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睁眼反应评分、 运动反应评分、 语言反应评分、 GCS 总分及治疗后睁眼反应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频率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反应评分、 语言反应评分及 GCS 总分高于低频率组(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 BAEP 分级、 EEG 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频率组患者治疗后 BAEP 分级、 EEG 分级优于低频率组( P<0.05) 。 高频率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频率组( P<0.05) 。结论结果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6年 5 月—2019 年 5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 103 例, 根据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分为低频率组 49 例和高频率组 54 例。 两组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魏莲, 李妮
【 摘要】
背景
脑干损伤是导致昏迷的重要原因, 而昏迷促醒作为临床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备受关注。 目前重
复经颅磁刺激虽被证实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明显, 但关于其用于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最合适频率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16年 5 月—2019 年 5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 103 例, 根据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分为低频率组 49 例和高频率组 54 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促醒治疗, 低频率组患者采用 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高频率组患者采用 20 Hz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10 d。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分级及脑电图( EEG) 分级,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睁眼反应评分、 运动反应评分、 语言反应评分、 GCS 总分及治疗后睁眼反应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频率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反应评分、 语言反应评分及 GCS 总分高于低频率组(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 BAEP 分级、 EEG 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频率组患者治疗后 BAEP 分级、 EEG 分级优于低频率组( P<0.05) 。 高频率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频率组( P<0.05) 。
结论
与 10 Hz 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 20 Hz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更明显改善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 提高促醒效果,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家族史、 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关键词】 昏迷, 脑损伤后; 重复经颅磁刺激; 昏迷促醒; 安全性
【 中图分类号】 R 651.15 【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8-5971.2020.06.015
魏莲, 李妮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干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 28( 6) : 79-84.[ www.syxnf.net]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