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保险属于啥职业:不限学历 月薪五万 你的同学亲友是如何被骗去卖保险的
卖保险属于啥职业:不限学历 月薪五万 你的同学亲友是如何被骗去卖保险的他们的话术也跟黑社会似的:你和家人老婆孩子看起来都很幸福,你也不想他们有事对吧?我相信每个人这辈子都或多或少被保险骚扰过,比如接到陌生电话问你需不需要保险、去银行存钱问你需不需要保险、走在路上莫名被人搭讪问你需不需要保险、八百年没联系过的同学突然联系你问你需不需要保险等等。在内容开始前,我得强调一下:我对「保险」这个产品本身并无恶感,它只是一个金融产品罢了。但我对它的销售套路、扩张模式则十分讨厌。所以本期内容只针对保险公司,并不评价产品,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即使如此,我估计这期内容还是会被某些公司的举报,所以我都会使用代称。01
最近我刷朋友圈,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就是不知不觉有很多人跑去卖保险了,而且十有八九都是X邦。
这些人职业各不相同,有曾经的企业高管、律师、媒体人、健身教练等等。
但他们朋友圈的文案都出奇一致:每天不是元气满满,就是岁月静好,时不时发些心灵鸡汤,配上红酒西餐;或者今天去培训,明天去品茶,偶尔还和XX总来一场亲切交谈,收益匪浅。
这不禁引起我强烈的好奇,这公司是有什么魔力,能把这群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们,活生生训练成一群微商?带着这个疑问,于是我展开了调查。
在内容开始前,我得强调一下:我对「保险」这个产品本身并无恶感,它只是一个金融产品罢了。但我对它的销售套路、扩张模式则十分讨厌。
所以本期内容只针对保险公司,并不评价产品,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即使如此,我估计这期内容还是会被某些公司的举报,所以我都会使用代称。
01
我相信每个人这辈子都或多或少被保险骚扰过,比如接到陌生电话问你需不需要保险、去银行存钱问你需不需要保险、走在路上莫名被人搭讪问你需不需要保险、八百年没联系过的同学突然联系你问你需不需要保险等等。
他们的话术也跟黑社会似的:你和家人老婆孩子看起来都很幸福,你也不想他们有事对吧?
更夸张的是,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在网上找工作,看到JD上写着弹性工作、月薪上万,兴冲冲跑去面试,结果被告知其实是卖保险。
面试官还特别理直气壮:虽然我们没有底薪,但是我们提成高啊!只要你业绩好,月薪五万都不是梦!
虽然从业人员一再强调保险跟传销是两码事,但在消费者眼里,拉人头的行为和金字塔的结构,让两者几乎没有区别。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则是「保险代理人制度」。
根据 2009 年修订的《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释义:「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公司委托,向保险代理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简单来说就是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签合同,帮忙卖产品,公司则付给代理人佣金。
乍听之下,多劳多得,挺好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而将这种制度引入到内地的,正是X邦保险。
1992年,在台湾省南山人寿分公司(X邦在台湾分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徐X广被调配到上海,筹建上海分公司。
当时内地的保险行业,只有几家保险公司,业务大多还是以财产险、团体险为主,险种单一。
于是徐X广以此为切入点,主打个人寿险业务,同时将代理人制度带了过来。
代理人制度相比传统的营销员直接销售,堪称降维打击。
因为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签的合同,实际上是「代理合同」而非「劳务合同」,所以根本不用给底薪,只有当业务员卖出保险后,才用支付佣金,等于是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怎么都是赚。
大家想一想,采用这种制度之后,公司如何将利益最大化?当然是疯狂招人、疯狂扩张对不对?产品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只要我招的人够多,他们能把保险卖出去,我横竖都是挣。
徐X广就是这么干的。
为了了解当时上海的年轻人,徐X广经常自掏腰包请他们吃自助餐。而上海X邦第一批招募的36位代理人中,就有20来个大学生,除此之外,则是一些公务员,教师,外企员工等。
招这些人的好处显而易见。在那个年代,他们的身份相对体面,面对客户可以增加信任感。同时年轻人积极度高,并不在乎底薪,眼里只有高额的佣金。
于是,在那个还没有普及手机,人们日常联络多依靠见面的年代里,他们的推销手段就是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直接上门,走进一幢幢居民楼和写字楼,向人们宣传保险理念。
这就是保险行业常说的「陌拜」——陌生拜访。由此,他们成了上海街头最早的跑街小姐,跑街先生。
从徐X广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开始,人们就陷入了不断被保险业务员骚扰的时代,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办公室在门上贴上了「谢绝推销」的纸条。
然而作为始作俑者,徐X广却不以为意,在接受采访时他说:保险代理人不能够「死缠烂打」啦,要对客户关爱,要有爱心。也有一些代理人服务不周到,还有个别挪用客户钱款被告上法庭的,分别都有通报处理了。至于谢绝推销人员进入办公大楼,这个全世界都有啦。
02
正是依靠这种制度,X邦短时间内就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其他同行也开始纷纷效仿,其中成绩最卓著的,当属X安。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创立的X安保险,是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最早业务只有财产保险。
其创始人马X哲也是个牛人,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一路带着只有13人的初始团队,做到了如今世界500强。
马X哲的一大招,就是擅于挖人。因为保险代理人的制度,让他意识到,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核心就一条:人要多。
在X进入内地的同一年,马X哲以大陆首位商务访台人士的身份前往台湾处理一桩理赔案,同时得以近距离接触台湾保险行业。
也正因此,他看到了人寿险业务的发展潜力,随即,决定在X开展此项业务。据说,一开始,马X哲也曾去X邦取经,但吃了闭门羹。
1994年,他挖来了在台湾寿险业界颇负盛名的黄X庚等一众台湾保险业骨干,搭建了X安寿险业务体系。
世纪之初实行的「龙腾计划」,更是招揽了总计约500名台湾保险行业资深销售经理。
以徐X广、黄X庚等台湾保险老将为代表,这一群台湾保险从业者,后来随着业务分配,或是个人职业变动,分布于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给国内的保险行业带来了一整套成熟的寿险营销以及培训体系。
03
如果说,内地最早培养的保险代理人一开始还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那么,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巨大的人口红利,保险代理人逐渐走向了走量不走质的盲目增员之路。
保险公司通过高额的佣金和高超的洗脑技术,将代理人们变成了「推销机器」。
最先被盯上的,是家庭主妇——这里插一句,我一直觉得这是份风险很高的工作,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当家庭主妇,收入多少无所谓,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
这里有几个原因。
首先,担忧家人健康、购买保险的往往是她们,所以她们最容易被保险公司接触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