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城第一才子投笔从戎(他3岁读书7岁写诗14岁进士)

青城第一才子投笔从戎(他3岁读书7岁写诗14岁进士)他少年老成,虑事周全,所以常常跟刘太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后来,太后当家时间长了,不肯听别人的意见,对他就不怎么待见了。看到这种情形,他提出去地方任职,理由是从16岁起就一直在朝廷,没有地方任职经历,需要锻炼锻炼。太后立马同意了,于是他去了陈州。宋真宗挂了后,仁宗当时才12岁,肯定没有执政能力,而当时宰相丁谓想独揽大权,把持朝政。这时候小进士已经20岁了,直接提出一个建议,让刘太后垂帘听政。这正合太后之意,也符合其他大臣的意思。刘太后自然高看他一眼。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考生最小的也得20岁左右,五六十岁也很正常,我们都读过《范进中举》,范进那么大岁数了,还参加考试,那个还不是进士科考试,是乡试,是省级组织的考生,而进士科考试,是国家考试,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分两场进行,第一场是策论,他第一个交卷。第二场是诗赋,试卷发下来后,他就跟主考官说,这些题目都是他以前做过的,换一个以前没做过的让他考,这

提起北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王安石变法成为千古争论的焦点,司马光作为反对派也同样被后世争论不休。而苏轼,两边不讨好,文学成就又奇高,提到北宋,这三人首当其冲。

其实,北宋是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是历史上唯一的真正的文人理政时代。随便划拉一下,都能划拉出政坛文坛的大咖,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的两位外,其余的六位都是当时的明星,苏轼我们刚刚说过了,还有文坛领袖欧阳修,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的好友曾巩等。

青城第一才子投笔从戎(他3岁读书7岁写诗14岁进士)(1)

在北宋有一位政坛常青树,抚州临川人,当了一辈子官,在晚年生了重病,不能继续做领导时,皇帝特别下旨让他享受宰相待遇,可以五天上一次朝,专门给仁宗皇帝上课讲经,就是这么牛!

人家还不是当官以后就开始牛的,从小一直牛到老,从未不牛过。他从小就有神童之名,3岁就开始识字,7岁博览群书写诗填词。因为神童的名气太大,当时的江南安抚使张知白专门向朝廷推荐。引起皇帝的极大兴趣,那个时候的皇帝还是宋真宗。于是,14岁的他就参加了进士考试。

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考生最小的也得20岁左右,五六十岁也很正常,我们都读过《范进中举》,范进那么大岁数了,还参加考试,那个还不是进士科考试,是乡试,是省级组织的考生,而进士科考试,是国家考试,皇帝亲自主持。

考试分两场进行,第一场是策论,他第一个交卷。第二场是诗赋,试卷发下来后,他就跟主考官说,这些题目都是他以前做过的,换一个以前没做过的让他考,这份诚实,当时就打动了皇帝。试卷批改后,他成绩非常突出,得到真宗皇帝的赏识。

这时候,我们熟悉的一个人出来说话了,这人就是寇准。寇准对皇帝说,这个人是外地人。言下之意最好不要录取,真宗直接就顶了回去:外地人怎么了,张九龄是外地人吧?言下之意,那可是大唐盛世的名相。寇准没话说了。14岁的小进士,被安排在密阁读书深造。16岁时开始当官,任太常寺郎,跟随皇帝左右。

青城第一才子投笔从戎(他3岁读书7岁写诗14岁进士)(2)

宋真宗挂了后,仁宗当时才12岁,肯定没有执政能力,而当时宰相丁谓想独揽大权,把持朝政。这时候小进士已经20岁了,直接提出一个建议,让刘太后垂帘听政。这正合太后之意,也符合其他大臣的意思。刘太后自然高看他一眼。

他少年老成,虑事周全,所以常常跟刘太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后来,太后当家时间长了,不肯听别人的意见,对他就不怎么待见了。看到这种情形,他提出去地方任职,理由是从16岁起就一直在朝廷,没有地方任职经历,需要锻炼锻炼。太后立马同意了,于是他去了陈州。

别看他年轻,但从容淡定,这是以退为进,因为他知道,要不了几年,太后就要还政仁宗,到那时自己再回来也不迟,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任性一把的,迂回一下比猛冲上去要好得多。猛冲,肯定摔跤,跌个嘴啃泥,或者撞个头破血流。

果然,过了不久,朝廷就又想起了他,因为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他都特别稳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从容不迫,老成稳重,给人非常放心的感觉。就这样,他兜兜转转任了很多官,经历非常丰富,后来做了宰相。

青城第一才子投笔从戎(他3岁读书7岁写诗14岁进士)(3)

他的词写的非常好,以精致著名,每一首词都写的特别精致。笔者在读他的一首词时,里面透露出的从容不怕,令人佩服。仅仅从词里,也能感受到他的稳重老成和干练。下面这首词,不但名句流传,更代表了他的性格。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平白如话,又充满哲理。虽然表达的是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伤感和惆怅,但面对这些逝去的美好,并没有慌乱,相反都是淡定和从容。要是换做李白,早就狂饮求醉了。但是人家不慌不忙:一曲新词酒一杯。小酒慢慢慢慢品尝,新词一曲一曲写,不忙,逝去的还会回来。夕阳西下几时回?不是真的不懂,明天太阳还是一样会从东方升起!

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诗人一边徘徊一边思索,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感伤,但同样也是希望。这样的从容和淡定,在古人的诗词中,真的是不多的。从这首词,我们可以想到诗人在政坛上的从容不迫,进退有序。相比大诗人李白杜甫,是不是要高明的多?当然,我们说的是政治才能,文学成就上还是比不了的。

青城第一才子投笔从戎(他3岁读书7岁写诗14岁进士)(4)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他的一首诗,也是如此精致,如此从容淡定,急性子、不稳重的人,读他的词收益不是一般的大,真的。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愁绪缠绵,看着露珠,看着燕子,看着明月,感受着秋风凋敝了绿树,想写封信也不知道寄向何处,确实是愁绪如云。但是,你品味到的,是在这愁绪里的从容。不慌不忙,一个人上高楼,极目眺望,丝毫没有失去希望。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只要希望还在,一切都会有。

青城第一才子投笔从戎(他3岁读书7岁写诗14岁进士)(5)

大学问家王国维很推崇这首词,他在总结一个人成就事业三境界时,第一种境界就用了这首词里的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 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选自柳永的《蝶恋花》);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选自宋辛弃疾的《青玉案》。总结的真是精当。

不用我说,其实朋友们已经知道这位北宋政坛常青树是谁了,是的,他就著名词人晏殊。他有个儿子,也是著名词人叫晏几道,下次我们再欣赏欣赏晏几道的词,可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