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不足小孩怎么补(肺气不足的孩子更容易感染这类疾病)
肺气不足小孩怎么补(肺气不足的孩子更容易感染这类疾病)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中精气充盛,肺得温养。若肾气不足,气不归元,摄纳无权,肺失温养,阳气易于耗散,上越鼻窍而为病。肾气虚鼻为肺之窍,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若肺气不足,卫表不固,膜理疏松,则风寒之邪就容易乘虚而入。肺感寒邪,肺气失宣,则鼻窍不利,因而导致过敏性鼻炎发作。肺脾气虚肺主气,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核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如若脾气虚损时,常可导致肺气的不足。肺气亏损,日久也可影响脾之运化功能。肺脾气虚,则津液停滞,并可聚而生痰,日久凝滞鼻窍而为病。
有的孩子每逢4、5月份气温回升时就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一直以为是感冒,可吃了感冒药也不见好。还有的孩子经常出现咽痒咳嗽,以为是咽喉或者肺的问题,喝各种止咳糖浆都不管用,检查以后才发现原来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
这几年,很多医院的医生都表示,本来3、4月高发的过敏性鼻炎,一到5、6月份却突然反弹,来就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有医生认为,导致夏季过敏性鼻炎反弹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空调的使用。
立夏之后气温越来越高,用空调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空调风夹杂着空调内部的灰尘颗粒,同时还会带动室内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灰尘,特别是养有猫、狗等其它动物的环境,极易成为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孩子受到霉菌和尘螨的袭击,一不小心就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尤其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过敏性鼻炎非常容易在夏季复发。
肺气虚寒
鼻为肺之窍,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若肺气不足,卫表不固,膜理疏松,则风寒之邪就容易乘虚而入。肺感寒邪,肺气失宣,则鼻窍不利,因而导致过敏性鼻炎发作。
肺脾气虚
肺主气,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核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如若脾气虚损时,常可导致肺气的不足。肺气亏损,日久也可影响脾之运化功能。肺脾气虚,则津液停滞,并可聚而生痰,日久凝滞鼻窍而为病。
肾气虚
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中精气充盛,肺得温养。若肾气不足,气不归元,摄纳无权,肺失温养,阳气易于耗散,上越鼻窍而为病。
肺气不足的时候,孩子就容易出现鼻痒、鼻干、鼻堵等等症状。而想肺气充足又全依赖于脾气的运化,否则肺气不足,影响脾之运化,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应从补肾入手,使肾气充盛,卫气从源头上得到补充,这样,肺才能得以温养,脾才能运化才不会受阻,才能防止外邪入侵,杜绝过敏发生。
影响智力,成绩差
近几年,过敏性鼻炎在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极大,是公认的继近视之后影响学生健康的又一“杀手”。据临床调查统计发现,鼻炎孩子比正常孩子成绩更差。鼻塞让他们头痛头闷,记忆力、反应力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听课。甚至很多优等生,患上鼻炎后,成绩也一落千丈。
-
影响容貌
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塞,迫使孩子张口呼吸,而长期的张口呼吸可使嘴唇变厚,牙齿向外突出,鼻梁扁平,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齐,形成“鼻炎面容”,导致容貌变丑。
-
病情发展为哮喘
若不及时控制,会引发鼻窦炎、咽炎、顽固性头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严重时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儿童可引起智力发育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长发育。在患有哮喘的孩子中,很多患儿合并患有过敏性鼻炎。
如何保护孩子阳气,来对抗过敏性鼻炎?知道了根源,那么针对过敏性鼻炎,我们就是要保护孩子的阳气来增强他的体质。那么怎么来保护孩子的阳气,增强体质?
首先,要避免风寒湿邪。
比如不要让孩子在大风中玩耍,不要在阴风中睡觉,出汗要及时擦干。孩子衣过多过少都不合适,家长可以摸摸孩子后背、脖埂子,如果是温和的,那么说明穿衣服就合适了。
还要注意孩子脚的保暖问题,现在很多孩子都光着脚丫,有的或只是穿着袜子踩地板不穿鞋,这样做都非常不好。所谓寒从脚生,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
其次,就是饮食问题。
不要给孩子吃得过饱,不要给孩子喂一些肥甘厚味不容易消化的东西,还不要孩子贪凉饮冷,给孩子吃酸奶、冰棍、凉茶等。
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建议不要让他在睡觉前喝奶吃东西,这样容易加重孩子的脾胃负担,最终伤害脾胃。
第三,要避免抗生素,清热药物的过多使用问题。
临床上往往针对过敏性鼻炎有些医生给孩子使用了清热解毒的中药,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等等,这样可能会暂时地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一些症状,但往往使这个病情反复甚至有可能会加重。
第四,生活护理上还包括,让孩子不要过晚地睡觉,不要熬夜。建议在学龄前的儿童晚上八九点钟入睡为最佳时间。
最后,就是锻炼身体的问题,多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来增强体质,最终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更多孩子成长问题,请看以下内容:
5-8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3岁内孩子父母需注意了,赶紧预防
孩子厌食、消瘦、不长肉,中医师调理有妙方
90%孩子的肥胖问题都出在这里,父母要注意了,这样处理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