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模拟试题(教师资格证笔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模拟试题(教师资格证笔试)B.题海式A.填鸭式C自学能力D.教学能力2.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D.灌输式
3.( )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A.教师之间的关系
B.学生之间的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
4.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又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
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
5.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的文件是( )。
A.《学位条例》
B.《上海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C.《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D.《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6.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7.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下列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到 2020 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B.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C.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惠普性,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D.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8.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法律责任
9.新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
A.1986 年
B.1982 年
C.2006 年
D.1990 年
10.( )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权益的法律制度。
A.教师申诉制度
B.教育行政复议
C.教育行政诉讼
D.教育行政赔偿
11.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2.有的场所,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以下不属于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是( )。
A.营业性的歌星演唱会
B.正在营业的影剧院
C.营业性的酒吧
D.营业性舞厅
13.体现了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严谨治学
14.教师内心信念在自我道德评价中主要是通过( )发挥作用。
A.教育理想
B.教学目标
C.教育良心
D.教育观念
15.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 )。
A.实践“三个代表”
B.科学发展观
C.为人民服务
D.无私奉献
16.微观的教育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认知,其特征之一是( )。
A.情感性和评价性
B.主观性和客观性
C.情感性和客观性
D.阶段性和时效性
17.利用物体热辐射来进行的军事侦察叫做( )。
A.可见光侦察
B.雷达侦察
C.红外侦察
D.微波侦察
18.酸雨是指 p 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露、霜),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氢氧化物
D.二氧化氯
19.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 )。
A.《堂吉诃德》
B.《神曲》
C.《人间喜剧》
D.《悲惨世界》
20.“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艾青的( )。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向太阳》
C.《我爱这土地》
D.《火把》
21.王维的名和字,取自( )。
A.道学著作
B.佛学著作
C.墨学著作
D.儒学著作
22.“子虚乌有”一词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
A.司马相如《上林赋》 B.张衡《东京赋》
C.左思《三都赋》
D.司马相如《子虚赋》
2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4.( )是贺绿汀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曲。A.《旗正飘飘》
B.《可怜的秋香》
C.《牧童短笛》
D.《送别》
25.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晚期的杰出代表,他的去世标志着巴洛克音乐的终结。同属于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亨德尔
26.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知处理过程的异常,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等方面有特殊的障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学习障碍的是( )。
A.小华原本学习优秀,随父母移居国外后由于听课困难,学习成绩大幅下降
B.九岁的小强刚从国外回来,不能识别简体字,在阅读学习材料时面临不少困难
C.小明的成绩不好,三年级时接受了专业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他的智力只相当于六岁儿童的水平
D.小红聪明可爱,但上学之后读书时常出现跳行跳字的现象,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但她仍然难以改正
27.与归纳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是( )。
A.综合
B.归类
C.演绎
D.分析
28.下列不是 PowerPoint 视图方式的是( )。
A.大纲视图
B.页面视图
C.普通视图
D.幻灯片视图
29.信息技术是指( )。
A.信息的获取技术
B.信息的获取、传递技术
C.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
D.信息的加工处理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一: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
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材料二: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同学们,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频频点头。
请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教师观。
31.苏步青教授为中国数学教育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也很有成就。早在30年代,苏步青在日本荣获理学博士,与同学陈建功相约,自愿来到新建的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系里只有4个教师,10多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他名为副教授,却连续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但他毫不动摇,他与陈建功每人开四门课,外加辅导、改作业、编教材、搞科研。他利用暑期到日本去找资料,一个假期找回20万字。靠这种自觉的事业心和意志力,为社会培养人才。解放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角度,如何评价苏步青的事迹?
32.老家孙犁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 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观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身为教师,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迪。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 000字的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
少于 1 000 字。
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