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重度青春痘可选用的基础治疗方案(不了解青春痘的分级)

重度青春痘可选用的基础治疗方案(不了解青春痘的分级)过氧化苯甲酰:炎性痤疮首选外用抗菌药物,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 A 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导致全反式维 A 酸失活,二者联合使用时需分时段外用。维A酸类药物(妊娠起初3个月内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可单独用于轻度痤疮的首选用药,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其次,轻度及轻中度痤疮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温馨提示:痤疮用药应在专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治疗轻中度痤疮的外用药物:

#药事健康超能团#

痤疮是一种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好发于好发于青春期,习惯上称之为“青春痘”。 研究发现超过 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青春痘”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不得不感叹“青春不在,青春痘却还在......”

那长了青春痘该如何用药呢?

首选,您需要对自己的青春痘进行分级(见下表),为的是整明白自己的痘痘到底是青铜还是王者(建议咨询专科医生)。

重度青春痘可选用的基础治疗方案(不了解青春痘的分级)(1)

其次,轻度及轻中度痤疮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温馨提示:痤疮用药应在专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重度青春痘可选用的基础治疗方案(不了解青春痘的分级)(2)

治疗轻中度痤疮的外用药物:

维A酸类药物(妊娠起初3个月内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可单独用于轻度痤疮的首选用药,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

过氧化苯甲酰:炎性痤疮首选外用抗菌药物,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 A 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导致全反式维 A 酸失活,二者联合使用时需分时段外用。

外用抗生素: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可用于痤疮的治疗,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氯洁霉素及夫西地酸等。通常不推荐作为抗菌药物的首选,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外用维 A酸类或者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重度青春痘可选用的基础治疗方案(不了解青春痘的分级)(3)

其他外用药物:

壬二酸、氨苯砜、二硫化硒、硫磺和水杨酸等药物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 抗炎或者轻微剥脱作用, 临床上也可作为痤疮外用药物治疗的备选。

轻中度痤疮可以采用外用药物联合,单独外用药物通常通常只作用于痤疮4个主要发病环节的 1~2 个,而联合使用可以将其作用环节增加到 2~3 个,目前有外用维 A 酸类、抗生素类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多种药物联合的外用复方制剂可供选择,可以增加药物疗效。

中重度痤疮通常选择系统药物与外用药物的联合及药物与物理化学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等。

痤疮的系统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四环素类药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时,可考虑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代替。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及中度痤疮外用 治疗效果不佳的备选治疗方法; ②炎症反应严重的重度痤疮患者早期可先使用抗菌药物,再序贯使用口服维A酸类药,或维A药酸类药疗效不明显时可改用抗菌药物治疗; 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早期治疗。

口服维A酸类药物(禁止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妇女!):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从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 4 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唯一的口服药物,首选异维 A 酸。常可导致皮肤黏膜干燥,建议配合皮肤屏障修复剂使用。

激素治疗:

抗雄激素治疗,适用于女性!常用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螺内酯及胰岛素增敏剂等。

糖皮质激素: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 适用于重度炎性痤疮的早期治疗,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建议找专科中医诊治。

除此之外,物理与化学治疗主要包括光动力、红蓝光、激光与光子治疗、化学剥脱治疗等,作为痤疮辅助或替代治疗以及痤疮后遗症处理的选择。

重度青春痘可选用的基础治疗方案(不了解青春痘的分级)(4)

最后,良好的习惯是永久不变的话题:

①生活规律,避免熬夜。②痤疮患者应避免吃高糖、高脂、奶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少饮碳酸类饮料,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③避免长时间日晒,尽量不用粉质类化妆品。④注意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消除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⑤保持消化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鞠强.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9 48(09):583-588.

[2] 王玮蓁 曾宪玉.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 16(04):382-384.

[3] Fan Y Hao F Wang W et al.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ob- servational study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the genotypes of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isolated from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ne vulgaris[J]. J Dermatol 2016 43(4): 406-413.

作者:颜丹萍 马频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药事网成员

药事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药事健康——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药事网"官方账号,中国药师头条号媒体矩阵母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