,在家畜中以牛最敏感,也常见于猪和鸡。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的特征是病畜渐进性消瘦,在机体的多种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继而结核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3寄生虫性
猪囊虫病主要是猪与人之间循环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有时也寄生于猪的实质器官和脑中。值得重视的是幼虫也能寄生在人的肌肉组织和脑中,从而引起严重的疾病。
旋毛虫病 是旋毛线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因食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此外,在动物间也可通过粪便传播,尤其感染后4h内排出的粪便感染力最强。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
对于人畜共患病,做好有效的隔离、防护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现阶段人畜共患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正确认识人畜共患病,做好净化、防护等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本专题围绕“人畜共患病”展开,特别讲到了布鲁氏菌病的特点、认识、防护、净化等,以及对现阶段主要人畜共患病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文|王诗虹
摘自《动物防疫一线》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