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耳朵上有皱折就是有冠心病吗(耳褶征是冠心病先兆吗)

耳朵上有皱折就是有冠心病吗(耳褶征是冠心病先兆吗)------------总结一下就是:目前还真不能说耳褶和心脏病直接“相关”。——首先,年纪越大的人越容易出现耳褶,同时年纪越大自然也越容易患心脏病,如果就这么把耳褶和心脏病联系起来有点不合适;——有人认为这道褶和遗传、血管弹性等有关,但仍没法确认它和心脏病的直接关系;——最尴尬的是,还有研究者发现,【有些人耳垂上的褶其实根本就是睡觉压出来的】[允悲]

一场悲剧过后,“耳褶征是冠心病先兆”的说法这两天再次被翻了出来。

耳朵上有皱折就是有冠心病吗(耳褶征是冠心病先兆吗)(1)

一句话重点:临床上从未把这道褶用作筛查甚至“预测”冠心病的正式指标。说得更直白点——耳垂上的褶和心脏病的关系其实没那么确切,普通人不必过分重视。

耳朵上有皱折就是有冠心病吗(耳褶征是冠心病先兆吗)(2)

【上图】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7.03.021

所谓“耳垂皱褶征”其实就是心内科医生说的“Frank征”,是一个近50年前提出的概念,但到今天,这道褶的成因还停留在假设阶段:

——首先,年纪越大的人越容易出现耳褶,同时年纪越大自然也越容易患心脏病,如果就这么把耳褶和心脏病联系起来有点不合适;

——有人认为这道褶和遗传、血管弹性等有关,但仍没法确认它和心脏病的直接关系;

——最尴尬的是,还有研究者发现,【有些人耳垂上的褶其实根本就是睡觉压出来的】[允悲]

总结一下就是:目前还真不能说耳褶和心脏病直接“相关”。

------------

那普通人能不能把这道褶当成早期识别冠心病的指标?最好也别。

这里得科普一个概念,就是检查的【特异度】。在现实世界里,疾病的筛查指标是一个慎之又慎的东西,如果说“灵敏度”代表了一种检查方法“不漏过坏人”的能力,那“特异度”看重的就是“不冤枉好人”。

如果一项指标的特异度不高,就会有大量健康人被误认为患病——也就是所谓的“假阳性”,俗称误诊。

我们现在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就拥有相当高的特异度水平,否则试想一下,假若大量未感染者被误报为核酸阳性,将是多么大的一场混乱。

可惜,把“耳褶”作为冠心病的标志就是一种特异度相当低的方法。在比较大的研究里,这个方法的特异度是67%;而在国内近年的某些研究里,这个数字甚至低到了32%。

耳朵上有皱折就是有冠心病吗(耳褶征是冠心病先兆吗)(3)

结合当前国内冠心病的患病率,做一个简单的估算就能发现一个更尴尬的事实——

“耳垂上有褶”的人里绝大多数都是没病的。那些让人担心的耳垂,很可能是“被冤枉的好人”。

-----------

假阳性意味着无谓的后续检查和心理负担,意味着耗费金钱和医疗资源,还有人反而会因为没有那道褶就放松了警惕——可看耳垂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也只有62%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预防医学界反对一味扩大体检项目,呼吁把那些不靠谱的检查从套餐里拿下来。

关心他人的人,心里都有一朵小红花。不过,我们都得找到好的方法。医学对耳褶征的研究已经转为把它当成一项“辅助指标”,和它比起来,年龄、超重、“三高”、烟酒才是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素。

对没有症状的人来说,减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尽量戒烟戒酒,就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

而一旦有过胸闷胸痛心悸,别管什么褶不褶,直接去心内科就诊,那时候医生开出来的检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预防从不是一味贪早求全,医学的首要原则,其实应该是“不伤害”。

------------

ref:

1. 郭宇超. 耳垂皱褶征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003):295-297.

2. 冯静 邹爱春 潘黎明 等. 不同临床评分结合耳褶征对于预测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 06:67-70.

3. Elliott WJ.Ear lobe cr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1,000 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Med,1983,75:1024—1032.

4. Sapira JD.Earlobe creases and macrophage receptors.South Med J,l991.84:537—538.

5. Shoenfeld Y,Mor R,W einberger A,et a1.Diagonal ear lobe crease and

coronary risk factors.J Am Geriatr Soc.1980.28:184—187.

6.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要点解读[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 25(05):401-410.

作者: 微博@十足目透明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