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利什曼病的诊断依据(看看这例内脏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的诊断依据(看看这例内脏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的治疗本病主要由白蛉传播,我国主要为中华白蛉,在山区流行区的贮存宿主为犬,不论年龄和性别均可感染本病,但以 10 岁以下儿童较易受到感染。 患者开始接受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在1个月后的随访中,发热、腹痛和疲劳已经消退,体格检查显示脾肿大消退。 利什曼病利什曼病(俗称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此病分为皮肤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及黏膜皮肤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的诊断依据(看看这例内脏利什曼病)(1)

先看一则发表于NEJM上的病例。

患者男,49岁,既往体健,因发热、腹痛、疲劳5个月以及无意识的体重减轻15kg而就诊于急诊。

体格检查显示,肝脾脏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米2040/mm3(参考范围为4000-10000),血红蛋白水平为9.2 g/dL(参考范围为14.0-18.0),血小板计数为50000/mm3(参考范围为140000-400000)。血培养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

腹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证实存在肝脏肿大和脾脏明显增大(如图A所示)。骨髓抽吸物的检查显示无鞭毛体,每个都具有细胞核(如图B蓝色箭头所示)和动基体(如图B红色箭头所示)。这是利什曼病的典型表现,并且骨髓抽吸物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查确诊。

利什曼病的诊断依据(看看这例内脏利什曼病)(2)

患者开始接受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在1个月后的随访中,发热、腹痛和疲劳已经消退,体格检查显示脾肿大消退。

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俗称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此病分为皮肤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及黏膜皮肤利什曼病。

本病主要由白蛉传播,我国主要为中华白蛉,在山区流行区的贮存宿主为犬,不论年龄和性别均可感染本病,但以 10 岁以下儿童较易受到感染。

内脏利什曼病的治疗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和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ASTMH)的治疗建议:

1. 伴有临床表现的 VL,建议给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 VL,建议密切观察,通常在出现临床表现时才考虑治疗(中质量证据)。

2. 治疗 VL 推荐选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FDA 批准的用法用量:第 1~5 天、14、21 天静脉给予 3 mg/kg/d,总剂量为 21 mg/kg(高质量证据)。

3. 对于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VL ,若年龄 ≥ 12 岁,体重 ≥ 30 kg,非妊娠或哺乳,可以口服米替福新 2.5 mg/kg/d,最大剂量为 150 mg,分三次服用,治疗 28 天(中质量证据)。

4. 对于不能耐受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或米替福新的患者,可以选用五价锑 20 mg/kg/d ,静注或肌注,治疗 28 天。除外脂质体诱导的类过敏反应,不推荐有应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禁忌或应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后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的患者换用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高质量证据)。

5. 对于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疗效欠佳的 VL 患者,可以考虑调整药物或增大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剂量或延长疗效(低质量证据)。

6. 对于米替福新或五价锑疗效欠佳者,可以给予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或其他替代药物(低质量证据)。

7. 对于初始治疗疗效较好,随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应选用其他替代药物或延长原有治疗药物的使用疗程。若初始治疗药物为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可以考虑增大给药剂量(低质量证据)。

参考

[1]Giuseppe G. Loscocco et al.Visceral Leishmaniasis.N Engl J Med 2019; 380:379.

[2]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eishmaniasi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ASTMH).Am J Trop Med Hyg. 2016 Dec 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