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教育和武汉巨人(巨人教育倒下27年老将离场)
巨人教育和武汉巨人(巨人教育倒下27年老将离场)虽然录取了,但是学费要4000块,为了赚够学费,尹雄决定开培训班赚钱,从此,和教培结下不解之缘。1994年中央音乐学院开启招生,全国只有5个名额,尹雄当时刚好赴京参访,一时技痒试了试,却意外的收到了录取通知。记得我在去年发表过一篇文:教培人鼠年改命往事,专门描写了巨人教育的一段故事。很多年前,我在昆明跑加盟的时候,还在遥远的西南边陲见到过巨人的影子。没想到巨人倒下,竟然如此地悄无声息。故事还要从90年代说起。
“不论英雄豪杰,
都逃不了境遇和时代的支配。”
8月31日,晚上我正在直播(是的,第一次尝试),突然看到朋友发来一条消息说,巨人倒了。
巨人教育官方发布了《致巨人学员的一封信》,信中表示,巨人学校由于经营困难,秋季将无法继续向学员提供教学服务。
记得我在去年发表过一篇文:教培人鼠年改命往事,专门描写了巨人教育的一段故事。很多年前,我在昆明跑加盟的时候,还在遥远的西南边陲见到过巨人的影子。
没想到巨人倒下,竟然如此地悄无声息。
故事还要从90年代说起。
1994年中央音乐学院开启招生,全国只有5个名额,尹雄当时刚好赴京参访,一时技痒试了试,却意外的收到了录取通知。
虽然录取了,但是学费要4000块,为了赚够学费,尹雄决定开培训班赚钱,从此,和教培结下不解之缘。
1996年在妻子的帮助下,巨人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可能受到了母亲是百货大楼股长的影响,尹雄第一次对巨人的战略定位就是做一个百货大楼式的“教育超市”,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尹雄甚至推出了 0 ~ 99 岁方案,覆盖了普通人一生绝大多数的教育需求。
▲90年代的尹雄
这个决定一直影响了巨人教育之后十余年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整个90年代,巨人的发展不可谓不快速,尹雄一时间有了笑傲天下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一直持续到下一个鼠年的到来。
2006年,在目睹了新东方上市的风光之后,尹雄一心想推动巨人上市,并购成了主旋律,很快巨人在北京、上海、南昌、武汉等地设有一百多所分校,年培训学生数超过 20 万人次,收入过亿元。
不过和安博一样,靠并购来的学校,必然面临管理的难题。快速并购撑起体量,反倒成了累赘, 2009 年巨人第二轮融资不顺, 2010 年首次冲击上市失利, 2012 年再次冲击海外上市未果。
夫妻店的模式让巨人内部分歧严重,动不动上演中国合伙人的桥段,连一个高端项目的推出都无法达成共识,直接导致巨人错失了高端市场的良机,也给了高思们崛起的机会,市场被蚕食。
2014年,掌权后的资本做人员优化,对巨人进行了大换血,一大批巨人管理层离开,同时带走的还有大量的不可复制的名师,而这又对巨人的根基造成了重创。
从此,内忧外患的巨人开始一蹶不振。
2018年,上海的精锐充当了白衣骑士,联合第三方并购了巨人,尹雄退居二线,年轻生猛的学霸张熙当了董事长。
据说巨人教育的品牌被张熙保留,并定位中高端市场,以弥补精锐品牌高端市场的不足。
当时,张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巨人教育“既不会裁员也不会减薪,我们只会投入。”甚至提出未来五年,精锐要累计投入20亿,撬动巨人的新生。
那时候,张熙不会想到,这投入,也仅仅持续了两年多。
8月11日,巨人现任CEO罗沫鸣向公司员工表示,精锐教育决定不再对巨人网校投入资金,目前公司已经没有办法正常发放薪资。
紧跟着就是一大帮巨人的员工集体跑去申请仲裁。
看到消息那天,我就感觉,巨人可能要倒。
聪明的张熙,要弃卒保车。
而且,双减之下,中概股血流成河,精锐也自身难保,8月4日,精锐教育因为股价过低,收到纽交所发出的退市警示函。
几次北上几次失利的张熙,恐怕此生再也不会踏足这个伤心之地。
最后的危难时刻,巨人教育还在,在《致巨人学员的一封信》中,巨人教育对学员进行了详尽的转手安排。
在协会的协调下,包括高思教育、童程童美、核桃编程、溢米辅导等机构愿意部分接手学员,但仍然有超过1.3万人登记退费,截止目前人数还在增加,具体什么时候退款能到账并无时间表。
英雄迟暮,美女白头。
风雨飘摇27年,教培老将巨人教育就这样作别了教培市场。
时也,势也。
遥想2018年11月,一张教育圈的饭局照片流出,羡煞旁人!
那时候,整个教培行业欣欣向荣,万亿市值可期,巨头们接二连三突破千亿市值。这些百亿身家的教培富豪、新贵们齐聚一堂,推杯换盏间,净是豪言壮语。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时候,年轻气盛的教培人一定没有想到,命运的馈赠早已经在暗处偷偷标好了价码。
(全文完)
作者介绍:主笔八月哥,教培领域记录者,提倡“天下教育是一家”,反对“教培老师不是老师”的世俗偏见。发表过多篇网络爆款作品,单篇阅读近百万,全网流量超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