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字马读书笔记:路路通马关于阅读

一字马读书笔记:路路通马关于阅读人读书,到底是先发音(包括默读)再明白语义,还是可以完全跳过发音环节直接抵达?不说真没注意,一说也惶然,真不知道自己平常是怎么阅读的了。反省了一下,觉得两者可能都有。仅仅在三四十年前,研究者们对此还有剧烈的争执。如今已基本达成共识:对成人而言,两条道路都存在。人能够判别写成大小写的西文字母是同一个,判别写成楷书、行书、印刷体的汉字是同一个,这也是人类阅读的一个奇妙之处。但关于此,目前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真以为自己的眼睛是手机的摄像头,能用均匀的像素陈列拍下一张照片?完全不是!我们的视网膜只有一块名为中央凹的中心地带能真正用于分辨文字,它只占视野约15%。然后,眼睛每秒会有4至5次的跳动到新的区域,每次跳动只会前进大约7至9个西文字母的距离,可辨认10至12个西文字母。中文阅读中,视觉范围还会更小一些。且慢。那中国人常说的“一目十行”是怎么回事?当你留心过视觉中心点以外的文字真是一

□卢敦基

喜爱阅读的人,以生长于文字时代的居多。我自己就是。后来有了影视,看影视比读书可欢快多了。后来又有了电子游戏,那劲儿……还用说吗?不过,那些觉得游戏将完全驱逐阅读的悲观主义言论,我个人是完全不能赞同的。内行告诉我现在的阅读总量肯定是超过以往的,因为能读书的人基数增大太多了。是的。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点什么,阅读确实必不可少。

但是,读书人是怎样读书的?再深入一点说,如果把我们的头看成是一台电脑,那么,我们是如何通过眼睛这个摄像头看到书上的印刷符号,而脑子这个中央处理器又是如何提取出文字的声音、词汇和意义?

一字马读书笔记:路路通马关于阅读(1)

没有现代科学的帮助,以上问题永远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曾于2014年获“大脑奖”的法国科学院院士斯坦尼斯拉斯·迪昂(Stanislas Dehaene)的《脑与阅读》,饶有兴味地向我们徐徐拉开了大脑阅读的帷幕。

我们真以为自己的眼睛是手机的摄像头,能用均匀的像素陈列拍下一张照片?完全不是!我们的视网膜只有一块名为中央凹的中心地带能真正用于分辨文字,它只占视野约15%。然后,眼睛每秒会有4至5次的跳动到新的区域,每次跳动只会前进大约7至9个西文字母的距离,可辨认10至12个西文字母。中文阅读中,视觉范围还会更小一些。

且慢。那中国人常说的“一目十行”是怎么回事?

当你留心过视觉中心点以外的文字真是一团模糊后,你会相信科学说的都是真的。至于“一目十行”,年轻时的我似乎也偶尔能做到。现在想来,无非是加快眼跳,注意抓取关键词,以脑补其遗漏部分而已。这靠的是长期的阅读经验积累,并非真有一目十行那回事。视网膜都一样,凭什么他够快了你还能更快?至于像快速阅读训练班那些东西,美国电影名导演伍迪·艾伦就参加过,他学会了如何在20分钟内读完《战争与和平》,然后记住了一点:这本书跟俄罗斯有关。

人能够判别写成大小写的西文字母是同一个,判别写成楷书、行书、印刷体的汉字是同一个,这也是人类阅读的一个奇妙之处。但关于此,目前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人读书,到底是先发音(包括默读)再明白语义,还是可以完全跳过发音环节直接抵达?不说真没注意,一说也惶然,真不知道自己平常是怎么阅读的了。反省了一下,觉得两者可能都有。仅仅在三四十年前,研究者们对此还有剧烈的争执。如今已基本达成共识:对成人而言,两条道路都存在。

而我们阅读字词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模样?有科学家在1959年提出一个解释模型:鬼域。设想由上万个魔鬼围成半圆,每个魔鬼只对一个字或词有反应,当这个词被喊到时,魔鬼必须大叫一声表明是他的词。当一个新词出现在视网膜上,负责这个词的魔鬼当然会大叫一声,但同时,他的邻座即负责与这个词词形、词义相近的魔鬼,也在观察抢答,可能也会大叫一声,因为它搞错了或者觉得疑似。当然,多数情况下是验明正身者取胜。这个模式说明了什么?一、海量的并行加工,所有的魔鬼都在工作;二、简单性,每个魔鬼只负责一个基本任务;三、竞争与强健。即由竞争而灵活取胜。人们读书,竟然如此,吓不吓人?刺不刺激?

才看了第一章,有趣的问题就纷至沓来。够了,不能再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读……

人类有文字的时代并不长,大抵可推到5400年前的新月沃土地带,拼音文字则更短,只有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有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的人类,定然不可能形成专门的阅读神经回路。但是人类为什么今天又都能够那么顺畅地阅读和写作呢?这又是一个更好的更复杂的问题。目前我见到的最好的问答是:大脑是一个积累了许许多多旧工具的工具箱,当面对亘古未遇的新问题时,旧工具可以搭配、改善,凑合着用,可以凑出新方法用。这个答案跟我们日常的设想可能相去甚远吧?

(《脑与阅读》,【法】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著,周加仙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卢敦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