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综合性原则(从深度到宽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综合性原则(从深度到宽度心理咨询)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认知行为主义治疗和完形疗法也非常注重从环境的角度来理解和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其工作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回到人们可觉察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上(如行为疗法主要借助高级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机制),所以其工作实质依然还是意识层面的。完形疗法主要研究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所以完形疗法关注的核心是人的意识。意识即觉察,主要包括三个范畴:对自我的觉察、对环境的觉察、对自我与环境互动间的觉察。从这点来看,其理论和实践方法无疑应该归入到意识层面。催眠疗法高度重视人的潜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通过身体放松等方式将人带入到潜意识状态,然后采用暗示等技术方法,帮助求助者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方面发生正向积极的改变。 典型的意识层面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技术,应该是认知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主要从人能够觉察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入手,通过教育指导、与不合理信念辩

理解了意识、潜意识和系统意识(超意识)的内涵,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常用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技术的工作层面和效果机制,这样在今后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就不仅可以“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然后方可达到法无定法、至法无法的最高境界。

一、潜意识层面的心理咨询/治疗

很显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都属于潜意识层面,区别在于,精神分析主要集中在个体潜意识层面,而分析心理学主要集中在集体潜意识层面。

心理沙盘疗法、绘画疗法、催眠疗法等,主要都是通过沙盘或图画等工具,帮助求助者将未曾觉察的潜意识内容意识化,从而实现潜意识和意识的和谐。

催眠疗法高度重视人的潜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通过身体放松等方式将人带入到潜意识状态,然后采用暗示等技术方法,帮助求助者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方面发生正向积极的改变。

典型的意识层面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技术,应该是认知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主要从人能够觉察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入手,通过教育指导、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认知重建、行为奖励等方式方法,促成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和成长。

完形疗法主要研究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所以完形疗法关注的核心是人的意识。意识即觉察,主要包括三个范畴:对自我的觉察、对环境的觉察、对自我与环境互动间的觉察。从这点来看,其理论和实践方法无疑应该归入到意识层面。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认知行为主义治疗和完形疗法也非常注重从环境的角度来理解和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其工作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回到人们可觉察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上(如行为疗法主要借助高级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机制),所以其工作实质依然还是意识层面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应该被划入在系统意识(超意识)层面。

以存在人本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必需条件。咨询关系是咨询过程的开始,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关系的结束。所以说,以人为中心疗法其实是一种“没有技术的技术”或“没有方法的方法”。使得咨询关系具有帮助力量的,是咨询师的三个立场(或称三种态度、三项技术):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

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马斯洛的理论——他其实一直是致力于系统意识(超意识)研究的。

1959年以后,马斯洛越来越多地涉猎到东方的观点。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 psychology)。

马斯洛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应记得他说过:“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

罗杰斯和马斯洛一样,他晚年也非常强调人的精神性或超越性层次的需要,投入了超个人心理学的运动。在他们看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和超个人心理学的“超自我”相比,它十分渺小、狭窄、孤立、封闭,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这很容易导向自我崇拜和自我中心的轨道。而超个人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指出“自我”基本上原是属于大我的一部分(self-as-part-lager-self),也就是说,自我根本上是与一个更大的整体密不可分、相融相契的一部份。这个“大我”在不同的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大我、宇宙我、普遍性之我、上帝、道、婆罗门、天……等等。一句话,不论你如何指称或诠释它,人类确有回归这更大的整体之需求(李安德,1994)。显然,重视人的精神或超越性的需要,既表现了超个人心理学对西方文化局限性的超越,又表现了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智慧融合的走向。无疑,这是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15年后,马斯洛在他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Theory Z),他在文中重新反省他多年来发展出来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进而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综合性原则(从深度到宽度心理咨询)(1)

附图4-6 马斯洛晚年提出的Z理论

马斯洛说:“超个人心理学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为日渐消沉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一具体有用又有效的答复……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教会无关的态度奉献自己。”

马斯洛尝试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新加的最高需求,例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而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马斯洛将“高峰经验”及“高原经验”放在这一层次上。

家庭、组织、人格系统自和谐心理咨询技术是属于系统意识(超意识)层面的助人方法。

系统自和谐心理咨询技术(简称系统咨询技术或系统自和谐技术),是以心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主要理论依据,遵循家庭、组织、人格系统基本规则,通过角色代表的共情反应以及系统自和谐运作机理,直观呈现系统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状态及其相关成员心理行为问题的系统性根源,重建系统和谐状态,根本解决人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实现人和系统全面发展的团体心理咨询技术。

为便于读者理解,把心理咨询 / 治疗三个操作层面(潜意识、意识、超意识)的常用疗法 / 技术和所属心理学派归纳整理成表 4-2。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综合性原则(从深度到宽度心理咨询)(2)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综合性原则(从深度到宽度心理咨询)(3)

来源:李不言主编《谁之错:四句话点透心理学》(全员心理关爱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出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