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这种淡漠所导致的克隆后果,令大片艺术资产浪费得让人揪心。然而,在当下众多的回忆性文本里,我所能听到的依然是那么一种单调的声音:往事是美丽的。这种毫无个性的倾诉,使我看见其中由集体参与的矫情宣泄是如何令个人逐渐淡漠自我真实而独特的人生体验的。还是在好些年以后,当我再次重温“往事是美丽的”这诗一般的语句时,我惊愕地发现,无论如何我再也感动不起来了;我甚至觉得它只是诗人出于矫情而编造的一个美丽谎言,如果不是为了安慰自己,肯定是为了麻痹他人。为什么黎明必须要我们支付梦魇的代价?为什么在我们占有黎明之后就可以原谅梦魇的丑恶?谁又能够向我们保证我们不会在梦魇中死去而永远同黎明无缘?……太多的困惑肢解了我曾有的感动,亦让我对人们津津乐道于往事的心理产生了怀疑。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1)

文:路文彬丨 主播 郭杰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2)

我曾经为一句话感动了许久,那位历经沧桑的诗人于弥留之际细数自己心灵的累累伤痕时,依然微笑着说:“往事是美丽的。”

在他看来,无论多么漫长与可怕的梦魇,一旦结束,迎来的必将是永久而温馨的黎明;为了这黎明,梦魇的代价是值得的。

在慨叹于诗人的豁达襟怀及生命注定的多灾旅程之际,我一时无法深思诗人这句遗言究竟可以容许理性的钻头旋转多久?

还是在好些年以后,当我再次重温“往事是美丽的”这诗一般的语句时,我惊愕地发现,无论如何我再也感动不起来了;我甚至觉得它只是诗人出于矫情而编造的一个美丽谎言,如果不是为了安慰自己,肯定是为了麻痹他人。

为什么黎明必须要我们支付梦魇的代价?为什么在我们占有黎明之后就可以原谅梦魇的丑恶?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3)

谁又能够向我们保证我们不会在梦魇中死去而永远同黎明无缘?……太多的困惑肢解了我曾有的感动,亦让我对人们津津乐道于往事的心理产生了怀疑。

然而,在当下众多的回忆性文本里,我所能听到的依然是那么一种单调的声音:往事是美丽的。这种毫无个性的倾诉,使我看见其中由集体参与的矫情宣泄是如何令个人逐渐淡漠自我真实而独特的人生体验的。

这种淡漠所导致的克隆后果,令大片艺术资产浪费得让人揪心。

今天,偶然读到桑地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看上去很丑》,我蓦地感到一阵欣慰。终于有人腻烦了没完没了的合唱,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声音了。

桑地开始拒绝往事的赞歌,站在另一极的立场唱出自己的不和谐音。暂且不问这声音是否嘹亮是否动听,因为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此,而在于歌唱者的勇气。

《看上去很丑》能够证明的至少便是这点。它告诉了我们别人没有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往事并不美丽。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4)

其实,世纪末的时代背景正在为我们营造一种极其适合于怀旧的氛围,许多源于“反省”和“总结”动机的回顾,都难以拒斥怀旧情绪的诱惑,结果不知不觉在把那种种丑陋的记忆一再美化。

《看上去很丑》于此种情势下的登台,自然也要面临这种诱惑。但是,作者桑地却成功地抵抗住了。

桑地不想单从情感层面述说少年高光的成长苦难史,他有更大的野心,即试图将目光投注得更高更远,借以理清人的成长及其时代的紧密纠结关系;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目的使其得以回避其他文本所惯常把持的伤感叙述语调,从而保证了自己头脑的清醒与目光的犀利。

否则,桑地又怎么可能很好完成“往事并不美丽”的独唱壮举?

应该说,《看上去很丑》涉及的那个年代是一个绝不轻松的年代,事实上主人公高光的遭遇也着实称得上艰难。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5)

然而,桑地却刻意以一种调侃的叙述策略化解了文本可能拥有的沉重。

我想,桑地之所以相中这种叙述策略,一定不是顾忌此刻的读者在吃力的日常生活之余,实在不愿意再额外承受一份阅读的沉重;而是由于考虑到了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是快乐和自由的,即使压力再大的灾难也不能剥夺他们享受快乐和自由的决心。

一个孩子之于苦难的忍耐限度是一个成人所无法企及的,不然,他在长大成人之前就必定要遭罹夭折的命运。

高光在成长的泥淖中一面挣扎一面仍能让我们发出些许心酸的笑声,恰是从这一意义上昭示了孩子天性里的可贵品质。

依然是为了孩子的天性着想,桑地在叙述策略上保持了必要的矜持,竭力避免于情感及理性的闸口泄洪助澜。孩子就是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其情感及理性世界的维度皆是有限的。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6)

有鉴于此,小说在尾声中交代妈妈为高光的八块钱学费不得不忍受莫大的屈辱时,竟这样“轻描淡写”地叙述道:“妈妈仍然坐在大门口,木然地看着外面,大雨哗哗。

”桑地不去照顾妈妈内心的大悲大恸,却让我们听那“哗哗”的雨声,因为在桑地眼里,这种悲恸不是一个孩子可以自觉理会的悲恸,与其叫高光勉强去承担,还不如就让我们在这“哗哗”的雨声中默默体悟人生的悲凉。

桑地的选择是出于理解也是出于无奈。

成长如蜕,由孩子到成人的生长经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可能是一场有惊无险的梦魇般体验,尤其是对于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的高光而言。

可惜的是,一旦他们醒来,便往往因眩晕于黎明耀眼的光芒而将梦魇的恐怖遗忘得一干二净。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7)

桑地以《看上去很丑》命名自己的文本,就是为了提醒这么一种可怕的遗忘。

在出示高光身心上于成长历程中留下的大大小小疤痕时,他的表情充满了隐痛与不安,全然没有那位诗人在欣赏自家累累伤痕时的骄傲和炫耀。

由乐观主义理性提早预支的历史目的论结局,使诗人在得到未来的补偿时一笔勾销了过去的账本。

但桑地没这么大方,他所关注的是个体于时代中的切身性现实处境,而不是什么信念在未来时刻的必然性实现;因此,桑地只能坦率招认自己大方不起,老老实实地对我们说:“往事并不美丽。”

1999.6.21

路文彬

本篇文章原名《看上去很丑:往事并不美丽》

出自路文彬著作《被背叛的生活》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8)

本文作者简介

路文彬,作家、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你好,教授》,随笔《阅读爱情》《是谁伤害了我们的爱》《被背叛的生活》《当教育遇上电影》等。译著《女性与恶》《迷失的男孩》《动物英雄》《安琪拉的灰烬》等。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9)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10)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11)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12)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年不遇的一场瘟疫打乱了我们(比疫病更可怕的)(1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