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学报是怎么分级的(学报核心你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吗)

学报是怎么分级的(学报核心你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吗)今年二月份,在学术史上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2月两部下达文件,要求取消SCI奖励。在这之前,发SCI的多为科研人员,以此来证明科研水平的,还有一类就是评职称发论文的老师,有的人是为了加权,让职称评审更加稳妥一点。还有的人是因为发不了核心才转过来发SCI的。第一,受SCI取消奖励的影响。像这种分类,每个单位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学报倒是稳稳的位居三类,和核心期刊的认可度是一样的。这个认知真的是太有用了,再也不用巴巴的去发表难度大的核心了。赶紧去看看自家单位有没有类似的规定吧!小小的学报,大大的能量。今年以及后续的发文章重点应该是在学报上。

在很多学校单位,学报真的能当做核心一样来用,不信,来看下文件规定。有图有真相,学报还真的能抵核心使用呢!

下图是某本科学院的评职称文件,北大核心以及南大扩展同属于三类,三类中赫然在列的还有国内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学报。

学报是怎么分级的(学报核心你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吗)(1)

学报是怎么分级的(学报核心你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吗)(2)

除了该高校,比对了多个省份多个高校单位的文件,80%都是这样分类的。

一类中是SCI、SSCI、EI……这些国外核心期刊,国内被列为一类的可能有新华文摘、人大转载等;二类主要是CSSCI、CSCD源刊;三类主要是北大核心期刊,以及高校学报,还有CSSCI、CSCD的扩展版(有的单位CSCD源刊的认可度和北大一样);四类就是普通的学术期刊了。

像这种分类,每个单位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学报倒是稳稳的位居三类,和核心期刊的认可度是一样的。

这个认知真的是太有用了,再也不用巴巴的去发表难度大的核心了。赶紧去看看自家单位有没有类似的规定吧!

小小的学报,大大的能量。今年以及后续的发文章重点应该是在学报上。

第一,受SCI取消奖励的影响。

今年二月份,在学术史上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2月两部下达文件,要求取消SCI奖励。在这之前,发SCI的多为科研人员,以此来证明科研水平的,还有一类就是评职称发论文的老师,有的人是为了加权,让职称评审更加稳妥一点。还有的人是因为发不了核心才转过来发SCI的。

科研人员,即便是没有奖励,也肯定不会放弃发SCI的。还有一批就是评职称的老师,如果不鼓励发SCI了,那么他们势必会把目光转回国内。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发不了核心期刊的,发不了核心,还必须发级别稍微高一点的刊物,那只能是学报了。

所以,学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绝对是发文章的重点目标。

第二,受核心换届的影响。

2020年这个年份也是比较特殊的,南大核心期刊目录和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一起换届,这样的情况六年才能轮一次。

南核、北核一起换届,那么今年发核心的人就要小心一点了,万一现在出刊收录了。到时候发现不是核心,评职的时候肯定是不能用的,等到时候再发,肯定是来不及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机智的人在发核心之余,会选择多发几篇学报。学报是高校主办的,不存在什么换届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还是比较稳妥的。

第三,学报本身认可度相对较高。

国内的学报有三大系统:核心、学报、非核心。

学报的认可度次于核心期刊,要求相对来说并不高,是发核心之外的不二选择。

第四,学报可接受范围较广。

学报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像高职、企业等作者,发不了核心,可以选择学报,学报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还有学生,现在是发表保研论文、毕业论文的高峰期,学生的心态是最好能发好一点刊物,将来在用到的时候也比较有底气的。

以前呢,很多学生喜欢问核心期刊,但是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并不成熟,发国内核心的难度非常大,而且常常需要加导师一作。

但是发学报的话,就不一样了。本科在读也可以发学报,单位身份没有限制,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文章质量了。

此外,学报的优势还在于:审稿周期短,快的话1-2天,慢的话可能需要一个多月两个月的时间,和普刊的审稿时长相差不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