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制度上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39年高考制度改革: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文章,正式拉开了近40年的高考教育改革的序幕。1977年的恢复高考被誉为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对后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后来的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正面引领和助推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过度推崇高考带来的应试教育现象被舆论频繁提及。九派新闻通过梳理高考数据以及舆论场对高考的争议来透视高考制度的变迁,力争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摘要:中国一直在渴望寻求一条简单的教育道路——既能够给予大众渴望的教育公平,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人才来。

九派新闻作者 郝艳

6月7日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约而至,但就在6月初,一份来自中国教育在线的报告被广泛热议,这份《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1)

报告中分析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自1982年,计划生育上升为基本国策后,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而今年参加高考的正是在这个区间出生的人群。二是生源外流现象继续加剧。来自《2015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显示, 2014/15年度,赴美留学美国本科的中国留学生首次超过赴美留学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在美中国留学生中,41%是在攻读本科学位,37.2%是在攻读研究生学位。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2)

39年高考制度改革: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文章,正式拉开了近40年的高考教育改革的序幕。

1977年的恢复高考被誉为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对后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后来的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正面引领和助推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过度推崇高考带来的应试教育现象被舆论频繁提及。九派新闻通过梳理高考数据以及舆论场对高考的争议来透视高考制度的变迁,力争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制度上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3)

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自1977年以来,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呈现波浪式的上升趋势,而录取率却呈现阶梯式的增长,从最初1977年的5%增长到2015年的74.3%!这一数量的惊人变化足以说明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九派新闻注意到,每个录取率激增的时间节点的背后都与重大的高考改革制度密切相关。如,1985年,在参加高考人数处于同期地位的时候高考录取率却出现了大幅攀升,翻阅历史发现,1985年是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重要年份,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政策和实验方案,被媒体称为高考改革真正全面展开的开端。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4)

高考录取率的第二个增长阶梯出现在1999年,查阅教育部网站可以看到,教育部开始推行“3 x”科目考试方案。同时,从1999年起,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和居民对高等教育巨大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扩招初期,人们曾欢呼中国高等教育从此前的“精英教育”模式进入了“大众教育”模式。然而,扩招数年来已经引发了众多高校的金融债务,以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众多问题。同时该扩招在2008年也引发了是否太急促的争议,当时部分媒体集中转载的“教育部承认当年高校扩招太急促”随后被教育部指责为“严重失实”。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5)

高考录取率的第三个增长阶梯出现在2009年,同时统计数据也显示,2007年至2009年期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近39年的峰值,人数突破一千万。梳理高考改革方案发现,2008年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录取,2009年推行部分省份开始试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相关政策的实施保证了高参考人数下的录取率上升。同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2007年到2009年正巧赶上了美国次贷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也或许成为高考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舆论印象转变:从“天之骄子”到“就业难”

80年代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 一旦考上大学,则是鲤鱼跳龙门,因为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所以那是一个激情的年代,年轻学子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饱读诗书,思想的光辉不断在他们中间的精英中产生,有媒体报道,80年代称为中国大学生诗歌的时代。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6)

90年代的大学生被认为是“被物质的巨轮碾压过”,价值观出现了混乱。资料显示,1996年之后,大学不再包分配,1997年由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规定自主择业下的工作程序,明确了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的职责、权利、义务,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招收的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至此除少数定向招生民族生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就业,绝大多数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就业。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城乡巨大差距,物质与制度的变革导致90年代的大学生出现价值混乱等问题,大学生的光环逐渐褪去。

21世纪的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公众主流意识。自2003年开始,媒体报道将大学生就业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初期意识进入舆论视野,但2003年曾担任两届国务院副总理并分管教育长达10年之久的李岚清出版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书中否定了这一关联。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7)

2004年底,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被持续关注,年初“大学生就业难”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8)

2004年年末,官方与官方媒体纷纷发声,认为大学生的就业难是被过分渲染,实际是一个伪命题,舆论的争议进一步推高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热度。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9)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10)

2005年开始直到现在,每逢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就被频繁提及,其中媒体报道最突出的年份分别是2009年和2013年,当年的报道用“最难时期”和“史上最难就业季”两个突出字眼,可谓令人印象深刻。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11)

近几年国人对高考的重视超乎想象

尽管从高考趋势来看,随着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以及录取率上升的影响,“上大学”在普通大众中的概率大大提升,但我们依然能看到国人超乎想象的重视程度。每年六月初,“高考大过天”让全国上下都处于“癫狂 ”的状态。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12)

除了高考期间媒体与公众的关注,近几年舆论热议的“超级学校”也是另一个狂热的存在。比如6月5日,门户网站直播了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出征仪式。除了毛坦厂中学,被舆论列为超级学校的还有河北的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和江苏启东中学。这些学校用堪称“监狱式”的管理模式向中国高校输送着数以万计的学生。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13)

教育高考最新改革方案(高考改革39年从精英教育)(14)

分裂的社会现象正在撕裂国人的教育观

高考中的两个极端现象反应了国人矛盾的教育观,一方面担忧过多的大学生招致较低的就业率,另一方面却通过各种社会现象所反映出对高考的极度渴望,人们都希望用“大众教育”的成果去获取“精英教育”的效果,最终变成恶性循环。而一些“超级学校”的存在,不断从争议声中的壮大也反映出人们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的焦虑和抗争,舆论对于这个学校诟病“应试教育”的同时不断的扩大其在教育资源中的分量。

(九派新闻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有思想有价值有温度的精彩内容,请下载九派新闻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