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哎呀呀,恐怕全天下最难取悦的就是父母的心了吧。学校功课门门优秀的,担心他变成“书呆子”;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又要为其学得杂而不精忧愁……个子高的孩子,家长会为他总站在队尾、坐在后排而焦虑;个子矮的孩子,家长为他身体发育慢、不如同龄孩子高而焦虑;爱运动的孩子,家长就因为其好动、不能静心而焦虑;运动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就会因为其身体素质弱、协调性差而焦虑;写字好的,因为写不快而发愁,写得快的却因字潦草而忧心;

文:好爸妈在线(如月)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每个人似乎都得为点什么而发愁。一句“我太难了”,尤其特别适用于家有学童的父母们。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1)

我曾经以为这种焦虑应该是只属于部分家有“顽童”的家长们的忧愁,可是现在放眼望去,育儿的焦虑却是普遍蔓延的,无论家里有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好的孩子,家长为他太爱宅、近视眼而焦虑;学习差的孩子,家长为他太贪玩,不上进而焦虑;

个子高的孩子,家长会为他总站在队尾、坐在后排而焦虑;个子矮的孩子,家长为他身体发育慢、不如同龄孩子高而焦虑;

爱运动的孩子,家长就因为其好动、不能静心而焦虑;运动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就会因为其身体素质弱、协调性差而焦虑;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2)

写字好的,因为写不快而发愁,写得快的却因字潦草而忧心;

学校功课门门优秀的,担心他变成“书呆子”;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又要为其学得杂而不精忧愁……

哎呀呀,恐怕全天下最难取悦的就是父母的心了吧。

家长们日常见面,互相聊孩子的时候,都是各自贬低自家孩子,然后互相夸奖对方孩子。

这不是什么“虚伪”的社交之词,而是真诚的、恨自家的铁不成钢的“批斗”。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3)

仔细看看我的身边竟没有一个父母是真诚地、坦然地对自己的孩子满意的。

而是恰恰相反,孩子的优点都是别人眼里的,自己眼里只有各种不足,各种缺陷,仿佛自己生养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残障人士。”

一、家长的焦虑是盲目无知的攀比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类家长,他们对自己的事情可以马马虎虎随波逐流,可是一旦涉及孩子的事,就一定是“高标准、严要求”,马上变得斗志满怀,英勇无畏。

在孩子身上体现自己的求胜欲和好胜心是这类家长的常态,他们内心独白是:“我虽然做不到,但是我的孩子得做到,这就跟我做到是一样的。”

正应了网上那个笑话所讲:“老鸟自己不争气,就生个小鸟,逼着他为自己出人头地。”

这些家长的孩子是用作与他人攀比的筹码,是压倒对方、更胜一筹的选手,是光宗耀祖,让父母扬眉吐气的工具。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4)

其实,这些家长并不知道真正优秀的标准在哪里,但是他们有个打不倒的信念,那就是,“至少得比认识的孩子要好 “一点点””

新闻里一个不知道、不认识的孩子得了状元,不会让他焦虑,但是如果和认识的孩子站在一起,自家孩子略高一点可以,略低就不行。

考完试之后,自家孩子比同事的孩子分数高一点点可以,低半分就不行;自家孩子参加的兴趣班比亲戚家的孩子多一个可以,少一个就不行。

这类家长的焦虑来源于时刻对认识的“那谁家”的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保持警惕,时刻担忧自家孩子又被“那谁家”的孩子略压一筹。

他们自己是不服输,不能输,也输不起,但是自己不努力,不奋起,不出头,却还把要胜的决心,赢的结果,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5)

孩子做到了,他们欢天喜地,感谢祖宗荣光显灵;孩子做不到,他们就会自我怀疑,信心崩塌,满腹哀怨,而承担他们这些负面压力的只有可怜的孩子。

二、家长的焦虑是青出于蓝的求胜心

跟上面的家长不同,还有一类家长本身就是强中之手,或是某领域专家,或是某层级高管,或是某公司老板,或是某行业翘楚。

这类家长在生活中一直是普通人羡慕、敬仰的对象,他们也安心于来自身边人的膜拜,因为他们确实能力超群,水平不凡。

他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让自己优秀的基因传承下去,强者的形象传递给下一代,进而使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向前迈一步,家族的社会层级能向上提一格。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6)

总之,他们要保持自身优越的同时,也要求下一代保持同样进步的节奏,而且最好是比自己更进一步。

在这类精英家长们看来,自己所走过的成才、成功之路完全可以并且应该复制到自家孩子身上,最好能及时发现某个“快速通道”,以确保自家孩子扶摇直上九万里。

所以,精明的他们,搜集各类比赛、考试的信息,研究国内名校、国外“藤校”的录取途径和要求,参加各类教育论坛、经验分享。

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家孩子找到一条直通成功的大道,并带领孩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按说,这样的强者应该跟焦虑不太沾边吧。他们却说,“那是养娃之前!”

养娃之后,他们发现了这世界上最容易失控,最难用各种KPI做系统分析的事物就是自家孩子。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7)

这些精英们,没被跨国大项目整倒,没被公司重组而弄垮,没被职业生涯的迭代而淘汰,却经常为家里的 “熊孩子”焦虑得夜不能寐而怀疑人生。

他们的焦虑源自于孩子总是做不到自己所想,源自于孩子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源自于孩子不是按照安排设计好的程序向前进

精英爹妈们忍不住慨叹的是:“怎么养个孩子这么难?!你说他怎么就一点不像我呢?!我当年都是如何如何……”

三、家长的焦虑是难以满足的完美心

接下来要谈的这类家长,我们有时候觉得他们是自寻烦恼。

这类家长往往拥有一个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都特别突出,表现优异的孩子,足以让众人夸赞并羡慕。

然而,他们自己的口头禅却是:“不行,不行,我们在某某方面还差得远呢。”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爱学习,好读书,而且性格沉稳,有耐力,有韧性,就这些特点足以站在同龄人的前列了吧。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8)

而且事实是,这孩子学习成绩好,英语非常棒,钢琴已经是演奏级别了。在多少人眼里看来,这个孩子简直就是“神童”的代言。

可是,这么出类拔萃的孩子,在她亲妈嘴里却是:“不会收拾自己的东西,舞蹈动作不协调,乐高只会简单拼插,画画也仅限于涂鸦”。

我忍不住问朋友:“那你理想中的她是怎么样的呢?”

朋友振振有词:“女孩子嘛,首先得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吧。然后呢,总是要多学几样技能的。所谓技不压身,将来才能在各方面激烈的竞争中博出位呀。

我女儿虽然学习好,可是学习好的孩子一大把,没什么特别的。钢琴弹得是不错,可是要没有专门的场合和专门的乐器,这项技能也不显山露水。

所以,还是要会一些能即兴发挥的技能。比如,绘画,随时就能来一个肖像素描或者速写,让人眼前一亮。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9)

还有舞蹈,即兴来一段有板有眼的舞蹈那多么令人深刻。还有,我想让她把乐高学好,那也是为了锻炼她逻辑思维,将来不论男生女生都是要一样拼的。”

没错,她说得都没错,都很有道理。孩子在她眼里是个没有底的技能容器,万年牢的学习机器。

这样的家长也是一心为了孩子好,而令他们焦虑的是自己孩子还不够好,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且是他们的孩子越是优秀,他们就越盼着孩子更优秀。

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把奥运 “更高、更快、更强” 的精神发挥到了养育孩子上。

因为,他们不甘心自家优秀的孩子被淹没,害怕孩子的未来乏善可陈,所以他们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好,最好是无可挑剔,无懈可击。

四、家长的焦虑是信息过载的慌乱心

当前是知识爆炸,信息汹涌的时代,各类媒体展开“吸睛大战”的时候,家长们的注意力也有无所适从的时候。

因为大家都想成为合格的家长,同时,我们这一代家长自视要摒弃上一代只管温饱的原生态育儿观念,我们自视是愿意为孩子而学习的家长。

而媒体也深谙此道,所以各种育儿观念、育儿理论一股脑地砸向家长们,各种育儿之道,亲子指南让家长顿觉自己空前的匮乏,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地学习。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10)

家长们学习起育儿知识那是真的不遗余力。有人曾开玩笑地说:“要是当年高考能拿出现在学习育儿知识一半的努力劲儿,没准儿能考进清华北大呢。”

学习育儿知识的过程中,家长们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体验。

刚开始学了一些的时候,恍然大悟,抱着“原来如此”的想法,马上在亲子关系上进行实践。

有些收效的时候,心里暗暗自喜:“感谢自己是个学习型的家长,孩子多有福气呀。”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发现原来育儿这条路上到处是“坑”,而自己学习的那些知识杯水车薪,几乎发挥不上作用,甚至在实践的时候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唉?怎么跟书上说的不一样呀?”;

“我已经跟孩子和善而坚定了,他怎么还不关电视呢?”;

“孩子打了别的小朋友,我这个时候还要鼓励他吗?这难道不是纵容他做恶吗?”

一时间,各种焦虑裹挟下来,是不是没有学到精髓,是不是自己对育儿有什么误解,甚至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个“假”的学习。

于是,这份焦虑把一部分家长打回原形,而把另一部分家长引上继续求学的道路。

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家长们会发现众多理论自成一派,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在诸多学说面前,不知如何是好。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11)

这一轮来袭的焦虑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听谁的。家长们没有收到越学习心里越踏实的效果,反而越学习越慌乱了。

有些干脆抛却书本,抛开理论,颓丧中认命般地走回老路;有的则忍不住开始“自罪”,哀叹是因为自己太差所以教育不好孩子。但无论怎样,焦虑都始终伴随着家长们。

以上种种焦虑其实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只有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才能证明自己是成功的、合格的家长。

而且这个看似呕心沥血的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虚荣心,是一颗有着强烈控制欲的心。

家长们想牢牢控制住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从而让孩子为家长自己的人生创造巅峰。

他们潜意识里,将孩子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强行绑定在一起,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也是长久以来,中国家庭观,家长观的延续。古代,孩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是光耀门楣的工具。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12)

如今,也未曾有多少改观。我们的家长,从未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看待,也未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退出孩子的生命。

我们一厢情愿,满腔热情地参与孩子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却从未曾问过孩子的意愿,因为,传统的子女观是顺从父母的意愿才是大孝之本。

然而,每一个当父母的人都曾经是少年

回想当年的自己,在父母意愿的夹持下,那个少年有过怎样的挣扎?有过怎样的抗争?为何这些都随着自己变成了父母就被遗忘了呢?

我们不想承认,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长大,也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

而且我们不敢面对,这世界上没有人能绝对控制另一个人的思想,这一事实。

育儿焦虑是怎么形成的(我太难了成育儿口头禅)(13)

因此,一旦孩子出现了与家长设想不同的情况,这对于家长而言就意味着失控,而失控就必然带来焦虑。

家长的心是如此矛盾,既希望能和孩子有一个轻松、亲密的亲子关系,又不愿意放下控制孩子一切的心。

哪里有控制,必然就会有反抗,甚至失控。父母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既放孩子一马,也放自己一马。

猜您喜欢: