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绒毛膜癌脑转移4例分析:左心房粘液瘤脑转移误诊1例

绒毛膜癌脑转移4例分析:左心房粘液瘤脑转移误诊1例心房粘液瘤脑转移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于粘液瘤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并且比其他肿瘤对血管的侵袭性更强,当粘液瘤细胞通过血液进入颅内血管后,仍存在生物活性,通过破坏动脉壁而在动脉内膜下增生,最终侵透整个血管层扩散到脑组织,心房粘液瘤相关脑血管病变除脑梗塞、脑实质转移瘤外,还包括动脉瘤及微出血。心房粘液瘤是最常见于左心房的良性肿瘤,约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80%,起源于多潜能心内膜下间充质细胞。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心房黏液瘤多呈结节状、质柔软,表面光滑、有绒毛或不规则,肿瘤细胞可以脱落,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由于栓塞引起的缺血性脑梗死。心房粘液瘤发生脑转移较罕见,仅Rose等报道20例,其中12例只出现脑转移,其余合并骨、肌肉或肺转移等。MRI诊断:左额叶海绵状血管瘤。术中所见:于骨窗见脑皮层明显黄染,循黄染皮层边缘切开皮层,见皮层下脑组织也明显黄染,循黄染脑组织逐渐分离并切除肿瘤,中间一支粗大引流静

作者:邴雨,苗延巍,陈欢欢,姜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蔡兆诚,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迟跃允,营口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病例女,49岁,以“突发头痛伴肢体抽搐4小时”入院,既往左心房粘液瘤术后2年,现无心脏不适感。查体: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反射正常,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Kerning征、Brudzinski征均阴性。四肢肌力均为Ⅴ级,肌张力正常无增高,病理反射阴性。心前区无隆起,心尖部搏动位置正常,心尖部无震颤、无摩擦感。

头部CT平扫:左额叶灰白质交界区可见高密度影,大小3.5cm×2.4cm,CT值约69HU,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小点状低密度影,其边界尚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环绕(图1)。CT诊断:左额叶出血,建议MRI进一步详查除外脑血管畸形。头部MRI检查:左额叶见类圆形病灶,大小3.4cm×2.5cm,T1WI呈中心低信号、外周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内混杂点状稍高信号,周边可见片状T2WI高信号,增强后病灶边缘见轻度强化,贴近病变边缘近脑表面侧可见一明显强化血管影,DWI示病灶呈低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图2~7)。

绒毛膜癌脑转移4例分析:左心房粘液瘤脑转移误诊1例(1)

绒毛膜癌脑转移4例分析:左心房粘液瘤脑转移误诊1例(2)

图1~7CT平扫示左额叶不均匀高密度团块影,边界清晰,周围伴有低密度水肿带(图1);T1WI呈中心低信号、外周高信号(图2),T2WI呈低信号,其内混杂点状稍高信号,周边可见高信号水肿影(图3),增强后病灶边缘见轻度强化(图4),矢状位示贴近病灶边缘近脑表面侧一强化血管影(图5),DWI(b=1000)呈低信号(图6),ADC呈低信号(图7)。

MRI诊断:左额叶海绵状血管瘤。术中所见:于骨窗见脑皮层明显黄染,循黄染皮层边缘切开皮层,见皮层下脑组织也明显黄染,循黄染脑组织逐渐分离并切除肿瘤,中间一支粗大引流静脉于肿瘤深部。光镜所见:送检组织明显局灶出血状,其内可见疏松粘液背景上有星形梭形细胞及小血管组织(图8)。病理诊断:(左额叶)送检组织示心脏粘液瘤转移伴出血。

绒毛膜癌脑转移4例分析:左心房粘液瘤脑转移误诊1例(3)

图8病变组织病理学图像(HE)。

讨论

心房粘液瘤是最常见于左心房的良性肿瘤,约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80%,起源于多潜能心内膜下间充质细胞。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心房黏液瘤多呈结节状、质柔软,表面光滑、有绒毛或不规则,肿瘤细胞可以脱落,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由于栓塞引起的缺血性脑梗死。心房粘液瘤发生脑转移较罕见,仅Rose等报道20例,其中12例只出现脑转移,其余合并骨、肌肉或肺转移等。

心房粘液瘤脑转移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于粘液瘤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并且比其他肿瘤对血管的侵袭性更强,当粘液瘤细胞通过血液进入颅内血管后,仍存在生物活性,通过破坏动脉壁而在动脉内膜下增生,最终侵透整个血管层扩散到脑组织,心房粘液瘤相关脑血管病变除脑梗塞、脑实质转移瘤外,还包括动脉瘤及微出血。

心房粘液瘤脑转移影像表现可总结为:颅内多发占位病灶,幕上、幕下均可受累,病变大小不一,不同时期MRI信号不同,病灶多为出血性,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周围伴水肿,幕上病变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强化,SWI序列呈低信号。

本病例为左额叶皮髓质交界区单发病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

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T2WI和T1WI呈“爆米花”样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由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形成的环状低信号,周围无水肿带,增强后可见不均匀斑点状强化;CT明显密度不均匀,甚至可见钙化。

②自发脑出血: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丘脑区、脑干等,脑灰白质交界区较少见,血肿占位效应明显,CT密度较均匀,短期内多有密度和体积变化;而MRI信号随血肿病程时间不同,信号特点也逐渐变化。

③高级别胶质瘤:病变占位效应明显,可跨越中线,周围可见明显“指套样”水肿,由于合并出血T1WI可呈现高信号,但其增强后可见明显“花环状”或“结节状”强化。

综上所述,心房粘液瘤脑转移发病率低,易出现误诊,当患者有心房粘液瘤病史伴发颅内病变,应该考虑到是否发生转移。

来源:邴雨 苗延巍 陈欢欢 姜健 蔡兆诚 迟跃允.左心房粘液瘤脑转移误诊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1 32(01):68-6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