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大学珞珈印记: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建校初期的两个

武汉大学珞珈印记: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建校初期的两个写到这里,本文差不多可以结束了。不过,就笔者个人而言,在最近十多年的工作与生活中,居然也非常神奇地多次与“11月28日”这个日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倒也可以再分享一二。这么说来,胡适当年在美国友人面前对武汉大学的高度称赞,在经过新闻媒体的传播之后,不仅对于提高武汉大学的社会声誉极有效果,甚至还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招生宣传的绝好广告,对于吸引众多优秀学生报考武汉大学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名人效应”,进而深深地影响到了不少青年学子一生的命运。而所有这一切,都始于胡适1932年秋天的那次令他印象深刻、观感良好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之行。1947年10月31日,在国立武汉大学19周年校庆大会上,时任校长周鲠生也在其报告中提到了这件事,他指出:学界上对于本校最有认识的,要推胡适先生。他认为武汉大学珞珈山校舍设备是国内最值得称许和赞助之一个新建设。他曾经对一位在北平的美国朋友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

1932年底,胡适访问武汉大学期间,在武大招待所(听松庐)前与部分教职员的合影,前排左四为胡适,左三(刘秉麟)身后为王世杰,右一为刘赜,右二为袁昌英,右三为凌叔华,右四为苏雪林

1932年秋天的这次武大之行,给胡适留下了非常深刻和美好的印象,正如他自己在当年11月28日的日记中所言,“看这种建设,使我们精神一振,使我们感觉中国事尚可为”。从此以后,他只要与他人谈到武大,便赞不绝口,极力向对方宣扬武汉大学的建设成就。

1933年12月11日,武大文学院院长陈源在学校“总理纪念周”上作了题为《读书与环境》的演讲,在结尾处特别提到:

我们学校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时期中,创造出这个环境来,不可不说是一种异数。怪不得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问胡适之先生中国究竟进步没有,胡先生说“你去武昌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这一种改造环境的精神,希望各同学能够推广到各处去。

1947年10月31日,在国立武汉大学19周年校庆大会上,时任校长周鲠生也在其报告中提到了这件事,他指出:

学界上对于本校最有认识的,要推胡适先生。他认为武汉大学珞珈山校舍设备是国内最值得称许和赞助之一个新建设。他曾经对一位在北平的美国朋友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可以去到武昌看看珞珈山武汉大学。那位朋友有一年果然来到本校参观了。胡先生在许多地方帮助本校,如关于战前中美基金会的捐助;最近李民基金会的奖学金,他为本校说话最有力。最大的帮助,还在他不断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友谊的批评。

由此可见,在胡适眼中,武汉大学当时在武昌珞珈山所进行的气势恢弘、规模浩大的新校舍建设,已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和象征,以致于他一有机会便要向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推介。而作为一介社会名流,胡适的很多谈话也经常会见诸报端。1933年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史学系就读的湖南学生施应霆,在半个世纪过后,曾专门撰文一篇,讲述了自己当年“选定武大作为报考唯一对象”的六大原因,其中第六条便是“胡适之先生的引导”——“读高三时,在报纸上看到胡适先生对外国友人谈话:‘你们要问中国有没有进步?去看看武汉大学就知道了’。谢谢胡博士,你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而对于自己在胡适先生的“引导”下所作出的这个“正确的选择”,他认为,这给他“带来一生的幸福”

这么说来,胡适当年在美国友人面前对武汉大学的高度称赞,在经过新闻媒体的传播之后,不仅对于提高武汉大学的社会声誉极有效果,甚至还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招生宣传的绝好广告,对于吸引众多优秀学生报考武汉大学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名人效应”,进而深深地影响到了不少青年学子一生的命运。而所有这一切,都始于胡适1932年秋天的那次令他印象深刻、观感良好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之行。

写到这里,本文差不多可以结束了。不过,就笔者个人而言,在最近十多年的工作与生活中,居然也非常神奇地多次与“11月28日”这个日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倒也可以再分享一二。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是——2013年11月28日(谢天谢地!不是11月29日,你们懂的!o(∩_∩)o),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由本人参与筹建、并以一己之力独自承担制作了大约一半展览内容的武汉大学校史馆正式开馆了!!!

武汉大学珞珈印记: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建校初期的两个(1)

武汉大学珞珈印记: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建校初期的两个(2)

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的次女王秋华女士(时年88岁,现年95岁)参加校史馆开馆仪式。2016年1月,笔者曾专程前往她在台北的建筑师事务所拜访她老人家

由于我实在不想见到某位“叶公好龙”、同时又毫无诚信的“领导”,于是,当天上午,我便没有前去围观这个由我一手布置了一半展览内容的校史馆的开馆仪式。到了傍晚,我才呼朋唤友,带着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杀到樱顶老图书馆,一起欣赏我和我的某位小伙伴耗费了一年多的心血和汗水所凝结成的劳动成果,同时还津津乐道地逐一为他们阐释我们俩在整个展馆中所留下的数十处“春秋笔法”。那天晚上,还来了一位比较特殊的客人——《吴敬琏》、《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的作者柳红老师,她听完我的“讲解”之后,便将她的大作赠送给我,并且留下了这句完全值得我珍藏一生的寄语——

武汉大学珞珈印记: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建校初期的两个(3)

另外,这些年以来,我居然先后认识了三位在不同年份的11月28日出生的同学!其中有两位是武汉大学校友,还有一位则是天津大学校友。而在某年的11月28日,我还认识了两位可以说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的人士……当然,这些就已经是个人话题了。对于本文的阅读者来说,假如你是一位武汉大学校史爱好者,那么,请不妨记住武大历史上的这三个“11月28日”——

1928年11月28日,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初步选定珞珈山新校址

1932年11月28日,著名学者胡适在日记中高度称赞武大珞珈山新校舍建设

2013年11月28日,武汉大学校史馆正式开馆

最后,遥祝本馆7周岁生日快乐!!!

推荐阅读:

李四光与武汉大学的历史渊源

1932年5月26日,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落成典礼一瞥

什么是“国立武汉大学”?(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