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人通过跑步治好了肺癌吗(患者千里迢迢赶来)

有人通过跑步治好了肺癌吗(患者千里迢迢赶来)“患者是医生最生动的‘教材’,要学会从细节找问题。”周彩存说,有的患者病情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埋藏着隐患。比如,免疫疗法是治疗肿瘤热门手段,但万一患者自身存在免疫疾病,若不摸清情况,免疫疗法极有可能让患者面临生命风险。一位患者走进诊室,霎时间小小的空间内充满了臭味,“一闻就知道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出现肺脓肿。”短短几秒,尚未开口,周彩存心中对患者病情有了大概了解。之后的检验报告果然证实了他的预测。做有益于病人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他始终在用自己的坚持守护医者仁心的信仰。医生要学会在细节中找问题周彩存看门诊,讲究快、准、狠,这背后的核心是,会看、会听、会问、会闻。

有人通过跑步治好了肺癌吗(患者千里迢迢赶来)(1)

周一上午7点20,统一开诊时间未到,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的诊室已忙碌起来。

周彩存看门诊有两个“坚持”:至少提早半小时开诊,极少请助手帮助。一上午,50多名患者,问病史、看片、查体、诊断、写病历、开单等诸多事项,全都自己一人搞定。他的打字速度堪比速记员,1分钟200字。

“我快一点,候诊患者就能少等一会。”很多患者凌晨四五点开始排队,就为了请大专家看一看,周彩存说,“患者带着希望,千里迢迢赶来,不能让他们失望,更不能让他们带着负面情绪离开”。

从医30多年,周彩存可谓见证了中国肺癌治疗水平的腾飞。

做有益于病人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他始终在用自己的坚持守护医者仁心的信仰。

医生要学会在细节中找问题

周彩存看门诊,讲究快、准、狠,这背后的核心是,会看、会听、会问、会闻。

一位患者走进诊室,霎时间小小的空间内充满了臭味,“一闻就知道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出现肺脓肿。”短短几秒,尚未开口,周彩存心中对患者病情有了大概了解。之后的检验报告果然证实了他的预测。

“患者是医生最生动的‘教材’,要学会从细节找问题。”周彩存说,有的患者病情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埋藏着隐患。比如,免疫疗法是治疗肿瘤热门手段,但万一患者自身存在免疫疾病,若不摸清情况,免疫疗法极有可能让患者面临生命风险。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周彩存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会看病、能治病是最基本的,“当个好医生,必须常怀悲悯之心”。

有人通过跑步治好了肺癌吗(患者千里迢迢赶来)(2)

抗癌是持久战,当现代医疗技术将肺癌慢慢变成“慢性病”时,患者就必须用昂贵的药费来延续生命。

“有的患者一进诊室,就能看出营养不良,很容易推断出家庭情况。”面对这样的患者,周彩存往往会多长个心眼,开药推荐治疗都要有所衡量,是不是必需的,能不能再省一点?有时,他还会留意多中心临床试验,推荐条件合适的患者入组。

遇到来自偏远地区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周彩存则倾向于开具极其细致的诊疗方案,这样患者不必两地奔波,只需到当地县医院治疗便可,“我常常跟他们说,有困难再到上海,我也可以给你远程指导”。

将科学治疗理念传播出去

1999年,到上海市肺科医院就职之前,周彩存已是安徽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呼吸科副教授。转战其他城市,重新开始,是因为一次次看诊过程中的痛心疾首。

周彩存说,自己还是名“小医生”时,曾遇到过一位老太太,爱抽烟,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化疗一个周期后,癌细胞消失了。老太太回到县医院,不想当地医生看了片子后,告诉她,“你不是肺癌,之前的医生诊断错了。”老太太不肯再相信周彩存,不久癌细胞又重新长了出来。

彼时,周彩存有个明显的感受,大众对肺癌认识不清,不光是患者,甚至连一些县医院、地级市医院的医生对肺癌都认识不足,“他们以为肺癌是不治之症,只能回家好吃好喝地等死。”

“一定要找个地方做肺癌临床研究!”周彩存下定了决心。对于肺癌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能否尽早确诊,至关重要。在艰难的探索下,他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并完善肺癌小标本获取方法及分子分型快速精准检测路径,初诊患者从入院到初步确诊只需四个工作日,显著快于欧美国家的六周时间,这一早诊技术也被誉为“中国速度”。

2020年,周彩存团队历时10余年推出重磅成果《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肺癌整体诊疗模式,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

有人通过跑步治好了肺癌吗(患者千里迢迢赶来)(3)

肺癌疗法一步步往前走得坚实,但若想改变大众对肺癌的错误认识,必须不断向公众“喊话”。

忙碌之余,周彩存和团队始终坚持做科普、办全国性学术会议,还牵头成立“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肺癌专家委员会”。他的心愿很简单,“希望能将肺癌的精准科学治疗理念传播到全国,告诉大家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这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愈的癌症”。

每一个让医生无能为力的患者都必须去攻坚

如果说一个人的高超医术可以挽救一小部分患者,那么在科室培养一批后备力量则可挽救一批患者。

在周彩存的带领下,如今的肿瘤科已是上海市肺科医院王牌中的王牌。令人惊诧的是,他手下的“兵”,120余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仅35岁。

周彩存培养年轻人讲究“能文能武”,既要能看病,也要会动手,肺穿刺、气管镜,样样都要行。

他定下规矩,所有年轻医生必须自力更生,病人收治入院后,四天内必须把治疗前诊断全部搞清,包括病理和分子诊断等,及时让患者开始治疗。

有人通过跑步治好了肺癌吗(患者千里迢迢赶来)(4)

“你有困难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但当一名医生必须自我加压。”当学会看病之后,周彩存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学术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之所以定下看似严苛的标准,是因为周彩存明白,一双双渴求生命的眼睛都在期待着他们。

犹记得几年前,一个刚上高中的小女孩不幸得了晚期肺癌,该用的治疗手段都用了,女孩最终还是走了。

“肺癌患者中有5%到10%的患者就是任何药物都不起效,这是很大的挑战,令医生伤心和挫败。”周彩存热衷于临床研究,他深知,每一个让医生无能为力的患者,都是给医生们留下的功课,都是必须攻坚的难题。

如今体检愈发普及,很多人检出肺结节,心理压力不小。是不是能找到一种方法,一发现结节即判断这是良性还是恶性?恶性的话,致癌率是多少?很多患者使用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但效果层次不齐,其机制是什么?……

在肺癌领域,钻研得越深,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就越多,周彩存始终钻研其中,这是当医生对他而言最大的魅力所在——看着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人物小传:

周彩存: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肿瘤学系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领军人才。

曾获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首届“医德楷模”提名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