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封老师40多岁,家住江北,和妻子儿子儿媳同住两室一厅。封老师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也不让别人把自己当病人。看记者也叫自己老师,他赶紧说:“快别叫我老师,我就是一个农民工。”“我就是一个农民工……”只选择了最基础的治疗。3年里,他对于柴秀娟来说已经不是一位单纯的患者,更像是一位“生命导师”。“他直面死亡的态度可以给很多患者带来活下去的勇气”,而他对自己生命的探索,在柴秀娟看来,更是一个“用医学解释不了的奇迹”。封老师是哪的人?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1)

每月20日,省医院南岗院区消化一科护士长柴秀娟作为缓和治疗团队的一员,都会精选一兜红红的苹果,去探望一位癌症患者,“希望他平平安安”↓↓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2)

这位患者,

大家管他叫封老师,

他患胆管癌,

只选择了最基础的治疗。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3)

3年里,他对于柴秀娟来说已经不是一位单纯的患者,更像是一位“生命导师”。“他直面死亡的态度可以给很多患者带来活下去的勇气”,而他对自己生命的探索,在柴秀娟看来,更是一个“用医学解释不了的奇迹”。

封老师是哪的人?

“我就是一个农民工……”

封老师40多岁,家住江北,和妻子儿子儿媳同住两室一厅。封老师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也不让别人把自己当病人。看记者也叫自己老师,他赶紧说:“快别叫我老师,我就是一个农民工。”

封老师说自己来自河北农村,上世纪90年代就来哈尔滨干装修,凡是能想到的工种都难不倒他。这间房子的装修,全是他自己完成的,从衣柜到橱柜,都是自己切割,自己安装,很多都是生病后完成的。

见到有人来做客,封老师十分高兴,他说:“我特别感谢老天给我三年时间,让我完成心愿。”患病三年,他还完房贷,看到了儿子结婚,如今儿媳怀孕5个月,去年他还登了泰山,从山脚一直攀到了山顶。

怎么发现患癌的?

“如果自己日子不多了,为什么还不放过家人?”

2015年,封老师看到自己小便颜色不对,像豆油,以为是上火的原因。之后他见不得油腻,越来越乏力,旁人都说他脸发黄,让他去医院看看。经多家医院确诊,封老师患了胆管癌,晚期。

儿子不相信,“爹,你就是累病的,我得给你看病。”儿子拿着父亲的病历挨个医院找专家,问完外科问内科,可是医生都表示没有太大治愈率。

摆在封老师面前的是两个选择:

  • 一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

  • 二是回家。

在医院,封老师了解到,自己这个病是医学上的难题,很多患者尝试了各种手段,但最终都没活过一年。封老师不想那样,“如果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折磨自己,为什么还不放过家人?”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4)

可封老师家人都想卖房子救命。封老师坚决反对,“这是我能给你们娘俩留下的唯一的东西,如果我走了,你们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当时封老师刚刚用全部积蓄在哈市购买了新房,还差27万房贷没还完。

当时柴秀娟也觉得封老师这样做有些可惜,但封老师一句话让她肃然起敬,“我不能把孩子像豆芽似的一按到底,以后都抬不起头来,我走了,他们咋过?”

他真的能直面生死……

只接了一个引流管,就回家了。

封老师只接了一个引流管,就回家了。科主任没见过这样的患者,“不治疗,你就无法摆脱这根引流管了,带着它难受不说,也不好看啊。”

封老师回答得特别实在:

  • “我们没有那么多应酬,我的生活很简单,不用顾及面子。”

如今,封老师的头上依然缠着那根引流管,从胆开始,经过整个消化道,最终从鼻子里出来,这根管帮助封老师将无法自行排出的胆汁引到挂在裤兜上的袋子里。

护士说,一般患者无法忍受这根管,很遭罪,常常会发生脱落要重插一次,但是封老师这根管就像长到了他的身体里,如今他脸部固定的胶布都不用,直接将管子从额头上绕一圈,别在耳朵后面,“从没掉过”。

在柴秀娟看来,他是接受了这根管,接受了自己的病,毫不抗拒,所以不掉。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5)

在妻子的眼中,封老师坚决不治疗有两个原因,除了他有担当,不想连累妻儿,还有就是他真的能直面生死。

从患病开始,封老师从未说过一句“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这么不公平”的话,反而总是劝家人开心点。

面对死亡,封老师像英勇的战士:

“怕死就不死了?怕,该来的还得来。谁也活不到150岁,也许我的生命短一点,所以我更要珍惜活着的这些天。”

封老师每天早上都拉着妻子到家附近的操场去跑两圈,然后回家做饭,打扫房间。身体不难受的时候,还会出去找点活干,在他生病之后,一年还能赚3万多块钱补贴家用。

找到和疾病相处的方式!

从封老师身上获得能量……

去年,封老师的状态特别不好,他先后去医院看了4次,但没有太好的治疗方式,封老师没有住院很久。那一阵,他胆囊的位置鼓出来一个包,形成了一个脓腔,这让他浑身乏力,躺在床上连挪动一下都办不到,饭也吃不下,整个人瘦成了皮包骨。那时,妻子已经买好了衣服,他知道。

眼见腹部的疙瘩越来越大,越来越痛,连衣服碰一下都钻心的疼,他认为自己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这疙瘩就像一个大火疖子,一旦熟了,脓流出来,就好了,“痛则不通”,只要通了,病就好了;还有一个结果,可能自己真的要解脱了。

患病两年多,

家里一直是他在打理,

担心突然走了,

妻子束手无策,

封老师把什么东西放在哪,

卡号密码,

甚至连微信转账密码

都写在了本子上,

交给了妻子。

2018年12月10日,那个疙瘩破了,封老师用手把脓挤了出来。没想到,这脓一出来,饭量见长,还有了食欲,精神头也好了不少,一个月,胖了10斤。

柴秀娟认为:

也许是我们现在对疾病干预太多,以至于抑制了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而封老师是个例外。也许,这只是他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但是封老师对生活乐观、对死亡无畏的态度,无疑是帮助他战胜病魔的重要因素。

柴秀娟感觉每一次家访,

从封老师身上获得的能量

比自己给予对方的更多

↓↓

“见过太多的患者,

因惧怕死亡,

本就不多的日子让自己一折腾,

过得慌张、走得痛苦。”

柴秀娟打算建立一个患友群,把因疾病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召集在一起,让封老师帮助他们点亮人生的下半程,“不是劝他们远离医院,放弃治疗,而是要理智地选择活下去的方式,找到和疾病相处的方式,找回生活的勇气”。

26岁小伙癌症晚期(哈尔滨男子癌症晚期选择回家)(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