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列求和口算方法(经典初中代数数列求和计算题)
小学数列求和口算方法(经典初中代数数列求和计算题)当n=n 1时:假设n时结论成立,即1² 2² … n² = n(n 1)(2n 1)/6初中是没学数学归纳法的,但是可以参考一下证明方法,顺便了解一下数学归纳法的思想。证明:1² 2² … n² = n(n 1)(2n 1)/6当n=1时,结论成立。
计算:1² 2² … 100²
先说结果:1² 2² … n² = n(n 1)(2n 1)/6
这是一个现成的结论,是平方和求和公式,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如何证明呢?
先说一个证明这类问题不用动脑子的方法:数学归纳法。
初中是没学数学归纳法的,但是可以参考一下证明方法,顺便了解一下数学归纳法的思想。
证明:1² 2² … n² = n(n 1)(2n 1)/6
当n=1时,结论成立。
假设n时结论成立,即1² 2² … n² = n(n 1)(2n 1)/6
当n=n 1时:
命题得证。
现在我们不把这个结论作为已知的结论来证明,我们只求这个算式,那么该怎么办?还是裂项法吗?我是没有尝试出来,有懂的大师可以指点一下。
这个表达式的计算使用了一种较为巧妙的构造方法,使用三次方的展开,一般情况不太容易想到,下面记录一下。
立方和展开公式为:
(x y)³=x³ 3xy² 3x²y y³
于是有:
(x 1)³-x³= x³ 3x² 3x 1-x³=3x² 3x 1
那么:
2³-1³=3×1² 3×1 1
3³-2³=3×2² 3×2 1
…
(n 1)³-n³=3n² 3n 1
全部相加,可以得到:
(n 1)³-1=3(1² 2² … n²) 3(1 2 … n) n
到这里,已经凑出来1² 2² … n²的形式,只有1 2 … n需要进一步计算。
计算1 2 … n需要用到一个高中阶段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但是初中阶段完全可以自行推导。先说结论
1 2 … n=n(n 1)/2
这个很容易证明,使用倒序对应项相加来求。
S=1 2 … (n-1) n
S=n (n-1) … 2 1
将两式的对应项逐对相加,有:
2S=(n 1) (n 1) … (n 1) (总共n项)
那么S=n(n 1)/2
我们再代入(n 1)³-1=3(1² 2² … n²) 3(1 2 … n) n,计算得:
这是一个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公式。现在当n=100时,就容易计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