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关于天花的人体实验:康熙曾做天花病毒试验 最后死了4人
康熙关于天花的人体实验:康熙曾做天花病毒试验 最后死了4人在第一次接种了一定数量的天花病毒后,有13个宫女得上了天花;后来康熙又下令在剩下的17个人中注入了更多数量的病毒,后来又有8个人得了天花,就这样一直增加数量,并一直实验,到了最后30人中有21人患天花。这些宫女都是没有得过天花,而且年龄都在16岁以下的,康熙派人给她们接种了天花病毒,且每个人注入的数量都不同,保持她们在皇宫中隔离、生存的生活环境相同,这种做法类似于现代的“变量实验法”。可谁敢尝试呢,尤其这种方法还需要亲自接触到感染的病人,虽然此时方法有人提出了,可满朝遍野却无人敢勇于尝试,此时康熙帝却出声同意了,并找来了三十名宫女。当时很多人都不敢尝试这个办法,但康熙在知道了这个办法后,却决定勇敢尝试。他选来了三十名宫女,开始了这个实验。
康熙皇帝规定,以后蒙、藏、回、维等上层的贵族想要觐见皇帝,可以在每年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场秋狩,即可以觐见皇上了。
由此可见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立也并非是康熙为了单纯的享乐,聪明的康熙帝考虑到了病毒难以适应夏日高温的特点,利用此降低了传染天花的可能性。
可这只是解决了满洲人入关后,蒙古各部入觐制度的问题,此时民间依然流传着可怕的天花,康熙帝年幼、体弱的皇子们依然面临着天花的威胁。
当时,在康熙帝广泛的征集下,有一个人提出了可以用以毒攻毒的办法,将得天花的病人脓包里面的脓液,提取出一定的数量,再放进正常人的体内,以此就可以产生出对天花的抗体。
可谁敢尝试呢,尤其这种方法还需要亲自接触到感染的病人,虽然此时方法有人提出了,可满朝遍野却无人敢勇于尝试,此时康熙帝却出声同意了,并找来了三十名宫女。
当时很多人都不敢尝试这个办法,但康熙在知道了这个办法后,却决定勇敢尝试。
他选来了三十名宫女,开始了这个实验。
这些宫女都是没有得过天花,而且年龄都在16岁以下的,康熙派人给她们接种了天花病毒,且每个人注入的数量都不同,保持她们在皇宫中隔离、生存的生活环境相同,这种做法类似于现代的“变量实验法”。
在第一次接种了一定数量的天花病毒后,有13个宫女得上了天花;后来康熙又下令在剩下的17个人中注入了更多数量的病毒,后来又有8个人得了天花,就这样一直增加数量,并一直实验,到了最后30人中有21人患天花。
然后康熙就根据这30个宫女的实验数据,召集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反复实验。
康熙十七年,此时正是史上知名的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关头,5岁的胤礽却不幸感染了天花;这个儿子就是后来被废、但一直深得康熙宠爱的皇太子。
前线战报连连,原本勤勉的康熙日日夜夜都在处理繁忙的朝政和奏折,但在得知爱子患天花后,康熙皇帝丢下了政务,几乎是日夜陪在胤礽身边,连续十二天都没有批阅奏折。
一直到了最后,康熙用千人的生命换来了真正的疫苗。
这个疫苗就是熟苗,将苗养大选炼,反复经过七次,然后再给健康的人使用,这样就成功了,虽然这个过程十分痛苦,但最终还是将天花成功预防,并造福了全国的百姓。
湖北候选知县傅为傅为格用民间种痘之术,也就是“人痘法”,而被康熙帝奖励治疗太子有功,被破格提升为武昌通判,他也成为了后来天花防治史的关键人物。
这种“人痘法”与后期从外国传入到中国境内的“牛痘法”不同,这种方法是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以达到保留免疫抗原、降低疫苗毒性的目的,因此也被称作“熟苗法”。
它与现代疫苗法不同的的一点在于,现代疫苗是采用动物代替人体进行接种培养,而“熟苗法”则是用人。
传说这最初始的一批,三十名宫女中共有四名宫女因为感染天花而死亡,而“熟苗”法的推出,自然是经过了先后数十次的试验和研究,为了确保试验成果正确无误,试验进行了数年,前后更是征集了千百名宫女,涉及了千人的性命。
为了推广预防天花的方法,康熙皇帝率先示范,首先是在皇宫中推广痘疫苗法,给自己的皇子皇孙种痘。
康熙帝曾写道,在熟痘法推出之初,人们多畏惧出痘,现在有了种痘法,为了推广,他只能让自己的子女亲自种痘、出痘,才能证明种痘法的功效。
为了庆祝爱子痊愈,康熙帝还特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祭天颁诏,大规模推行天花预防工作,并把它推广实施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
备受争议的实验,造福后世的实验
即使是在古代的宫廷中,虽然贵族的医疗条件已经要比平头百姓的好太多,但是在宫廷中很多新生儿、已经长到十多岁的少年,也会因为得天花而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