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有人讽刺他“别人靠脑子,你靠老子”,也有人羡慕他能一辈子“啃老”。有人嘲笑他“废了”,有人感慨他是“快乐教育的受害者”。小学毕业后要退学,父亲欣然应允,专门为他编制教材,在家手把手教他。人人都羡慕郑亚旗能有如此开明的父亲,能享受自由浪漫的童年。但是当看到郑亚旗的现状时,大家却换了一副态度。

很少有人会不羡慕郑亚旗的童年。

身为“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从小住在1000多平米的童话城堡,家里对他向来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在父亲当成宝贝的书稿上撒尿,郑渊洁担心吓着他,硬是让他撒完。

他在父亲眼里,是比宝贝还要宝贝的存在。

小学毕业后要退学,父亲欣然应允,专门为他编制教材,在家手把手教他。

人人都羡慕郑亚旗能有如此开明的父亲,能享受自由浪漫的童年。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1)

但是当看到郑亚旗的现状时,大家却换了一副态度。

有人嘲笑他“废了”,有人感慨他是“快乐教育的受害者”。

有人讽刺他“别人靠脑子,你靠老子”,也有人羡慕他能一辈子“啃老”。

郑亚旗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童年唯一的痛苦

郑亚旗第一天上小学,就有一个不愉快的经历。

当时的班主任指着一位迟到的女同学骂:“你长大后吃屎都接不到热的。”

他惊呆了,回去问父亲:“你觉得老师做得对吗?”

郑渊洁说“当然不对”。

郑亚旗就要求父亲,“那你去说去,你不是认识学校领导吗?”

郑渊洁不敢,担心老师会因此讨厌郑亚旗,在学校冷落、报复他。

郑亚旗不了解这些弯弯绕绕,以为是父亲懦弱,说:“郑渊洁,我怎么觉得要是日本鬼子来了,你会是汉奸啊。”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2)

郑亚旗管郑渊洁不叫“爸爸”,而是直呼其名,这是郑渊洁要求的,他一直给孩子灌输“平等和爱是首位”的理念。

但到了学校,老师却强调绝对权威。

例如,他们班主任会在大考之前透露考题,让所有学生把卷子背下来,并规定每个人应该考的分数。

郑亚旗很不适应这样循规蹈矩、等级森严的“小社会”,他经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惹得老师很烦他。

但因为他是郑渊洁的儿子,老师不敢对他做什么。

而郑渊洁纵容郑亚旗的“为所欲为”,是因为他觉得“喜欢的东西比上学重要”。

打台球、去酒吧看乐队,郑渊洁带着郑亚旗做各种各样的事,寻找他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以便培养成一技之长。

郑亚旗喜欢租录像带看,他会专门替郑亚旗请一天假,让他去看这些。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3)

在父亲的“快乐教育”和学校的“填鸭式教育”的双重拉扯下,去学校上学成了郑亚旗最痛苦的事。

但这童年里唯一的痛苦,也很快就被父亲终结。

小学毕业就退学

到了郑亚旗小升初考试的时候,郑渊洁看到老师拉着脸巡考,紧盯着孩子们的模样,他做了个决定,让儿子退学自己教。

郑渊洁想着,自己也就是读了小学四年级,儿子比自己还多读了两年书呢。

即便是自己教育郑亚旗失败了,他也可以子承父业当作家。

郑渊洁给郑亚旗办了个“私塾”,上午郑渊洁写作,郑亚旗就自己玩耍,到了下午开始授课,每天三节。

教材都是郑渊洁亲自编写的,参考了从小学到高中的10部标准教材,用童话故事串联起知识点,内容涉及写作、哲学、道德、法律、性知识、自救、数理化等等。

考试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郑亚旗自己设计一张卷子,如果他能用这份卷子考倒郑渊洁,那就是考试合格了。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4)

有一回,郑渊洁受邀去少管所演讲,他意识到让孩子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在回家路上,他买了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给郑亚旗一条一条地念。

这些法律明文太过枯燥,郑亚旗听得直皱眉头,他摸着父亲的头问他:”你没事吧?“

郑渊洁就根据《刑法》里的419条罪名,编了419个故事。

一对一的上课方式,郑亚旗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再加上趣味化的知识点,让他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5)

郑渊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郑亚旗明白,知识不仅可以从书本中攫取,也能从生活中获取。

郑亚旗喜欢玩电脑游戏,但有时候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因为玩不出来着急,他就抱着电脑去中关村那些实体店修,修完就把这些东西都掌握了。

买各种电脑报刊、杂志,学习怎么修电脑,这些都令郑亚旗有所收获。

在郑亚旗的认知里,学习是快乐的,主动的。

他对高中生毕业扔书的行为很是感慨,认为学生们是为了别人读书,而不是为了自己读书,所以把毕业当成解放。

童话与现实的撞击

郑渊洁对郑亚旗一向是予取予求,大部分时候,郑亚旗不需要主动要东西,因为在他开口之前,郑渊洁已经买给他了。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郑亚旗能保持童真和快乐。

郑亚旗玩电脑游戏一天能玩8小时,一个月能花几千块钱。

刚开始郑渊洁还会跟他说注意眼睛别近视,到后来他自己想通了,对儿子说:

“亚旗,我再也不跟你说眼睛的问题了,我想明白了,人死的时候如果还是1.5、2.0的视力也挺遗憾的。

反正如果你再这么玩下去,眼睛100%是会近视的。但我觉得和你的快乐相比,近视都不是事儿,你随便玩吧”。

郑渊洁对郑亚旗的保护和疼爱近乎于溺爱。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6)

有一回,郑渊洁给郑亚旗买了一辆三轮脚踏车,郑亚旗看爸爸的摩托车要加油,便把牛奶倒进了三轮脚踏车的车筐里,他说:“你的车要吃饭,我的车也要。”

那是90年代,牛奶稀缺,需要指标才能换。

换了平常家庭,早把孩子屁股打开花了。

但郑渊洁为了儿子能保持想象力,任由他每天倒一杯牛奶。

直到两个月之后,郑渊洁给儿子买了一辆四轮车,告诉他这车是核动力驱动的,不需要吃饭,郑亚旗才没有继续浪费粮食。

郑渊洁很满意自己给儿子创造的童话世界,直到一位女网友的出现,泼了他一瓢冷水。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7)

在普通学校,学生们学的不止是知识,还有与同伴们相处的经验。

但是郑亚旗缺少失去了这样的相处机会,和同龄人能聊的话题越来越少。

担心他失去社交能力,郑渊洁鼓励儿子去和网友交流。

在90年代,能上网的无疑都是一些精英人物。十三岁的郑亚旗就和一群三、四十岁的互联网精英聊怎么赚钱,毫无距离感。

和年长者待久了,他的心智也成熟得快。

有一回,郑亚旗和女网友在网上聊天,女孩问他:"你知道F4吗?"

郑亚旗不知道,去问父亲,郑渊洁告诉他,"F4是美国战斗机。"郑亚旗就如此回复女孩。

谁知女孩再也没有出现过,消失之前只留给郑亚旗一句话:"什么美国战斗机,我奶奶都知道什么是F4(台湾偶像组合)。"

郑渊洁突然意识到,郑亚旗终究要面临这个现实的世界。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8)

他对郑亚旗提了一个要求:

“18岁以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但是18岁以后,要什么都不给了。”

郑渊洁说这话的时候,郑亚旗大约10岁,打那以后,郑亚旗就在思考怎么赚钱。

一开始,郑亚旗给报纸杂志写文章,后来他发现,做网页更赚钱,攒了点积蓄后又开始炒股,小赚了一笔,此时他不过16岁。

离开郑渊洁

郑亚旗刚过完18岁生日,郑渊洁送给他一辆价值60万的奥迪车,然后履行承诺将他“扫地出门”。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9)

郑亚旗就像第一次离巢的雏鸟,立马就要学会飞翔,不然就可能摔死。

首要的是求职。他去了现场招聘会,几乎所有企业都拒绝了他,因为小学学历敲不开这些公司的大门。

只有一家公司对他有兴趣,但招聘人员了解完他的基本情况之后,把手放到了他的大腿上。

郑亚旗汗毛都竖起来了,心想:"怎么找工作还有潜规则?"

这时招聘人员开口了,问他:"你是残疾人吗,这是义肢吗?"

听到郑亚旗否定的回答,应聘人员很遗憾:"北京户口又是小学学历,怎么不是残疾人呢?我们公司再雇一个残疾人就可以减更多的税。"

求职受挫,总还是要吃饭的。正好一个朋友告诉他,有家超市缺搬鸡蛋的,他就每天开着奥迪车去搬鸡蛋,做了三个月。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10)

后来郑渊洁给儿子出了一个主意:“你要真有本事,先压低工资,给多少钱都干,先进去再说。”

后来郑亚旗成功应聘,进入一家报社的网络技术部,一年后就升任了网络技术部主任。

在这家公司干了3年后,21岁的郑亚旗开始对这份工作感到厌倦,他想探索新的事业突破。

郑亚旗思来想去,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父亲的品牌,他决定要好好"开发"郑渊洁。

这也成了后来人们诟病他"啃老"的缘故。

所谓的"啃老"

郑亚旗决定"啃老"是有一个曲折的过程的。

有一段时间,郑亚旗很想摆脱“郑渊洁儿子”的称号,按他自己的说法,“只要有人知道我爸是谁,我就不跟他玩。”

就连当时的女友都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只要是郑渊洁打来电话,他一定会躲到一旁去接,有回有个表格要填父母的名字,郑亚旗也躲开。

女友有些担心,逼问他说:"哪怕你爸是犯人都没关系,但是你得告诉我你爸是干嘛的。"

郑亚旗便回:"我爸就是在监狱里的。"

第二天,女友就和他分手了。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11)

但是过了那段时间,他自己想通了。

一开始,他想拿到父亲的作品版权做《皮皮鲁画刊》,被郑渊洁拒绝了,理由是漫画会扼杀想象力。

但在郑亚旗的一再劝说下,这个杂志如愿刊行了。

因为郑亚旗没有做杂志的经验,杂志的退货率一度达到了70%,头三个月就让他八成的积蓄打了水漂。

郑亚旗花了一年时间慢慢调整,才最终扭亏为盈。

后来,郑亚旗又探索更多的"开发"郑渊洁的经营方式,让父亲上访谈节目,和电视台合作脱口秀节目,到处演讲,把教育理念编成书籍等等。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12)

郑渊洁就像郑亚旗公司旗下的"艺人",曝光率、热度直线攀升,商业价值一直上涨,常年进入中国作家榜前三,这些都离不开郑亚旗公司的运营。

而郑亚旗创业办公司,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也离不开父亲30多年积淀的作品支撑。

从小学学历到开公司任CEO,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会被夸一句“上进有能力”,但是到了郑亚旗这,就成了“啃老”。

郑亚旗对此只是淡淡地回应:"这些人抹杀了我的努力。相信大部分人如果能选择,也会愿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吧。"

有媒体形容郑亚旗:“通常,他们欣赏一个人,会说他有才华、有气质、有修养……可我们极少用‘幸福’去评论一个人。”

但郑亚旗,“这个人一定很幸福。”

在尊重平等的环境中长大,身边环绕着陪伴与爱,郑亚旗做到了自尊自强自爱。

毫无疑问,郑渊洁的教育理念,在郑亚旗身上实践成功。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教育理念具有普适应。

言传身教的教育

郑亚旗还有一个妹妹郑亚飞,是个实打实的学霸,曾被美国6所大学录取,后来博士毕业。

对哥哥和妹妹的不同教育,难道是重男轻女?

并不是。当初郑渊洁对女儿说,你可以和哥哥一样不上学,但是亚飞听了这话直摇头,她向往上学,郑渊洁尊重女儿的意愿。

而他也不是把女儿扔到学校就不管了,从亚飞上小学的第一天起,他就为女儿写教育日记,一直陪着她跑了12年。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13)

郑渊洁对孩子的因材施教,才让他们成就了各自的精彩。

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培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同时也说明,对郑亚旗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完全复制。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没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让孩子按部就班地走“读书改变命运”的通道更切乎实际。

爱孩子不一定要让他退学,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到言传身教。

郑渊洁从没有对孩子说"你要出人头地",但是他将自己努力拼搏的身影亮给了孩子看。

郑渊洁孩子上学(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14)

郑亚旗刚出生时,他们家还住在筒子楼,郑渊洁想:"我怎么教育这个孩子,那就是我演示给他看,他爸爸怎么凭借一支笔把一穷二白的家变得富有。"

郑渊洁每天坚持4点起床写作,这一写就写了30多年。一到要交稿子的日子,就满嘴口腔溃疡,因为他月月要写10万字。

因为将父亲白手起家的艰辛刻在了心里,郑亚旗也学着父亲的模样,晚上11点睡,早上五点起。

正如郑渊洁所说,"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范和引导,因为孩子身上最强大的一个能力就是模仿力,要做给孩子看,自己首先要努力。"

孩子是一面镜子,他的所有表现映射出的是父母的教育水平。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的教育是启蒙、唤醒和点燃,言传身教,远胜说教。

与你共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