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小姑娘打肌肉针疼哭了(小学生扎针治疗哭成泪人)
六岁小姑娘打肌肉针疼哭了(小学生扎针治疗哭成泪人)9月12日 医生范国林正在给患者治疗 “他从小就怕打针 要两个人才拉得到。”妈妈说。 医生不惜自扎手背安抚“不会疼” 杨杨落枕了 连续两天没有好转 一动就疼 只能歪着脖子上课。为了看黑板不那么歪 老师还把他调到教室中间的位置。 为了治病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 杨杨来到当地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我们考虑做手法复位 但是效果可能不好 (所以)需要扎超微小针刀 见效更快 不耽误学习。但小朋友比较抗拒 确实比其他针灸要疼一点。”该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主任范国林为杨杨坐诊 当他拿出足足有10cm长的小针刀时 加之陌生的环境 杨杨在病床上哭成了泪人。
红星新闻消息,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实验小学10岁的杨杨 近日写了一篇题为《我最敬佩的人》的开学作文 用稚嫩而真诚的语言 点赞为他看病的医生。原来 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范国林医生为了安抚哭成小泪人的杨杨 不惜自扎一针。
作文原文
落枕孩子畏惧扎针治疗
医生不惜自扎手背安抚“不会疼”
杨杨落枕了 连续两天没有好转 一动就疼 只能歪着脖子上课。为了看黑板不那么歪 老师还把他调到教室中间的位置。
为了治病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 杨杨来到当地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我们考虑做手法复位 但是效果可能不好 (所以)需要扎超微小针刀 见效更快 不耽误学习。但小朋友比较抗拒 确实比其他针灸要疼一点。”该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主任范国林为杨杨坐诊 当他拿出足足有10cm长的小针刀时 加之陌生的环境 杨杨在病床上哭成了泪人。
“他从小就怕打针 要两个人才拉得到。”妈妈说。
9月12日 医生范国林正在给患者治疗
“这针看起来吓人 但是它特别听我的话 轻轻打下去 一会儿你就会好很多。”范国林于是开始安抚杨杨 为了让他不那么害怕 范国林对准自己手背的合谷穴 一针扎了下去 那是一个对疼痛很敏感的部位 “我自己扎一针 你看 不会疼。”
在范国林和其他医护人员的鼓励下 杨杨恢复平静 愿意接受扎针。范国林在杨杨的后颈部位扎了三针 一边扎一边讲解针灸的知识 虽然很疼 但杨杨勇敢地坚持了下来
扎完后 杨杨告诉范国林:“谢谢你 范叔叔 我感觉好多啦!”第二天 杨杨又高兴地来复诊。
小朋友写作文
赞医生叔叔“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希望”
近日 这次经历 被杨杨写进了题为《我最敬佩的人》的作文里。他写道:“‘跳针(超微小针刀)’可不是会跳舞的针 也不是让患者跳动的针 而是引起经络跳动的针。这种针比普通的银针更粗、更长 可以深入皮下 够到经络……”
作文的最后 杨杨点赞范国林:“看!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一个给他人带来希望和幸福的人。”
红星新闻采访杨杨时 回忆当时 他还眼眶一红 “原先我不敢扎 他还在自己的手背上扎针给我看。”
这篇作文刚打草稿时 杨杨的妈妈就拍照发给了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看到 我很感动 这种表扬相比评职称、拿优秀 体会很不一样。”范国林说 基层医疗机构以看小病为主 平时面对的更多是中老年人 “但是能给小朋友做榜样 让他钦佩这种职业 让我感到很欣慰。”
职工微信群里 全中心的医护都被杨杨的作文感动 中心主任万敏说:“孩子最纯真的感受 最朴实的语言 是激励我们一直坚守在生命第一线上最强大的动力。”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 范国林从2012年开始主持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的工作 七年时间 他把只有8个床位的康复科 带领成现在每日住院45人次的“明星科室”。
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王拓 摄影记者 王勤
原标题:医生自扎一针安抚他 10岁小学生写作文赞“最敬佩的人”
编辑:马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