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考满分作文接力(从甲骨文到树上)

高考满分作文接力(从甲骨文到树上)教育是民族根本,戴建业教授说教育内容一定要慎重,让学生有话好好说,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对这篇满分作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此文是在讨巧,说自己是读了三四遍才发现该生用长篇累牍叠加例子的形式,只讲了一个大同小异的道理。如果连戴教授这样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都这样说,那么说《生活在树上》的文风偏于故弄玄虚不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相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的这首诗成功引起注意也为后来高中打下了基础,可是上面提到的两位考生作文的创新在心理机制上相同,但在形式上却有重大不同。我们看上面这首《闺意献张水部》的用词,再对比高考满分作文的用词,你会忍不住产生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时代推进了这么多年,语言的难俗易懂上反而越来越退步了?这篇《生活在树上》,对于执著的人(也许不少阅卷老师就属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会在看完这篇作文以后还会想看第二遍,第三

相信大部分人都经历绞尽脑汁码字的痛苦,尤其是高考作文更加痛苦,所以每年伴随着高考的结束,大众对于高考这个高强度考试中出现的满分作文充满了好奇也就不足为怪了。人们好奇的,其实不仅仅是文章好在哪里,还好奇这些满分作文背后的标准又是什么?2020年某个省份新出炉的一篇由阅卷组长公布上网的特殊满分作文既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也让人超级无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高考满分作文接力(从甲骨文到树上)(1)

这篇满分作文的题目是《生活在树上》,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看过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了,笔者前一阵也写文章专门分析过它。想要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其实非常困难,由此很多学生的应对之法是保底,及格就好。在很多学生头脑中作文已经成了提前准备材料、准备观点还有案例,论点不够论据来凑,于是我们就在作文里看到了大量的李白、杜甫、鲁迅这些人,以为这样显得自己文笔老到有书卷气,而另外有一些学生则自己想出新的办法来,以期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这种做法在网上被热议的,十几年前是凭借高考甲骨文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的考生,以及今年浙江省的这位写了《生活在树上》的同学。

高考满分作文接力(从甲骨文到树上)(2)

其实这种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的做法并不是这两位考生的首创,自古有之。像下面这首很多人背过的《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的这首诗成功引起注意也为后来高中打下了基础,可是上面提到的两位考生作文的创新在心理机制上相同,但在形式上却有重大不同。我们看上面这首《闺意献张水部》的用词,再对比高考满分作文的用词,你会忍不住产生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时代推进了这么多年,语言的难俗易懂上反而越来越退步了?

高考满分作文接力(从甲骨文到树上)(3)

从十几年前的那位甲骨文考生到今年浙江这位不知名考生,该引起我们深思的,不是别的,而是一个标准问题,即我们要给中学生树立一个怎样的标准?

这篇《生活在树上》,对于执著的人(也许不少阅卷老师就属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会在看完这篇作文以后还会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无数遍。但是这个让人不容易看懂的作文被评选成了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却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也正是大量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服的原因所在。

高考满分作文接力(从甲骨文到树上)(4)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对这篇满分作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此文是在讨巧,说自己是读了三四遍才发现该生用长篇累牍叠加例子的形式,只讲了一个大同小异的道理。如果连戴教授这样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都这样说,那么说《生活在树上》的文风偏于故弄玄虚不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相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教育是民族根本,戴建业教授说教育内容一定要慎重,让学生有话好好说,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扩展阅读:

高考满分作文不说人话?网友炸锅,复旦老师:引导

六大名校录取通知书,北大典雅浙大婉约,中央美院最有用

公费师范生不香了?5所师大招生缺额776名,折射的是教师职业之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